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人们对于王欣、对于张一鸣、对于罗永浩抱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方面确实是“天下苦微信久矣”,即使微信产品做的再好,中国诺大的土地,细分到毫厘的需求差异也无法被同时完美满足;另一方面,不同于其他赛道很多玩家的轮换登场,前几名的势均力敌,社交领域太过诱人,也太过“无趣”,行业呼唤新的搅局者,也呼唤新的颠覆者。

但这谈何容易——微信早已不单纯是一款社交产品,而是拥有社交关系的平台、生态。

人们并不该对某一个单一的“社交”产品给予“打败微信”的厚望。

这样的背景下,三款新社交产品的发布显得有点“令人失望”。

微信图片_20190116153243.jpg

三款产品的下载二维码、链接都被微信“封杀”

罗永浩喊话想和微信聊聊

上午原快播创始人王欣正式发布“马桶MT”——匿名社交工具,一个人脉暗网,类似朋友圈的影子,所有微信上看不到听不到的,甚至被删除的内容都可能出现在这里。

似乎又是一款考验人性的产品。

下午,抖音正式公布了其首个独立视频社交应用“多闪”——视频形式的即时通信、72小时消失的随拍、用私信聊天取代评论与点赞,这些都是多闪在社交形式上的特点。

而今日头条CEO陈林则直接表示和微信并不是竞争关系。

晚上,因为“锤子”而饱受争议的罗永浩宣布“子弹短信”更名为“聊天宝”,于是原本喊话要做中国Slack的产品画风突变——用户在聊天宝中消耗时间可以赚钱,聊天宝还可以陌生人交友。

三场发布下来,大家都有些疲惫,“社交”一向是失败率极高的领域,这三者是能跑出来的潜力股吗?

继续试探人性的马桶MT

为了出狱后首推的这款社交产品,王欣不仅在发布会的前几日频繁发布自己对社交的看法,还久违地接受了采访。

但马桶MT的链接被微信封禁,官网又因为服务器的负载能力不够而无法注册。

更受争议的是王欣选择的匿名熟人社交赛道。

在马桶MT中,匿名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讨论和吐槽有趣的话题,发红包打听消息,还可以发起以LBS(基于地理位置)聚集的临时聊天群,一小时后,该群的群聊记录便会消失。

从王欣的角度来看,匿名社交能绕过微信熟人社交的主战场,在圈地之外占领一片安身之地。况且,匿名社交还能有效降低实名社交的压力,释放人性本质中的表达欲和好奇心。

然而,对于用户来说,匿名却是一个免责金牌,卸下表达包袱的同时却也放大了欲望、压低了原则底线。

微信图片_20190116153247.jpg

比如匿名的漂流瓶,本来应是一个传递梦想和心情的树洞,却因为散播色情赌博等信息被官方下线;再比如流行一时的无秘,用户匿名发布的内容经常会出现违规、虚假、恶意诽谤等各类问题,并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王欣的回应是“只要是to C的产品,都要接受监管,要把这个事情放在很重要的问题。我自己对此是深有感觉的,做任何一款产品,都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底线。如果(违反)的话,大家知道结果怎么样了。”

但由于匿名与监管的底色不能相融,所有的匿名社交软件都会遇到一个困境:一旦监管加强,用户就失去了匿名的快感;但是纵容匿名,应用内的内容就会失控。

而匿名社交的需求是有的,但是不够持续。比较随机,不是天天都很强烈的需求,所以匿名社交很难做大。

至于“阅后即焚”,国外能跑通的Snapchat在中国或许并没有机会,要知道Snapchat在早期青少年用户群体心中的地位,和色情网站PornHub差不多。

王欣似乎又一次试图在人性欲望与监管之间寻求平衡。

超年轻的“多闪”

和“马桶”有一点相似之处,“多闪”也是要降低社交压力。

但形式却是更健康的——主打视频,非常贴合年轻人口味的视频拍摄器和表情包联想成为最大的亮点。

目前多闪仅有“消息”和“世界”这两个界面,但多闪支持“随拍”功能,用户拍摄完某段视频,仅公开展示 72 小时,到时会自动转为仅个人可见。

而在多闪发布的短视频,没有点赞与评论的设置。多闪认为过度关注点赞和评论数量,无形中会增加社交压力,因此用户可以在多闪上仅单纯的展示、记录。但用户能够看到是谁正在看自己的视频,点击头像可直接发起聊天。

发布会上,25岁的多闪产品负责人徐璐冉谈到,大多数人的朋友圈,陌生人和熟人都混杂在一起,多闪希望用户能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自由分享生活,做真实的自己。

微信图片_20190116153249.jpg

我们能看到多闪的种种“克制”与“简洁”,而以上种种,都意味着多闪是一款非全量的,比微信要“小”得多的产品。

其实,今日头条要做社交以及今日头条不得不做社交这件事已经是老生常谈。任何内容产品都会有吸引力的起伏,只有把用户沉淀为社交关系网络,才能保证“基业长青”。

比如抖音上的社交需求是存在的,用户需要讨论视频、分享视频。但为什么不在抖音内部做社交,而是单独做一个独立视频社交App呢?

这恐怕就要从社交最核心的几个维度说起。

用户之间的关系,可以按照陌生到熟悉进行分类,完全陌生,不那么陌生,不那么熟悉,熟悉,亲密……熟悉程度不同的用户,社交需求是不同的。

社交关系可以按照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来分类。

社交需求还可以按照同步还是异步来分类。所谓同步,就是即时性,用户希望自己的东西能得到其他用户的及时反馈,比如陌陌;而异步,顾名思义,就是不着急,类似知乎、豆瓣,用户自己发出的东西可以等待更长时间的回复,是一个长期社交关系。

多闪没有公开社交场景,“发评论不如聊私信”,这是一对一(或者说一对少);就像今日头条CEO陈林所说,多闪只把最亲密的人联系起来,是做亲密好友之间的社交,陌生人有限制沟通,这是熟人社交;而“有事,小视频说”,这是更倾向于同步。

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多闪和抖音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抖音更多的是一对多、异步、非亲密熟人与陌生人的组合,而多闪是一对少、同步、熟人。两者确实不适合放在同一个体系里。

不过,多闪也不是和抖音全无关系。一个小细节是,多闪目前只支持抖音登陆。这算是对“微信登陆”的一个挑战,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字节跳动正越来越自信于旗下产品的覆盖面和粘度。

而从这个“一对一、同步、熟人”的角度来说,多闪的沟通效率肯定是各种定位组合里最高的。虽然多闪并非剑指微信,也算是在解决微信的部分痛点了。毕竟微信覆盖全量,没办法那么体贴的照顾年轻人。

另外在“世界”板块,主打视频公开展示,又是一种“一对多”,这样的设置可能是在继续保持产品的开放性,保留内容活跃度以及商业化的气口。

整体看下来,多闪的机会或许是最大的,虽然总隐隐觉得多闪仅仅只是字节跳动系下的用来打头阵的一个“小兵”。据公开报道,“多闪”产品团队仅5人,且都非常年轻,均为90后。

随着头条的壮大,聚光灯越来越亮,过去能低调完成初始增长再公诸于众的可能性已近全无。年轻的“多闪”注定从一开始就要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受到市场的调整、舆论的激辩、以及身在“明处”的种种不可说的难处。

没有诚意的聊天宝

比起今天的前两款社交产品,老罗更像是来“搞笑”的。个人认为,聊天宝彻底糟蹋了子弹短信打下的基础。

去年8月20号子弹短信发布,取得了非常牛逼的战果——App Store社交榜榜首13天,App Store 总榜榜首9天,30天激活用户总数7489899人。

当时快如科技联合创始人郝浠杰是这样说的:“以前在锤子科技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其实在工作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痛点,我们用过钉钉,但钉钉在沟通这件事上还没有好到让我放弃微信去用它,所以后来又迁移回了微信,但微信对工作更是完全没有做任何优化,而且生活和工作混在一体感觉一团乱麻。所以我们就想,有没有一个产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们的想法就是做一个 Slack 这样专注于办公沟通的本地化产品,虽然最后产品的形态跟 Slack 不太一样吧。”

从目标人群上说,子弹短信想解决那些日处理消息量非常大的人群的需求,这样才能体现出效率,比如企业的高管,他每天可能面对无数来自下属、同级、老板、供应商的消息。比如说销售口方面甚至还有微商。主要来说,还是解决一个沟通效率不高的问题。

然而这一初心在如今的发布会上被抛诸脑后。

微信图片_20190116153253.jpg

根据罗永浩的介绍,在聊天宝中,用户可以通过聊天、阅读、购物、玩游戏等方式“领钱”,但有些用户如果觉得这种方式“low”(低俗),聊天宝允许用户按个人需求订制,可以自定义界面底部,将某些功能从主界面移除。

说白了就是——来我的产品赚钱,我用你们这些羊毛党完成产品的冷启动。

看上去是个如意算盘,对于所有的新型社交产品来说,都必须面临初期用户快速飙升后的流失问题。聊天宝主动对用户补贴,聊天、浏览新闻资讯等行为均可获得金币,其模式与趣头条有一定相似,即通过网赚的形式获取用户,增加用户黏性,解决流逝问题。

而且这个模型趣头条已经成功奔跑上市,简单理解,只要获客留客的成本低于用户流量变现收入,平台就有利可图。

但恐怕聊天宝并没有学到趣头条激励体系本身就基于社交的精髓,而是变成了一锅大杂烩——又有电商,又有生朋友、熟朋友,又有基于“缘分”的陌生人社交,还有疯狂招商的“宋焕铎大行动”……

这款升级于子弹短信的聊天宝,像是一个穷奢极欲、章法全无的焦虑症患者,完全失去了当时的初心,只能让人叹惋。

不可排除的是,中国市场是在太大,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老罗这一次摸准了下沉的脉搏,迅速回血。只是目前已经有用户表示已向有关部门举报“聊天宝”诱导用户群发垃圾短信。

微信图片_20190116153255.jpg

一个彩蛋哈哈

在发布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罗永浩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历史会记住今天。”

不管这是公关辞令,还是真的有感而发,1月15日确实值得纪念,这是属于社交的一天,也是大众心中期盼有人能打败微信的一天。

三款产品的下载二维码、链接都被微信封杀,但他们仍在持续战斗。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Soul、echo、Spot、足记、花瓣、堆糖、Nice、in、音遇、POP、硬核、一罐、Zepeto、Zenly、Monkey、Tiki、Houseparty……

社交赛道大浪淘沙,两个公认的事实是:打败微信的肯定不是再造一个微信;打败微信的产品绝对不是某个单一功能的创新或者单个体验单个模式的创新,而是系统性、全方位的创新。

希望那一天不要太远,不管那个胜利者是别人,还是微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