即便你不是家长,作业帮、猿辅导、斑马AI课等等的在线教育,一定对你来说也不陌生,它们的大名占据着各种流量入口:大屏广告,电梯间广告,短视频平台,节目冠名......
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露出,表明在线教育的流量焦虑。
数据显示,2020年整个教育行业融资金额超680亿。除了资本对互联网要啃下教育这块硬骨头的坚持之外,更是疫情的催化。艾媒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K12在线教育渗透率在2020年上升至23.2%。
如果拉升到线上消费的大盘子看,为教育付费的空间还有很大。艾媒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网购渗透率达到79.5%,已经形成零售商品化模式的在线教育,走进电商平台是一种必然选择。
「电商在线」发现,包括猿辅导、作业帮、斑马AI课、瓜瓜龙等在内的头部教育品牌,都已布局和进驻淘宝。并且组建了单独的电商团队,这样的动作也意味着不仅停留在渠道布局层面,而是深入运营电商。
“短短1年,数以万计的教育机构入驻了淘宝。”淘宝教育运营总监叶挺透露。近一年平均每月入驻的教育商家达到1300家,比疫情初期还多三成。
但电商不是流量最“便宜”的平台,并且一套为实物零售商品所搭建的电商生态,又有多少能为教育这样的服务型商品所用?拆解开这些问题,会发现在线教育对电商的需要,远不止流量这么简单。
在线教育在电商平台标品化
即便电商已经成为零售商业的基础配置,但在网上买课还并没有形成买衣服一样的心智。从行业看,每个在线教育平台都有独立的学习端,它们把大量的流量入口作为销售渠道再沉淀到自己的阵地,但教育产品也需要一个入口来集中展示,像货架一样能够展示和提供选择,最后下单完成交易,而电商平台给了一个集中的入口。
也正是这样一片未被教育开垦的流量草原,带来了极高的绝对增速。
作业帮直播课电商负责人白进清对「电商在线」介绍,去年3月作业帮成立了电商营销部,旗下直播课产品在天猫一个季度实现了2000倍的订单增长,去年天猫双11课程销量35万单。
去年暑期,编程猫在淘宝的增长超过了340%。编程猫创始人兼CEO李天驰表示,“跟往年相比,在线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在变大,因为在线教育的渗透率进入了冲刺期。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淘宝是其他渠道的2倍多。”
而且这样的增长红利“普惠”到整个行业身上,根据淘宝教育去年暑期的数据显示,K12机构(学前至高中教育)在平台售出的课程整体增长超过300%。
这种超300%的行业增长,无论对于在线教育还是电商平台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合作。
而这背后,也是两个行业本身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在线教育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在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课程设置和运营体系,让教育更接近标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品,这是课程产品能够从电商平台形成的基础条件。
去年3月,淘宝教育事业部正式成立,把淘宝上原先零散的“教育产品”集中进行行业运营。这是丰富平台侧商品供给的一种动作,也是在用零售电商的优势去试探服务性商品的可能性。
当然,更重要的考虑还是“站位”教育,不管是腾讯、百度还是字节跳动,每个头部平台都在下场“抓教育”,腾讯保持一贯的投资思路、字节则孵化大力教育全盘自营,阿里这一次依旧沿用了平台模式。
不只是流量
内卷,是今年以来在线教育的明显标签,密集的营销行动,说明各个品牌还在跑马圈地的阶段。
根据QuestMobile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前9个月,猿辅导、作业帮、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这三家教育机构,在营销方面的投放总额已经达到约55亿元,至少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落回到获客成本上,此前有在线教育领域独角兽的高管表示:去年年初AI课行业一个小课包的获客成本大约是200多元,但是到11月份就涨到1000元左右。
“不到一年的时间价格翻了3~4倍,课程的客单价浮动却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高昂的获客成本傍身,教育平台必然会广泛布局渠道,因此在线教育开网店,最直接的好处自然是获取来自电商平台的流量。和其他零售业一样,电商流量意味着基数大和更精准。从淘宝教育提出“一亿新生计划”来看,无论平台目标还是商家需求,招生都是核心。
但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流量利器,小程序成为各种线下端口的转化渠道时,电商平台的“流量学说”显得不是非常站得住脚。
“电商平台是更需要专业化精细化运营的。”业内人士说。
其实充斥着短视频平台的“简单粗暴”广告,对于在线教育来说已经是触达消费者很低的门槛了,但如果从商品交易的视角来看,这样直接的转化虽然很快速,却难以持续,在线教育绝非“一锤子” 买卖,从品牌心智的建立到售后服务需要有套完整闭环。教育在电商的入口虽然深,但却搭建了一套足够成熟的基础设施。
所以,在线教育在电商的关键在于对流量的使用,也就是如何运用好这电商这块田地。在业内人士看来,当流量期结束,进入存量期的争夺后,商家的自运营阵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是存量期马上就要来了。”
硬件与软件的交叉供给
叶挺举了瑜伽垫的例子,当一个用户在淘宝购买一块瑜伽垫,她的需求一定不满足于此,而是延展到瑜伽的课程服务。
同样的场景还有买一本会计书、一张学习桌、一个护眼灯......
这是平台在完善“人货场”的重要体现。其实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打破了原本只能局限在线下的教育场景,把教育服务变成一种标品化的商品从而穿透更大范围。而电商平台与在线教育的联手,其实更是建立了硬件与软件的交叉供给,打通了场景服务的链接。
从实物消费人群中挖掘到教育的潜在客户,自然是平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这背后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教育硬件市场的逐渐壮大,当教育的流量逐渐走向瓶颈而趋于纵深的时候,硬件市场就是深入家庭场景的最佳入口。
作业帮围绕拍题场景推出喵喵机、字节和腾讯搞起“开灯之战”,纷纷加码学习灯市场,以及原本就占据硬件市场的智能手表、平板学习机,背后各自都代表着一套相应的内容体系和生态链。
不管呈现形式是灯、打印机还是手表,它们都可以理解为承接教育内容的硬件,是一种流量玩法。销售硬件本身可以带来利润的转化,也搭建了整套生态闭环。
而这种硬软件的销售渠道只有重合,才有助于发挥1+1>2的效果,无论从直播间的展示,还是到各种商家工具的运用,电商平台都是能够实现软硬件交叉供给的场子。
如何诞生教育界的李佳琦
“如果继续增加电商平台的优化效率,形成闭环,是摆在电商团队面前的难题。”业内人士表示。
当一套完备的实体电商工具,摆在教育商家面前,能否用好,是否有效,是平台和商家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打铁的人能做出剑,但不一定会舞剑。”在业内人士看来,直播课的老师擅长在直播间授课,但并不适合直播带货,同样的主播身份截然不同的思路,而李佳琦、薇娅这种擅长把实物商品卖的风生水起的主播们,却并不适合把“3、2、1上架”的节奏放进教育类商品。
这背后考验的,还是电商如何来解决教育产品在抉择中,所面临的决策期和信任问题。
实际上,电商平台在实体零售上,已经沉淀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商品评价体系,从内容表达到物流体验、退货率等等纬度建立了很强的信任背书。但这套理论,放在教育这种服务体验性商品中,却并不有效,这也是消费者无法真正像网购衣服一样,网购学习的根本原因。
淘宝教育尝试用“放心学”的标签,去建立一套教育商品的服务体系,就像“精选”、“严选”所要传递的价值一样,用平台的数据综合结果来为商品排序,从而减少消费者的决策期。
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教育行业的特性决定评定体系的颗粒度很难做到十分精细化。叶挺坦言:“我们现在是一个递进式的关系,尽可能用阶段性的评价,来看到这份服务是不是具有稳定性的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