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爆雷,广东普宁财税告急,发出“抢收”总动员!
一只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教科书上的“蝴蝶效应”;一家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导致当地财政遭遇“税收的烦恼”,进而引发业界对营商环境的担忧,这是现实版的“蝴蝶效应”。
这家上市公司就是身陷业绩造假漩涡的康美药业(以下简称ST康美),当地政府眼中“扇动几下翅膀的蝴蝶”。
如今,ST康美纳税额锐减逾10亿元,使其所在地广东省普宁市财政吃紧。为了补上缺口,当地政府发动“抢收”,连续召开财税会议,要求各职能部门拿出“真招实招”,坚决打赢组织收入攻坚战,确保完成今年税收任务。
普宁属揭阳市代管。“康美纳税额占普宁的三分之一、揭阳的六分之一”,这在当地是共识。今年前三季度,受康美事件影响,揭阳及普宁的税收收入均下滑超过两成,全年增长目标或难以达成。因一家被高度依赖的公司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将财税压力转嫁至其他民营企业,揭阳及普宁的营商环境已经趋于恶化,我们不妨称之为“普宁现象”。
近期,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连续多日走访揭阳及普宁,真切感受到不安全感正在当地民营企业间弥漫。有普宁药材商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听闻近期要查账,多交税费是大概率事件。亦有不少民企老板选择外迁,其中一位在揭阳已经经营十余年,“自己虽然还没受到太大影响,但听到其他民企的遭遇,感觉唇亡齿寒。”
地方政府普遍重视辖区内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也的确对当地的就业、税收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物极必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如果高度依赖某一家或少数几家上市公司,风险是巨大的。诚如康美之于普宁,“支柱型企业”一旦出问题,地方政府应对失当,就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在全国范围内,财政收入高度依赖某一家或少数几家上市公司的地方政府不在少数,“普宁现象”随时可能再现。如何应对由此导致的风险,考验主政者的智慧。
普宁发起“抢收”总动员
普宁与揭阳的关系,有过一段复杂的历史。当前的情况是,普宁为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揭阳市代管。在当地人心中,普宁就是普宁,而揭阳指的是除普宁市之外的其他区县,包括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惠来县等。因此,“普宁现象”不单单影响了普宁,也对揭阳造成较大的影响。
以GDP论,普宁2018年为702.9亿元,占到整个揭阳的1/3。以税收贡献看,普宁2018年税收16.5亿元,占揭阳税收收入的32%。在上市公司的数量上,揭阳共有7家(含1家B股),其中5家在普宁。因此,无论从何种维度,普宁对于揭阳都至关重要。而ST康美之于普宁,就像普宁之于揭阳,在税收、就业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支撑作用上尤其凸显。
揭阳楼
ST康美爆雷后,普宁GDP及税收收入受到直接影响。ST康美前三季度支付的各项税费为4.0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5.71亿元相比减少了11.63亿元,下滑幅度达到74%。普宁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8个月,税收下滑了22.1%。
如何才能补上税收缺口,完成全年计划增长目标?普宁发起了总动员,将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制订更多务实管用的真招实招”,“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加大财税征管力度”。这些措辞均来自普宁市政府的文件或主要领导的讲话,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早在今年6月,普宁市人民政府就发出通知,将2019年工商税收收入考核计划分解给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农场及市府直属各单位。该通知要求,税务部门要加强税源调查,完善征管机制,强化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监控,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同期的另一份通知还称,对不能按期完成收入任务的,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落实处理。
到了近期,普宁市政府的压力更大了,市委书记、代市长、分管副市长接连表态,阵容罕见,措辞严厉,对相关部门施压,“抢收”意图明显。10月27日下午,普宁市召开进一步加强税收工作会议,副市长陈裕民在会上说,把组织收入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制订更多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真招实招,坚决打赢组织收入攻坚战,坚定完成全年税收收入任务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圆满完成各项收入任务。
仅仅3天后的10月30日,普宁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揭阳市委常委、普宁市委书记张时义在会上再次强调完成全年财税收入任务的重要性。张时义说,要坚决完成全年财税收入任务,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加大财税征管力度,保障政府服务体系的运转;确保应收尽收,完成年初市委市政府既定的目标。
在11月5日上午,普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锐亮在陈裕民等人陪同下到市税务局调研税务工作,再次提及要制订更多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真招实招。黄锐亮在座谈中表示,要视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和空间,做到应统尽统、应收尽收。黄锐亮说,必须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推动税务工作的强大合力,积极沟通各地各单位做好护税协税工作。
普宁也等来了好消息,ST康美转让广发基金9.458%股权的交易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预计将实现税前收益7.5亿元~8.5亿元。这笔交易有望在年内完成,提高ST康美今年的纳税额。
民企感到阵阵寒意
已经非常脆弱的民营企业,能否还能承受当地政府的“真招实招”,抵挡住这波“抢收潮”?在实地走访中,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揭阳民营企业已经感受到阵阵寒意,这就是普宁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
王磊(化名)在普宁康美中药城经营着一家药材行,他8年前从父辈手中接棒。王磊的药材行原在普宁市的老市场,2017年底搬到现在的康美中药城。“搬到这里之后,总的市场规模提升了,但参与者也多了,竞争更加激烈。”王磊认为普宁将中药市场搬迁到此是必然选择,但康美当时的做法值得商榷,“很多商户是不愿意搬的,最后是迫于压力。”
普宁康美中药城一角
王磊说,家里做药材生意已经近30年,今年的情况不太好,比去年还差。据王磊介绍,当前正处于旺季,但中药城的人气仍然不高。靠与存量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王磊的药材行今年收入还算可以,但增速下滑明显。“日子还可以过,但好日子已经没有了。”王磊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
但是,一则查账的消息正在王磊这样的药材商中流传。对他们来说,查账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收税。王磊回忆,上一次说要查账还是在四五年前,那时候康美中药城还没正式建成,周围还在修大路。当时,药材商铺纳税实施的还是定额征收,查账并未实际进行,但税收提高了定额标准,每家当年都多交了钱。
因此,今年再传查账,药材商们自然与康美爆雷后带来的税收缺口联系在一起。现在,药材商铺是自行申报纳税,业内普遍未按实际所得进行申报,税费成本不算高。王磊说,“政府肯定也知道这一情况,药材批发价格透明,利润率低,按实际经营情况纳税,是生存不下去的。”
普宁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像王磊这样的药材商非常多。如果普宁市“精准落实税源、多方挖潜增收、确保应收尽收”,或许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对本就形势堪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应当格外慎重。对于普宁的其它支柱型行业,亦是如此。
揭阳是中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之一,五金产品大量出口欧美、非洲、澳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李伟(化名)的公司主要生产“小五金”(安装在建筑物或家具上的金属器件和某些小工具的统称),已经在揭阳当地十余年。李伟早年就在赣州拿了地,上周完成了工厂的搬迁。他介绍搬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赣州的工业区定位更清晰、吸引力更强;二是由于城市在发展,揭阳这边的地块一直做工厂不太合适。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李伟也透露了更深层次的原因,从中可以体会制造业的艰难。
“揭阳以前是有产业优势,但现在在引导、宣传方面不太到位,管理上也很粗放。”李伟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我在揭阳十几年做得还算规范,但去年的环保‘一刀切’令人无所适从,生产和销售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在五金产品的生产中,电镀、电解、抛光,难免会产生废气、粉尘和噪音。李伟介绍,在赣州的新厂对环保的投入更大、标准更高,但政府服务也很不错,会更稳定。“之前同行聊天的话题都是关于查处、整顿。”李伟说,“自己公司虽然没受到太大影响,但听到其他民企的遭遇,感觉唇亡齿寒。”这也是李伟下决心搬离揭阳的重要原因之一。
往日纳税大户陨落
如何进一步加强税收工作?大力追缴欠税是其中一种方式。被公示欠税的企业中,不少一度曾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行业兴衰,经营不善等因素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环西生物和澳得科技则是两个典型案例。从2013年起,普宁市每年均公开表彰当地“光荣纳税户”企业,环西生物和澳得科技均曾上榜,但光鲜的表彰下却无法掩盖企业走下坡路的现实。
从原来一家普通食品加工厂到生产保健品的公司,再到2005年转型为生物科技公司,环西生物一度是国内氨基酸最主要生产基地之一,2013年环西生物规划建设总投资6亿元的普宁英歌山工业园环西项目,当年更被授予“2012年度揭阳市民营工业十大纳税户”称号。
10月中旬,普宁市池尾的环西工业园内,七层高的环西生物办公大楼早已人去楼空。办公区内文件散落一地,昔日明星企业的光环早已消失无踪。天眼查显示,环西生物自2016年各种司法诉讼不断,公司股权轮候冻结,更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而环西生物位于普宁英歌山工业区内的房产、设备以及土地使用权已被普宁法院作价1.01亿元司法拍卖。
环西股份已经人去楼空
“企业外债太多,债务纠纷应该是拖垮环西生物的主要原因。”在与环西生物一墙之隔的某酒店内,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据了解,该酒店实控人李少俊与环西生物老板李少平是亲属关系。上述人士还称,据说李少平已被抓获,原因是涉嫌借贷纠纷。揭阳税务局今年第四号欠税公告显示,环西生物已经拖欠企业所得税等715万元。
境况相似的还有澳得科技,拖欠税费达3151万元。曾为普宁纳税大户的澳得科技2002年成立,主营商用炉具厨具研发生产。10月中旬,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来到位于普宁市科技工业园内的澳得科技厂区,车间内堆放有不少材料,但未见有工人在生产。该公司行政方面的负责人以领导外出为由,拒绝了采访。
澳得科技已经停产,曾为普宁纳税大户
普宁市科技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原委,“澳得科技现在经营并不乐观,工厂也不怎么生产了。我们有些工作要联系澳得的赖老板,电话打通也没人接,去工厂也找不到人。”
澳得科技曾发展迅猛,并获当地政府重视。公司官网显示,2017年4月普宁市委书记张时义曾前往澳得科技调研指导。“当时澳得科技还是上规模的公司,但近年国家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澳得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前述负责人表示,“澳得科技曾筹划上市,当时从政府获得1000万元资助,但随着经营困难上市无望,相关资助款项也被要求退回了。”
不止是普宁,整个揭阳都在加大欠税追缴力度。今年前三季度,揭阳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28亿元,下降17.2%,其中税收收入29.76亿元,下降20.4%。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揭阳市税务局已先后发布4号欠税公告,合并同名企业后,被追讨税款的企业近80家,欠税金额从200多万元到逾5000万元不等。以揭阳税务局最新披露的2019年第4号欠税公告为例,44家欠税企业共计拖欠税款3.93亿元,其中欠税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就有11家。
困局如何破解?
ST康美对于普宁,甚至对于揭阳,都可称得上“支柱型企业”。此前,ST康美每年对当地的税收贡献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因此,ST康美出现问题,严重拖累了地方经济,普宁现象困局难解。
普宁有两大支柱产业,医药和服装。医药方面,ST康美一家独大,其他企业难以望其项背。服装方面,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优势明显的企业。柏堡龙去年的营收在10亿元,净利润2亿元,是普宁唯一上市的纺织服装企业。
揭阳有七大支撑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呈现“四升三降”的态势。前三季度,揭阳的GDP增长2.6%,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更是下降4.7%。在七大支撑产业中,纺织服装业、金属业、食品业增长、电气机械和设备业保持了增长态势,化工和矿物加工业微降0.1%、制鞋业下降8.9%,医药制造业下降34.3%。
“揭阳民营经济发达,但一直集中在服装、五金和医药等传统行业,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很激烈。”普宁某商会的一名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揭阳市揭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普宁市科技工业园一角
近期,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随机走访了揭阳多个工(产)业园区,生产情况总体正常,但也有一些企业已经停工,甚至是倒闭。在普宁科技工业园,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看到,早期规模较大的金星制衣公司所在地,已经被改造成了学校。在普宁市云落镇的一处园区,里面本有多家制药公司,生产车间还在,却空无一人,留下一片狼藉。在揭阳揭东经济开发区,一家名叫金宝利的不锈钢家品公司,已经停工,厂房处于招租状态。
普宁市云落镇一处已经废弃的工业园
难,这是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一个字,出自民营企业之口。
普宁市2017年筹建的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已经投入使用,60余家有牌有证印染企业已经入园,全面向园区集聚,集中治污。一些企业正在安装和调试设备,港资公司丽达纺织是其中之一。在原厂区,丽达纺织的印染生产线已停工多时,仅有织布的生产线在运作。“影响了我们80%的产能,但为了环保,也支持这么做。”丽达纺织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公司的印染生产线已经迁往处理中心,但建设还未完成。”
类似丽达纺织,因为环保整治而受到较大影响的企业不在少数。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已有不少印染企业选择外迁,目的地为广西等地。也有更多的小规模的印染企业被淘汰,退出了这个行业。
揭阳也在努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已明确转型升级目标,在着力引进精细化工、海工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企业。与此同时,揭阳政府极为重视拟上市公司,而对不能上市或无意上市的企业较为冷淡。“我们公司没有上市打算的时候,政府基本不理我们的。”一家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揭阳公司董秘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现在会主动为我们考虑了,待遇明显提高了很多。”
在普宁之外,揭阳已经15年没有新增上市公司,且上市公司数量偏少。今年初,揭阳修订扶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拟上市公司分阶段给予资金扶持:市财政有收益的分两次给予共500万元奖励,市财政不受益的也可给予200万元奖励。
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地方政府普遍重视辖区内的上市公司。但是,仅仅通过促进企业上市,是不足以解决揭阳当前的经济困局的。ST康美爆雷,对揭阳及普宁当地民营经济是一个沉重打击,地方政府应努力恢复民企信心。要破解普宁现象,地方政府能做的,就是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摒弃不正确的税收观、政绩观。揭阳及普宁后续营商环境会如何变化?证券时报•e公司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