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有媒体报道,吉利汽车毛利率跌到了17.8% ,销量上吉利汽车也出现了下滑,
第一季度销量65万,同比减少65%。
2018年,吉利汽车曾成为自主品牌销量第一,25.3万辆最快增长,并成为全国销量排名第四的车企,曾被一代人说中国神车。
辉煌过后,今年的滑坡,让人疑问,吉利汽车如何变成了这样?
01 压榨员工?
2015年起,吉利汽车收入突破300亿,2018年突破了1000亿,但同比增速降到15%。
盛极而衰的吉利汽车,在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下降了11%。
近10年来,吉利汽车研发投入累计近1000亿元,但也改变不了车市行情的惨淡。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4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7%,环比下滑20.5%。
在库存高企的情况下,继续向经销商压库存空间有限,于是车厂们纷纷打起了员工们的算盘。
美其名曰“共担激励”,让员工们掏腰包给企业接盘,买入很快将不满足排放标准的国五车型。
2019年5月15号,网上爆出了吉利汽车内部宣布,8岗以上的员工“自愿”每人买一辆国五标准的领克01(参数|图片),需要交2万的预付款,余款将从工资里扣除。
这显然是吉利汽车为迎接国六标准去库存的手段,只不过把算盘打到了员工身上。
随后吉利方面进行了辟谣,对于员工需要买车一事并没有正面回应。
02 压榨供应商?
除了让员工背锅让人质疑,2018年吉利汽车也被人指出压榨供应商。
据已经离职的内部员工举例,比如吉利向部分供应商开出“60-90天账期+180天承兑”的要求,这就等于免费占用了9个月的货款,拖着供应商的贷款。
根据吉利供应商反映,在付款方式上,吉利汽车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供应商必须服从,否则可能一分钱都得不到。根据这位离职员工表示,这样做商业上没有问题,但自己良心过不去。
为了保证吉利汽车的研发资金充足,供应商在结算时必须服从延期付款的要求,并且根据实际状况应当减收部分账款。
尽管吉利汽车的供应商经常会遇到被要求降价、延期付款等缺乏契约精神的不公平待遇,但也有一些供应商会例外。
根据上海一家提供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供应商介绍,虽然在压榨供应商上,吉利汽车对内外零部件企业一视同仁,但国外的企业还能好一点,因为有些技术他们具备不可替代性。
具体来说是这样,如果你是一家具备核心技术的行业垄断性企业,基本不会受到吉利汽车的不公平待遇。
03
吉利汽车是中国国产汽车的代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吉利曾经精准定位中低端汽车市场,以“要造中国人都买得起的汽车”为口号,击败了夏利、奥拓等当时的汽车巨头。
牢牢占据了中低端消费市场,甚至于在大部分消费者心目中塑造了“中国最便宜的汽车“的品牌形象。
今年以来此外,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副董事长杨健,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首席财务官李东辉等也陆续减持。
这则消息,让吉利汽车股价在一个月内下跌了超过20%,就在今年1月也曾市值不足千亿港元。
如今吉利似乎遇到了滑坡,在车市寒冬的情况下,吉利面临的困难是全行业都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