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场谴责视觉中国的“总动员”。

起因是有网友发现视觉中国网站上出现了4月10日公布的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并注明此图如用于商业用途需要付费购买版权。随后,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发朋友圈表示,“黑洞”照片属于Event Horizon Telescope组织,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如未经版权人授权,用于商业用途,将可能存在风险。”

此后,据自媒体三表龙门阵查证,在“黑洞照片”的源头——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网上,可以下载TIF格式的高分辨率图片,同时ESO还对版权作出CC4.0协议,只要注明图片来源:EHT Collaboration,便可自由使用,无关商业或非商业。

可以说,视觉中国此举是将属于公众领域图片用于商业用途。另有用户发现,视觉中国网站上还有包括国旗、国徽、领袖头像在内的付费图片。4月11日下午,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问视觉中国:“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

对此,视觉中国官微发布了道歉声明,表示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由签约供稿人提供,目前已经下线,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性地加强审核,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而在共青团中央点名前,已经有包括海尔、苏宁、百度在内的多个企业官微发布微博,表示自己公司没有授权视觉中国使用相关图片,但也被标注了版权。

另有不少企业、自媒体等跳出来指责视觉中国滥用版权索赔,“敲诈”牟利。

事件经过一天的发酵,视觉中国网站在昨晚20点左右已经无法打开。截至发稿前,仍未恢复。

11日凌晨,就网站中不合规图片问题,视觉中国通过官方微博表示:目前,公司已采取措施对不合规图片全部下线处理,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自愿关闭网站开展整改,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内容审核的质量,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4月11日晚,针对视觉中国网站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情况,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网站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

对此,知识产权律师朱宝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维护版权本身并没有错,而使用“公有领域”图片作为商业用途,很难从法律层面追究。如果媒体人认定视觉中国的“敲诈”,为此前的版权赔偿感到“委屈”,唯一通过法律反诉视觉中国的途径,只有以“不正当经营”的名义,进行联合诉讼,但诉讼消耗物力财力,国内以往成功案例几乎没有。

人民日报官微也在昨夜对此事评论:“视觉中国”下线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并致歉。怎样的图片能收费?探讨来得猝不及防却颇有意义。当版权保护成共识,没有人否认摄影作品有著作权。问题在于,著作权是否真成立?平台有没有净化版权池?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避免版权保护陷入“黑洞”,与提倡版权付费一样重要。随后配图还调侃称:“不敢配图”。

视觉中国的“惯用伎俩”

视觉中国引发公愤,一方面是因为将大量“公有领域”的图片标位商业用途,另一方面是又用这些图片不断揪住“侵权者”不放,大量索赔,动辄每张图片索取过万的赔偿费用,并要求公司签订年度使用合同。

例如在“黑洞”图片中,视觉中国不拥有对“黑洞”图像的完整索赔权,却滥用了这一权力,引发很多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媒体和企业就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对于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通过“知识共享”等宽松协议授权的作品,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都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遵守其它附带规定。

知识产权律师赵树岭也对全天候科技提到,关于“黑洞”照片,视觉中国虽然获得了转授权,但无法用于商业途径。而对于后面议论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由于从正面、垂直角度拍摄,这个拍摄角度是唯一的,没有什么独创性,任何人拍摄出来的图片几乎都相同。图片不符合摄影作品的构成要件即独创性,所以根本没有版权。

早在2018年7月,经纬中国创始人管理合伙人张颖就曾在微博上指责,视觉中国开发了“鹰眼”系统,通常一个小疏忽或者一张图片,不接受删除,而是漫天开价索要几十万人民币巨额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

他称,从该公司的收入角度来看,据说“战果颇丰”。“侵权确实不应该,但这种漫天要价的商业模式更不应该,现在还变成了这家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也是好笑了。”

据强韵数据提供的信息显示,2013年至今,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诉讼1000多起,案由均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或网络传播权纠纷。进入诉讼阶段,则多为视觉中国依赖美国数字媒体服务商Getty Images提供版权证据的案例,案件共涉赔偿约624万元。

视觉中国曾披露,2017年,公司通过“鹰眼”系统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较2016年同期增长超过84%,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同期增长超过54%。

鹰眼使视觉中国“巧妙”地将两项业务联系到一起——一方面通过采集图片以扩大图库,另一方面,又通过鹰眼监测到各种途径对图片的侵权行为,立刻发律师函,索赔。

一位新媒体app创业团队的主编对全天候科技提到,公司曾经两次接到视觉中国的律师函,皆因为图片侵权。“一张是某企业的图片,一张是很常见的概念图,我们都认为应该是公共领域的图片。”但是,最后团队以接近售价10倍的赔付才达成和解,“因为如果视觉中国以侵权诉至苹果商店等应用商店,app将很快被下架。”

这位主编也提到,在沟通过程中,视觉中国相关负责人还多次提到,可购买其年度服务。但公司最后没有答应。

这一“产业链”的效果也直接反映在视觉中国的财报中。

财报显示,2018年初至三季度公司合并层面营业收入7.01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20.97%,实现净利润2.20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35.31%。另外,视觉中国2015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5.43亿元、7.35亿元、8.1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2.15亿元、2.91亿元。

诸多营收来源中,核心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目前为公司贡献了80%的营收,2018年前三季度,这部分业务为视觉中国带来了5.73亿元营收,2.23亿元净利润。

在业内看来,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正是用维护知识产权的幌子在获客和创收。

一位知识产权领域专家提到,视觉中国、以及Getty Images这种版权图库,本只应该存在于专业用户市场,主要用户应该是广告公司、设计师和大的新闻媒体机构,而视觉中国最错误的问题就是,把一个并不大的B2B生意,人为地扩散到了大众用户市场,让普通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版权信息本来就很难溯源。

“视觉中国并没有提供容错机制,而是以诉讼来做收入,过度追求利益,失去了互联网分享的精神。”他提到。

很难以“不正当竞争”定性

在图片市场迅速扩张的视觉中国最早发迹于全球最大图库Getty Images,其前身photocome只是一家规模较小的图片网站,但通过与Getty Images建立合资公司,视觉中国由此获得了大量图片版权。

2014年,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目前,视觉中国两个核心的全资子公司一是华盖创意,另一个是汉华易美,二者都是Getty的代理商,分别在中国代理Getty创意类图片和编辑类图片(新闻图片)。

在2018年半年报中,视觉中国概述成绩称,积极推进了全球化战略,成为了真正的“全球玩家”。在收购全球第三大图片库Corbis及国际知名的摄影社区500px后,视觉中国明确表述将“全面参与”全球摄影师网络平台的运营。

彼时柴继军直接表示,“视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视觉内容互联网版权交易平台之一”。

此前,在《证券时报》的一篇报道《“视觉中国”:王者还是贡臣》中提到,视觉中国和背后的Getty Images通过收购渔翁得利。而这对几家被收购的社区来说,而这对几家被收购的图片社区来说,原本有独特的定位和图片来源,但由于过渡商业化,影响了平台进一步发展。

虽然引发诸多不满,但律师朱宝提到,这些谴责多停留在道德层面,很难从法律方面为视觉中国定性。比如,百度、海尔等公司指责视觉中国将公司的图片用于商业用途,“但他们这些图片已经进入公众领域,大众和视觉中国如何使用,公司本身已经很难追究。”

同时,该律师提到,虽然视觉中国确实存在“垄断”、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可能性,但很难定性。如果新媒体要进行联合诉讼,“时间长,花费大,大多数公司会选择破财免灾”。

也有摄影师谴责视觉中国将诉讼金额据为己有。一位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提到,“独家签约视觉中国的合同上有将知识产权事宜独家授权给视觉中国的条款,这基本锁死了大部分摄影师自行上诉的可能性。”律师朱宝提到,摄影师和视觉中国的纠纷,要依据合同进行。如果摄影师签约时已经将相关事宜转交,很可能拿不到相关赔偿。

“若真正对簿公堂,视觉中国几乎场场必胜。”朱宝认为,放到20年前,中国几乎还没有针对肖像权、图片著作权的诉讼,大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这些图库平台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摄影师维护版权,但在视觉中国的案例中,由于过于谋求利益,背离了平台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