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的创业者一直都在,并且随时做好了再进取的准备。在这个阶段,我们无需担心他们的聪明、勤奋与勇气,而是需要思考如何真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阳光与土壤,让他们旺盛生长。

1

2019年,中国商业界还是一片热火朝天。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除了疫情防控导致大量行业的正常商业行为无法运转,另一方面由于整体宏观经济的衰退,让中国商业界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进入到2022年以后,持续的疫情消耗更是让中国很多企业不堪重负。

在这种情况下,让笔者意外的是,在舆论界出现了很多批评中国创业者的观点,有的指责中国创业者开始躺平,有的指责中国创业者缺乏创新与进取精神。笔者认为这都是对真实商业世界不了解的无稽之谈。

在这个阶段,笔者认为指责创业者躺平不客观,也没有任何意义。过去40年的中国商业发展进程,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创业者的聪明、勤奋与勇气。只要给予他们自由的土壤,他们便能在这种土壤上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2

为了系统感知中国商业界的真实情况,笔者最近体系化地对中国各类企业进行了一些盘点,有知名的大型企业,有中小企业,也有初创企业。在对这些企业进行研究后,笔者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我们永远不需要担心中国创业者的聪明、勇气与勤奋。

以近些年成绩颇为显著的中国智能手机行业为例,当前以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为代表的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在全球智能手机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中国智能手机企业之外,另外的主流企业只有美国的苹果与韩国的三星。

虽然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苹果、三星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中,最根本的差距是在底层原创技术领域的差距,例如苹果在自研芯片与自有操作系统领域具有行业独树一帜的一体化整合能力,三星在芯片、屏幕、存储与影像等消费电子核心元器件领域具有定义产业趋势的能力,而中国企业多没有这样的底层创新能力,而主要是基于上游供应链技术的集成式创新为主。虽然华为一度凭借海思芯片,在系统级芯片领域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最终受美国制裁,还是在生产环节没有跨过一些关键技术缺失的障碍而被迫停产5G芯片。

在底层原创技术方面的匮乏,并不是我们责备小米、OPPO与vivo的理由,因为相对海外企业动辄几十年的发展史,小米、OPPO与vivo只有10-20年的成立时间。在企业成立之初,活下去是根本,当时这些企业多是借力上游供应链资源的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式创新是正确的战略路径,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就没有进行底层原创技术创新的意愿与可能性。

随着打赢一场场艰难的战争,现在小米、OPPO与vivo也都基本解决了企业的生存安全问题,并且有了不错的资源与资金积累。于是我们看到这些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加大在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研发投入,致力于从集成式创新向底层原创技术的升级。

华为是一家以技术研发实力雄厚著称的伟大企业,但其成立于1988年,毕竟已经有了34年的时间。华为在小米、OPPO与vivo的年龄,尚不一定就比这些企业当前的成就更高。假以时日,我们相信未来中国不会只是一家华为这样的企业,10年后小米、OPPO与vivo在底层原创技术领域的成就也值得我们期待。

另外我们看一下前些年如日中天的互联网产业,其中佼佼者有阿里、腾讯、百度与京东等企业。我们能看到这些企业都已经度过了早期互联网产业的模式创新阶段,进入到技术创新要求更高的产业互联网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各家企业都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IoT、区块链与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赋能给各行各业。所以BAT早已经不是早期大家熟知的以搜索、电商与社交为主业的BAT,它们的技术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中国整体科技实力提升的最重要源泉之一。

3

除了上述知名企业,在很多我们看不到的领域,也依然有很多极具创新能力的初创企业涌现。

其中,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成立于2012年的大疆创新是最为典型的两个案例。它们成立的时间都均只有10余年,但都分别在新能源动力电池与无人机领域拥有了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并在市场份额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

前不久,笔者还注意到一家全景相机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影石创新。其成立于2015年,但凭借核心技术的突破,在全球全景相机市场的占有率高达40%,成功打破了日本理光、美国Gopro等国外影像巨头垄断行业的旧格局。另外,其超过7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中国还有大量不知名的中小微企业,它们现在都名不见经传,也没有什么核心技术,还在为生存而不懈努力,但它们都是中国商业界未来的星星之火,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势必会产生更高的理想追求,届时,这些星星之火也有可能成为照亮整个中国的明星。

4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也有很多领域的企业在开始衰退。

例如前不久,笔者注意到黄光裕在国美股价已经极低的情况下仍然在大规模抛售股票,国美的老对手苏宁易购也奄奄一息。像国美、苏宁这种因时代变迁而逐渐被淘汰的企业并不罕见,但这些旧模式企业淘汰的同时,也有大量的新型企业出现。

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国经济最核心的元素有3个。一个是14亿人口的庞大国内市场与廉价劳动力供给;一个就是过去40年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生长出来的,全球最大规模的上游供应链系统;还有一个就是聪明、勤奋,给些阳光就能灿烂的千万计中国创业者。

这些创业者一直都在,并且随时做好了再进取的准备。笔者认为,这个阶段,我们无需担心他们的聪明、勤奋与勇气,而是需要思考如何真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阳光与土壤,让它们旺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