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刷脸补贴无上限。”
9月下旬,支付宝IoT事业部总经理钟繇在支付宝开放日活动上宣布了这项生态支持计划。在这之前,该项补贴总金额为30亿。补贴商户规则为,凡是安装了支付宝“蜻蜓”刷脸支付系统的商户,消费者每刷一笔,支付宝就给予一笔奖励补贴,每台设备最高可奖励补贴1200元。
细数原委,这是一场已明争暗战半年多,以AT为主的巨头们为争夺未来支付入口的“新支付大战”。
2018年12月,支付宝推出了刷脸支付设备“蜻蜓”,取名寄寓该设备能像蜻蜓复眼那样快速精准识别物体。3个月后,微信发布了刷脸支付设备“青蛙”。
“青蛙”吃“蜻蜓”,只看名字,AT对峙就火药味十足。名字战意十足的两个产品的推出还只是开始,一如当年移动支付大战,补贴换市场必不可少,不一样的是,这次针对B端商家。
今年4月支付宝先行宣布投入30亿推广刷脸支付,微信紧随其后将补贴数额提升至100亿,接着就有了新近的支付宝取消补贴上限。
“未来人脸一定会成为线下商业与生活的通行证,这场仗阿里腾讯不得不打。”刷脸支付系统开发商、近店科技创始人兼CEO刘威向创业邦表示。
从移动支付到网约车,再到共享单车、短视频、小程序……见过太多大小玩家一拥而上的风口及风口背后巨头资本局,无人不想借风口重塑竞争格局,无人不惶恐错失风口被时代抛弃。
但“刷脸支付”这个风口有点儿不寻常。支付宝微信打得热火朝天,战事连连升级,商家与消费者的热情却并没有随之升温。
巨头们的“圈地”运动
杭州余杭区梦想小镇仓兴街,这里在2019“双创”活动周期间曾迎来总理到访,参观近店科技刷脸支付展厅、并听取近店科技创始人兼CEO刘威汇报创新成果。
得益于毗邻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近店科技总部所在地,仓兴街建成了“刷脸支付一条街”,街上随处可见商铺安上了“蜻蜓”。
创业邦记者在仓兴街一家超市体验刷脸支付。收银台摆放着收银机和刷脸支付机两种设备供选择,刷脸支付机外形酷似iPad。刷脸支付机是“蜻蜓”,点击支付按键,刷脸后系统会自动关联支付宝账号,首次使用需输入支付宝绑定的手机号;屏幕显示支付金额;确认无误后点击确认,即可携带所购商品离店。
整个刷脸支付过程无需使用手机,创业邦记者切实体验了把黑科技。但不得不说,扫码支付也足够便捷,阿里腾讯动辄上百亿的补贴大战,难道仅仅为了换一套支付设备?
多数小商贩会同时使用微信二维码和支付宝二维码收款,稍具规模的商家则常用美团支付、收钱吧、钱方好近等聚合支付产品。二维码可以聚合,刷脸支付却通常是“二选一”。由于刷脸支付设备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昂,就目前来看,很少有商家同时安装“蜻蜓”和“青蛙”。
或许不久的将来AloT技术普及后刷脸还可打通生活闭环。举个例子,完成刷脸支付你走出地铁口回家,在小区门口闸机处刷脸进小区,同时机器提醒你快递柜中尚有快递未取,你去快递柜刷脸取件后再回到家。
所以不难理解阿里腾讯在刷脸支付这件事上砸下百亿,一如当年为了绑定银行卡,阿里腾讯烧钱补贴红包大战和网约车大战。不似当年的是,To C产品通过巨额补贴发红包等社交方式就能玩得转,To B产品却重而复杂得多。就刷脸支付来说,巨头与商家之间还隔着系统开发商、代理商,代理商上至城市总代下至地推可能又相隔好几层。
“巨头做生态,是底层,不直接接触商户、场景,这一生态是开放的,系统开发商可接入其中。就好比安卓是个开放平台,上面的APP不可能全都自己来做。”刘威告诉创业邦,“目前国内大约有不到10家系统开发商,与支付宝、微信、银联等建立了生态合作关系。”
据创业邦记者采访了解到,支付宝、微信的巨额补贴,除了补贴商户,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给到了刷脸支付系统开发商。系统开发商是架在巨头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他们基于用户设计产品,开发零售、酒店、景区等不同场景下的刷脸支付应用解决方案。
中小商家更加需要通过刷脸支付系统沉淀数据,运营会员,降本增效,尽管很多中小商家尚未意识到这一点。
这是个大数据时代,像星巴克、海底捞等头部零售商拥有自己的客户数据库,绝大多数腰部、尾部中小商户却还是“等人来”的坐商模式,商品滞销时惟有乞求市场转暖。他们难以向线下要数据,交易流水无法与具象消费者相对应,交易结束后引流促活也难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