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混改,大股东格力集团将释放一定比例的股份。据说,董明珠为核心的管理层与二股东京海担保(格力电器渠道利益平台)将接盘。如此,足可保证未来决策、运营独立性。

不过,我们倒是觉得,这似乎并不好。它可能会弱化格力电器混改的意义。

于它来说,今日混改要解决的不是股权集中问题,而是延续多年的单调的治理结构。

2006年以来,通过引入渠道伙伴作关键股东、向管理层释放股份等,格力集团今日仅持有格力电器逾18%股份。考虑到格力集团国企属性,A股版图,这比例算不上集中了。

难题在于整体治理结构:一是不具控股地位、但大股东的国企属性仍导致格力电器决策缺乏更多市场机制,董明珠通过言论多次映射过。前几天在博鳌论坛也是;二是这对“母子”几年来同时步入转型周期,战略方向一度不一致,有过多轮博弈。

混改若不能提升治理能力,几乎没什么意义。

看去分散的股权背后,有格力电器相当单调的一面:真正能决定它走向的,就只有大股东、董明珠以及当年主导设计引入的二股东——渠道利益平台京海担保。

中小股东更多只是跟着享受发展红利。董明珠面对它们可是霸气十足。前年某次投票,小股东立场于她不利,她几乎完全在痛斥它们。

本土面临同类问题的家电业上市公司领军人中,似乎只有董明珠如此强势。张瑞敏盛名之下也多温和;周厚健几乎不愿公开谈这话题;TCL李东生懂政治,耐心十足,曲折多年,接连斩获,去年资产剥离案,已近最后结果;长虹陷入困局,管理层在等离子与液晶路线上的决策失误,折腾过度,已背上沉重包袱,话语权早不那么强了。

敢跟国企大股东对抗的倒是康佳集团。它将华侨城告上过法庭,中小股东还曾借分散的股权结构杯葛过大股东。华侨城那个难堪。只是,后来职业管理层休克式治理、运营一败涂地,无奈只能再求大股东与原管理层重整。如今双方和好,形式上算已走向轨道,虽然充满许多诡异气息,大饼太多。

那种期望董明珠管理团队与二股东联手接盘的言论,有这种预设的博弈背景。好像只要他们一接,一切都可了结了。有人今天甚至说,董明珠终于赢了。

这不过是一种虚妄的心理预期。倘若如此,混改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二人转”的单调博弈,若只是一方妥协,另一方的决策未来可能更单调。公司治理架构会更失衡。尤其是董明珠这种风格。

我不觉得董明珠管理团队、二股东们接盘,会有什么神奇。多年来,它们的利益架构一度板结。最近两年,董明珠主导的渠道整合动向,开始与京海们产生博弈。这对复杂的CP,一旦格力集团话语权弱化,不排除会有更大博弈。毕竟,这类传统渠道力量,自身都面临改造。

几年来,格力电器成长确实稳健。它是中国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董明珠功莫大焉。但格力电器的崛起,也有当代中国宏观与产业层面的背景。

当趋势、风口弱化,它与董明珠之间就有一种乖离感了。过去几年,董明珠个人诸多言论以及主导的投资案里,有不少被证伪的部分,明显不合未来趋势。尤其她对阿里等互联网模式以及她与雷军赌局背后的数字经济趋势判断,虽无碍格力电器眼前地位,实在充满意气与误导的成分,她缺乏一些包容心。

我不认为她有什么刻意。它可能反映了一种强烈的自信。这确实是一个充满独特个人魅力的企业家。但恰恰如此,我对一个强势的董明珠一直充满一些不安。

想说,格力电器的治理结构,大股东是一个首先需要被制衡的力量,另一个需要中和的要素就是董明珠本人。

面对一个复杂的市场周期,若她完全接盘、高度掌控格力电器,过于挥发一己个性的话,重大决策、战略方向上犯错的几率可能很高,那代价必定不一般。

格力电器需要更为多元、多样性的力量融入,打破过去内耗型的“二人转”治理模式,形成新的平衡。入局者最好是高度匹配的战略投资者、生态合作伙伴。否则,这场混改意义就不会大。

若结合董明珠确立的格力电器新愿景(四大业务版图),入局者最好有更高层面的国资、BATJ之类的互联网生态资本。前者不是参与竞争,而是要保证国资权益的关联,并强化部分关键业务落地,尤其是装备制造、IC等领域;后者可以驱动格力电器的场景再造,丰富它的商业模式。当然,不要忽视格力集团的存在。没有它,格力电器会少去许多业务支撑。

愚人节,阿里、京东们否认了入局传闻。它们仿佛成了被消费的市值管理工具。逻辑上,它们确实能构成部分支撑。但就开放性来说,这类投资方反而会带来一些矛盾:可能会影响未来渠道合作的多元性。这跟此前小米投资TCL的供应链诉求不完全一样。我们认为,中立的上游技术合作伙伴或许更有机会。

不过,按照董明珠的个性与一直以来的认知,她不一定完全欢迎过于互联网化的力量融入。她应该要考虑到股权比例这硬核部分。最后的结果,我猜不会那么理想。这公司的文化属性、个人标签太明显了。

而且还要考虑到,董明珠已经60岁,她肯定想在退休、卸任之前看到一个自己设想的盘子,并打上个人烙印。这不是自私或否认她的领导力。只想说,一种临界的时间意识,不排除左右她接下来的认知与操盘策略。老实说,现在每逢听到她发出言论,都会有紧张的感受。在这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女企业家治理之下,格力电器的肌肉实在已够硬,就像“格力”这名字一样强悍。而我们希望看到它的另一面、更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