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市值蒸发近1700亿港元的吉利汽车 面临的不仅是库存问题
明星车企吉利汽车再次成为街谈巷议时,已经岌岌可危。1月7日,吉利汽车公布12月销售9.3万辆车,同比减少近四成,创16个月新低。基于2018年销售目标未实现,吉利对2019年销售目标给出的是151万辆的保守数字。
次日,吉利汽车在二级市场上股价跌逾11%,一日间市值蒸发超百亿。券商机构也纷纷调整吉利汽车目标价,并将其投资评级下调至“中性”或“减持”。业内人士表示,吉利汽车经销商库存压力常年居高不下,12月的销量暴跌说明压库存的负面影响显现,公司在消化库存与完成销量之间,不得不选择前者。
销量暴跌
1月7日,吉利汽车公布了产销报告,12月实现销量9.3万辆,同比下降39%;2018年销量150.1万辆,同比增长20%,低于全年158万辆的目标和市场预期。
公告发布后,市场为之哗然,这家明星公司曾在2017年完成3年增10倍的壮举,销量从50万级别跨越发展到150万级别。直到2018年8月,公司仍保持着单月30%以上的销量增幅,但从9月开始,吉利汽车销量增幅不断收窄,从14.3%到2.6%再到-1.1%,12月直接急速暴跌39%。
拐点来得如此迅速,吉利汽车对此解释称“经销商库存太高了”。并表示,尽管批发销售水平较低,但相应的零售销售水平仍然稳健,这反映了管理层主动管理经销商总库存至健康水平的决心。
不同于投资者的震惊,券商机构对吉利汽车销量暴跌早有预料。摩根士丹利曾于1月2日,将吉利汽车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减持,目标价由15港元下调至8港元,下调幅度达到47%。其给出的理由是“一方面吉利汽车的博越和领克品牌的库存增加,最新的渠道检查显示,博越的库存已上升至逾3个月,领克的库存已上升至1至1.5个月;另一方面,目前汽车行业的大市环境也不佳。”
瑞信也在近期将吉利汽车目标价从29港元削减至11港元/股,投资评级也由“跑赢大市”下调至中性;花旗则将吉利汽车目标价调低至12.7港元,保持中性;摩通调低吉利目标价近3成至10港元。此外,光大、申万、大和等机构纷纷下调了公司目标价。
内忧外患
下调吉利汽车评级的机构不约而同地提到库存问题,而这也正是拖累公司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应收账款及票据为248亿元(不包括其他应收款),相比去年同期骤增73.4%,远高于同期业绩增速;应付账款从去年同期223亿元一举达到了299亿元,大幅上升34%,占营业收入五成以上,在主流自主品牌中占比最高,且是上汽集团的两倍。
其背后正是供应商集体反应吉利汽车压低、拖欠货款等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曾报道,吉利以自身“体量”作为谈判筹码,压低供应商报价,并拖欠供应商货款成为吉利汽车维持现金流稳定的手段之一。吉利汽车会拖欠付款时间长达数月甚至一年,其间会要求供应商降价,如果不降会继续拖欠。
除库存高企外,公司在研发方面也陷入窘境,2018年7月,乘联会发布了2017年中外车企研发经费对比情况表,吉利以其全年3.31亿元的研发经费投入,仅占总营业额的0.36%,在国内28家车企中比重倒数第二。
为何公司研发经费与其市场体量不成正比?完成一轮降库存后,吉利汽车目前的存货是多少?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末,公司总借款较2017年年末增超150%,达到32.9亿元,借款突然暴增的原因是什么?1月9日,投资者网就上述问题对吉利汽车董秘张颂仁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1月10日,吉利汽车在二级市场上继续飘绿,下跌0.72%,报收11港元/股,相比2017年11月高点跌近60%,市值也蒸发近1700亿港元,目前仅988亿港元。迫使资本逃离的不止是过去的销售情况,还有吉利同期公布的2019年目标,2019年公司预计销售151万辆,与2018年已完成情况相当。
按照吉利的说法,导致公司陷入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不确定性。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曾公开表示,2019年中国整体车市如果大势还下降,能够在150万辆以上就是赢的。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车市遭遇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2018年11月,全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3.9%,连续五个月同比下滑。1-11月,全国汽车销量2542万辆,同比下降1.7%。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预测,2018年汽车销量增长率为负几成定局,跌幅可能扩大至3%。2019年全年汽车销量与2018年持平,增速为0。(思维财经出品)
次日,吉利汽车在二级市场上股价跌逾11%,一日间市值蒸发超百亿。券商机构也纷纷调整吉利汽车目标价,并将其投资评级下调至“中性”或“减持”。业内人士表示,吉利汽车经销商库存压力常年居高不下,12月的销量暴跌说明压库存的负面影响显现,公司在消化库存与完成销量之间,不得不选择前者。
销量暴跌
1月7日,吉利汽车公布了产销报告,12月实现销量9.3万辆,同比下降39%;2018年销量150.1万辆,同比增长20%,低于全年158万辆的目标和市场预期。
公告发布后,市场为之哗然,这家明星公司曾在2017年完成3年增10倍的壮举,销量从50万级别跨越发展到150万级别。直到2018年8月,公司仍保持着单月30%以上的销量增幅,但从9月开始,吉利汽车销量增幅不断收窄,从14.3%到2.6%再到-1.1%,12月直接急速暴跌39%。
拐点来得如此迅速,吉利汽车对此解释称“经销商库存太高了”。并表示,尽管批发销售水平较低,但相应的零售销售水平仍然稳健,这反映了管理层主动管理经销商总库存至健康水平的决心。
不同于投资者的震惊,券商机构对吉利汽车销量暴跌早有预料。摩根士丹利曾于1月2日,将吉利汽车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减持,目标价由15港元下调至8港元,下调幅度达到47%。其给出的理由是“一方面吉利汽车的博越和领克品牌的库存增加,最新的渠道检查显示,博越的库存已上升至逾3个月,领克的库存已上升至1至1.5个月;另一方面,目前汽车行业的大市环境也不佳。”
瑞信也在近期将吉利汽车目标价从29港元削减至11港元/股,投资评级也由“跑赢大市”下调至中性;花旗则将吉利汽车目标价调低至12.7港元,保持中性;摩通调低吉利目标价近3成至10港元。此外,光大、申万、大和等机构纷纷下调了公司目标价。
内忧外患
下调吉利汽车评级的机构不约而同地提到库存问题,而这也正是拖累公司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应收账款及票据为248亿元(不包括其他应收款),相比去年同期骤增73.4%,远高于同期业绩增速;应付账款从去年同期223亿元一举达到了299亿元,大幅上升34%,占营业收入五成以上,在主流自主品牌中占比最高,且是上汽集团的两倍。
其背后正是供应商集体反应吉利汽车压低、拖欠货款等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曾报道,吉利以自身“体量”作为谈判筹码,压低供应商报价,并拖欠供应商货款成为吉利汽车维持现金流稳定的手段之一。吉利汽车会拖欠付款时间长达数月甚至一年,其间会要求供应商降价,如果不降会继续拖欠。
除库存高企外,公司在研发方面也陷入窘境,2018年7月,乘联会发布了2017年中外车企研发经费对比情况表,吉利以其全年3.31亿元的研发经费投入,仅占总营业额的0.36%,在国内28家车企中比重倒数第二。
为何公司研发经费与其市场体量不成正比?完成一轮降库存后,吉利汽车目前的存货是多少?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末,公司总借款较2017年年末增超150%,达到32.9亿元,借款突然暴增的原因是什么?1月9日,投资者网就上述问题对吉利汽车董秘张颂仁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1月10日,吉利汽车在二级市场上继续飘绿,下跌0.72%,报收11港元/股,相比2017年11月高点跌近60%,市值也蒸发近1700亿港元,目前仅988亿港元。迫使资本逃离的不止是过去的销售情况,还有吉利同期公布的2019年目标,2019年公司预计销售151万辆,与2018年已完成情况相当。
按照吉利的说法,导致公司陷入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不确定性。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曾公开表示,2019年中国整体车市如果大势还下降,能够在150万辆以上就是赢的。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车市遭遇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2018年11月,全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3.9%,连续五个月同比下滑。1-11月,全国汽车销量2542万辆,同比下降1.7%。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预测,2018年汽车销量增长率为负几成定局,跌幅可能扩大至3%。2019年全年汽车销量与2018年持平,增速为0。(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