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庆伊始,还处于襁褓中的中国大陆存储芯片产业遭受到美国政府的组合拳精准封锁打击。

首先是美国商务部(BIS)禁止美国供应商向中国大陆生产DRAM和3D NAND存储芯片的厂商提供生产设备。美国供应商向中国大陆DRAM和3D NAND存储芯片生产商提供18nm及以下DRAM芯片、128层及以上3D NAND闪存芯片的设备进行管制,出口此类芯片制造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获得许可证后,方可对外出口。第二是美国商务部出台了一份“未经核实的名单”,31家中国企业进入名单,长江存储也赫然在列。

尽管就程序而言,只要取得许可证即可放行出货,但美国商务部也强调,针对中国大陆半导体业者向美国供应商采购设备而言,美国商务部将对申请案采取“推定禁止Presumption of denial”原则,亦即若非有证据证明交易行为不会对美国国家安全及外交政策产生不利影响,否则将一律拒绝发放许可证,此举无疑将大大提高长江存储、合肥长鑫未来向美国采购设备取得许可证的难度。同时阻碍中国存储芯片企业和全球业界的正常技术交流,无论是供应端还是销售端都带来了严重影响,无疑将中国存储产业推向了“至暗时刻”。

美国滥用科技霸权,限制中国存储芯片技术继续向前迭代,看似留有一口气,实则会将刚刚起步的中国存储产业扼杀在摇篮里。不同于其他逻辑产品还有成熟制程的市场可言,存储是一个对规模和技术迭代周期敏感度极高的产业,技术和规模决定了成本,没有了成本优势就等于把市场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这样下去,未来中国存储产业可能将沦为日本DRAM产业一样的命运:彻底灭绝。

襁褓中的中国存储,动了谁的奶酪?

存储芯片不仅大量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等产品之中,而且随着社会进入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存储芯片已经成为关系到下一代信息技术成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储芯片关乎国家的信息安全,信息技术产业链安全,乃至未来更高阶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近年来,信息存储安全事件频发,信息存储安全一旦受到威胁,将危害到党政军、石油、化工、核能、金融等所有行业的发展,是国家安全整体战略的重要环节。基于自主可控的需求才是政策强推的根本原因。

目前中国大陆相关技术积累薄弱,自给能力基本为零,完全失去控制能力。在2014年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特别指出要发展新型存储等关键芯片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大陆迎难而上,开启对存储芯片的战略布局,力争在这一高端产业上有所作为。

中国大陆进入存储芯片产业的考量有三,一是市场规模足够庞大,二是中国大陆没有市场价格发言权,三是信息安全战略。就国家层面来讲,如何切入该行业,切入的力度和规模有多大,这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产业定位。

2016年是中国大陆存储芯片产业发展的元年,从2月到7月,中国大陆三大存储芯片公司晋华集成、合肥长鑫和长江存储相继成立。2019年是中国大陆存储芯片产业化元年,长江存储32层3D NAND 闪存芯片实现量产,并宣布64层256Gb TLC 3D NAND闪存芯片投产;合肥长鑫宣布首个19纳米工艺制造的8Gb DDR4产品。

正是由于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的努力,国产内存和国产固态硬盘的问世,打破了海外巨头公司的垄断,从而让消费者享受了更多实惠。

之前有报道称,苹果正在考虑在iPhone 14手机中选用长江存储的3D NAND闪存芯片,证明了中国大陆本土公司在存储芯片产业化方面的实力。

关于苹果选用长江存储3D NAND闪存芯片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多名参议员认为,从长江存储采购3D NAND闪存芯片将会对苹果的全球数字供应链带来重大的隐私安全漏洞,要求对此交易进行国家安全审查,防止其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由于越来越严格的管控,和美国国内舆论的双重控制下,让苹果不得不改变采购计划,而且连美国国内各个相关企业的供应和采购计划都必须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必定是海外存储芯片巨头所希望看到的。毕竟长江存储作为后起之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站稳脚跟,势必会冲击海外巨头的奶酪。

中国大陆存储芯片产业如何走出至暗时刻

中国大陆是存储芯片的消耗大国,我国每年芯片进口逾3000亿美元,其中存储芯片占30%以上,消耗了全球接近50%的存储器产能。在没有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的年代,美国美光(Micron)、日本铠侠(KIOXIA)、韩国三星(Samsung)及SK海力士(SKHynix)彻底掌握了存储芯片的定价权,肆意涨价行为已经屡见不鲜。

美国政府将苹果采购长江存储的3D NAND闪存芯片提高至国家安全问题,如果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真的就此发展停滞甚至倒下,那么我国的信息安全如何得到保障?我国供应链稳定不被随时“卡脖子”如何保障?未来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障?

1986年日本厂商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所占份额超过50%,在世界DRAM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了80%。但由于未能把握消费级PC时代,加上美国通过广场协议以及日美半导体协定的限制和韩国的强势冲击,日本半导体产业获利能力下降,市占份额急速下滑,走向了衰败的开始,今天日本半导体厂商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所占份额仅仅约10%。

目前,在美国无底线的行动下,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良好形势没有最坏,只有更坏。中国大陆存储芯片产业已经乃至中国大陆芯片产业已经面临至暗时刻,我们如何才能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不重蹈覆辙?

面对外部复杂的环境,我们绝对不能放松警惕。我们要抛弃一切幻想,行动起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继续促进跨全球供应链的合作。同时企业自身继续顽强拼搏,政府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加强联动,保护好中国大陆芯片产业链的基本面。

为此必须实施技术创新、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国家战略。对此我们仍要不断坚持产业升级,不能因为限制而放弃发展;不断提升研发投入,攻克“卡脖子”技术,早日走出一条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

在战略层面,要中央统筹,整合各方资源。首先大力招募高端技术人才,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开发,在引进、吸收现有的成熟技术基础上,集成创新实现自主开发,逐步追赶先进工艺,直到超越;其次积极布局新型存储器技术研究和开发,对目前的几个新技术包括RRAM、MRAM、PRAM等均应投入资金和人才研究,而不要停留在讨论那种技术未来可能胜出。只要能量产,总有用武之地。

在政策方面,由政府引导积极推进国产化战略,加大信息产业整机和芯片的国产化率,真正实现安全可控。通过税收调控,引导和鼓励存储器产业的投融资,构建良好的产业环境。

在资金层面,必需坚持持续、长期、大量的投资。如果我国定位于超越第一集团,扮演市场的领导者角色,需要达到30%左右的市场份额。考虑现有技术的授权和吸收,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总投资应该是1万亿元甚至更多,并且这个投资是连续的、长期的。

在市场方面,国内的市场非常巨大,每年本地市场最少要消耗近10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在如此巨大的市场推动下,能更好的发挥上下游的优势,改变目前存储芯片国外垄断造成的被动局面。

不要以为美国还给一口气让我们发展成熟工艺,在中国存储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摒弃幻想,精诚团结,沉下心来,加强自主研发,走出一条中国自主的存储芯片发展之路。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事实上,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一直是在凛冽的寒冬中带着“枷锁”顽强发展,从1949年的巴统到1996年瓦森纳条约,美国及其盟国一直在阻止中国大陆从海外获取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和先进产品,但这70多年来,中国大陆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和产业各界人士从未因此却步,仍然在孜孜以求,顽强奋斗,让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的我们依旧如此,知耻而后勇,相信未来中国大陆芯片产业会砥砺前行,不断追求芯片顶峰。

走在江南小城的街道的冷风里,突然想起《南方周末》2009年新年献词的标题“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因为寒冷,我们才更向阳;因为面临威胁,我们才格外珍惜。

长江存储加油!合肥长鑫加油!中国存储产业加油!

请坚信,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