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低调已久的ofo小黄车在深圳重新投放。据了解,只要扫描车上的二维码,就能下载一个名为“ofo小黄车官方版”的App,充值100元即可用车,不需要押金。但相比其他品牌的收费标准,100元的门槛还是有点高了。

同时,ofo推出有桩模式,即不设实体桩,但用户在结束订单时,需寻找专用的停放点还车,如果不按规则停车,需缴纳20元管理费。对此,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于信向媒体证实:“该模式已在深圳罗湖区、福田区上线,运行良好。”

不过,对此大部分网友都表示,只关心自己的押金退还了没有。而且这个模式并不新鲜,摩拜此前就曾在北京划定运营电子围栏,若停在电子围栏以外区域,将从第二次起收取5元的管理费用。

对比之下,ofo小黄车的收费模式简单粗暴。有网友表示只要5次没找到停放点退押金队伍就少一人,这不就是赖账?

过去一年,ofo可以说是在垂死边缘徘徊,或许唯一证明其还存活的是超1600万排队退押金的用户,还有他们积压一年的怨气。

ofo落寞给了其他同行可乘之机。目前,共享单车市场上摩拜、哈罗以及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成为了主角;僧多粥少的局面,也给了他们涨价的勇气。

2019年3月以来,多家共享单车平台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上调价格。先是滴滴旗下的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在北京先后调整起步价。随后摩拜、哈啰单车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更新了计费标准。

现在各家共享单车收费标准普遍为,起步价15分钟1.5元,此后每15分钟0.5元。

市场成熟涨价不可避免,但跟随涨价的不应该只有价格,还有服务。在共享单车初期,遍地都能看到共享单车的身影,而如今许多用户都在抱怨无车可骑,而千辛万苦找到一辆还有可能是损坏的;总之,用户体验大不如前。

有网友表示,“刚骑了次摩拜,到公司居然一块五了,默默地卸载了,以后还是坐公交吧,1块钱,还有空调,时间上也差不多。”

盈利压力是共享单车企业涨价的主要原因,据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摩拜收入15亿,亏45.5亿元,贡献了美团总亏损额的一半。

不过,这点涨价对于企业的亏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据测算,按照正常的骑行速度,一公里的距离骑车大约5-10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因此,大多数用户消费的都是起步费,而很少使用至支付时长费的阶段。所以,无论怎么调整时长费,都很难增加营收。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何将线上线下的流量和场景延伸打通,且形成导流需求,培育新的盈利模式,这才是共享单车企业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一味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