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美平 武占国      来源|野马财经

时隔11年,“乳业教父”郑俊怀再度入狱。

他曾带领伊利股份从一家小食品厂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乳业巨头,一时风光无限;也正是在伊利董事长任上,因为挪用公款,年过半百,锒铛入狱。

他是一些人眼中的“缔造者”,也是另一些人眼中的“罪人”,千秋功过,各有评说。

2019年11月4日晚,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依法撤销对郑俊怀的两次减刑,并在该裁定送达同日,对其收监。《执行通知书》显示,此次收押时间从2019年11月4日持续到2022年2月16日。

虚年70岁的郑俊怀,系原伊利股份董事长,现任黑龙江红星集团董事长。

事发后,红星集团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郑俊怀原代理律师则向野马财经表示,郑是昨晚在红星集团总部被带走的,未来得及向包括律师在内的任何一人说明情况,截至目前,尚未有联系。与此同时,郑的家人和红星集团都十分意外,突然失去了主心骨,正在商议应对措施。

成也伊利,败也伊利

郑俊怀此番再度入狱,导火索可以追溯到一年半前。

2018年4月,坊间有传言称,伊利董事长潘刚或“失联”。随后,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予以了否认,并明确指认是由一名集团前高管策划的有组织事件,矛头直指郑俊怀。

郑俊怀也否认了自己与前述事件的关联。

不过,2018年10月24日,伊利股份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举报信《“实名举报!恳请彻查郑俊怀及其保护伞”》。

该举报信称,“郑俊怀6年刑期,被人为操纵以‘发明假节水设备专利’和‘表现好’为由减刑2年半,实际服刑过程中如住宾馆可随时回家”,并称郑俊怀在出狱后“疯狂打击报复,长期造谣、诋毁、迫害伊利及管理层”。

一封举报信,将伊利集团、潘刚、郑俊怀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纠葛,公开地置于镁光灯下。对此,郑俊怀则一直未有正面回应。

不过野马财经拿到的《刑事裁定书》显示,其提到的内容正是举报信中所提内容。

郑俊怀在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出于生活的需要,刚出狱的两年多时间,自己在北京和山东两头跑,做软件和能源企业的顾问。2011年,在调研之后,正式加入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下称“红星集团”),后担任集团董事长及法人代表,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持股5.7%。

彼时外界认为,郑俊怀是要借此东山再起。但郑俊怀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作坊,一路打造成国内乳业巨头,在伊利的22年宝贵年华完全说明了一切,还需要证明什么吗?”

他透露,起码要干到70岁以后,直到股东不需要他为止。并强调这么拼并非是想以东山再起来证明什么,只是想带着大家一起做事,“人生总要做点事情嘛!”

在黑龙江的牡丹江蛰居8年,已年近70岁,却再次因为陈年往事入狱。

如今回溯郑俊怀和伊利的这场恩怨纠葛,只剩唏嘘。

恩怨纠葛十六载——牛根生

郑俊怀是1950年生人,他出生于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一个比较贫寒的家庭,父亲早亡,母亲通过做针线活将五个儿女拉扯大,郑俊怀是家中长子。24岁时,郑俊怀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呼和浩特市农业局工作。

由于出身贫寒,郑俊怀工作相当努力,仅用两年时间,就被提拔为国营畜禽场副书记、厂长。1980年,郑俊怀被调到呼市奶牛公司招待所工作。在招待所的三年里,成为他人生的重大转折,郑俊怀将一个招待所和饭店经营的有声有色,因此再次受到了赏识。

1983年,郑俊怀调入呼市回民奶食品厂(伊利集团前身)担任厂长。

郑俊怀上任后,他准备招一批人才进厂。在进行全厂动员时,郑俊怀演讲完毕,台下有一个高大粗犷的年轻人鼓掌叫好,这个人便是牛根生。当时谁都想不到,16年间他们将发生怎样的纠葛。

牛根生当时只有25岁,比郑俊怀小8岁,高中文化,说话豪爽。他和郑俊怀一样也是贫苦出身,因为家里穷以及兄弟姐妹众多,牛根生刚生下就被卖到了一个牛姓人家。

就在牛根生进厂的同一年,厂里搞承包制。牛根生承包了一间加工车间,靠着苦干加蛮干,车间当年扭亏为盈,他被破格提拔为销售经理。

13年后,牛根生又从品尝咖啡中找到灵感,他创造出的“伊利苦咖啡”发起了一场冬天里的雪糕攻势,创造了单品销售额超过3个亿的记录。也正是在这一年,伊利实现上市。他的苦咖啡成为伊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冰淇淋大王”。此后,牛根生成为公司副总裁。

牛根生的冒尖似乎有一点“功高盖主”,他和郑俊怀的矛盾在不知不觉中激化。1998年,牛根生主管的部门占到伊利80%的营业额。不久后,牛根生被郑俊怀派到北大学习,实际上离开了核心管理层。

面对如此情况,牛根生3次“申请离职”,从北大回来后创办了如今的蒙牛乳业。

郑俊怀“乳业教父”的头衔中,无疑有着牛根生浓墨重彩的一笔。

27年恩怨纠葛——潘刚

1993年,郑俊怀对伊利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于3年后顺利登陆上交所,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就在郑俊怀推动伊利股份制改革前一年(1992年),22岁的潘刚进入呼市回民奶食品厂担任工人和质检员。据悉,因为潘刚年轻能干,颇受郑俊怀器重。

1998年,伊利“重臣”牛根生出走后,不仅培养了一个劲敌,而且还让伊利陷入了混乱,自己的地位亦开始动摇。2002年,32岁的潘刚出任伊利集团总裁、董事,是当年全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最年轻的总裁。

潘刚上任的同一年,郑俊怀亲手埋下了自己后来锒铛入狱的祸根——违法进行管理层收购(MBO)。其实,当郑俊怀进行MBO时,他已通过内部职工认股成为公司股东,只是股份较少。而当时潘刚还没有公司任何股份。

来源:2002年伊利股份增发招股意向书

判决书等公开资料显示,自2002年12月起,郑俊怀指使他人以伊利公司投资购买国债为名,挪用公司资金数亿元,通过购买了的国债再抵押和回购收购伊利公司股份。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当中。

然而,郑俊怀在挪用公款购买国债期间,因国债交易市场波动,招致公司损失数千万元。2004年,证监会发现郑俊怀挪用公款之事,对伊利进行质询。

2004年12月,呼市宣布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对郑俊怀以及杨桂琴等四名伊利高管刑事拘留。一年后,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郑俊怀等人参与挪用公款1650万元一案。郑俊怀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来源:网易新闻

郑俊怀被刑拘的同年,伊利股份营业收入达86.41亿元,次年更是突破百亿大关。

2005年6月,35岁的潘刚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郑俊怀执掌了21年的伊利,与之渐行渐远。

因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郑俊怀获得两次减刑机会,于2008年9月刑满释放。

然而,郑俊怀与伊利之间的矛盾并未就此终止。正如前文所述,对于这两次减刑,伊利集团一直颇有微词,去年的举报信中就称,郑俊怀在保护伞的运作下被人为操控减刑。

如今,郑俊怀减刑取消再次入狱,你认为双方的恩怨又将走向何方?董事长入狱的红星集团又会作何反应?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