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曾估值80亿到如今1.38亿“卖身”却无人问津,从年销4.3万辆到月销封零,从极盛到陨落,知豆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近日,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兰州知豆”)被拍卖的消息引起众多媒体关注。时代财经在阿里拍卖平台上看到,浙江宁波中级人民法院将于本月24日拍卖兰州知豆100%股权,起拍价为1.38亿元,公司评估价格为1.97亿元。拍卖项目中包含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等固定资产和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该项目于上月21日挂牌至今,平台上显示已有17206次围观,但无一人报名。

从曾估值80亿到如今1.38亿“卖身”却无人问津,从年销4.3万辆到月销封零,从极盛到陨落,知豆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不过,作为国内13家手握“双资质”企业之一,知豆的困局只是其中部分企业的缩影。今年以来,在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江苏敏安被传全面停产停工、长江汽车被曝欠薪、欠款……拥有资质并非就能一路顺遂,后续资金、技术等问题越来越成为横亘在这些企业发展前路上的一座大山。

手握“双资质”,谁把好牌打烂了?

2014年起,中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造车运动。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宣告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200个,投资金额高达万亿元以上。然而,欲进军造车领域,“准生证”是绕不开的话题,唯有获得发改委有关汽车投资企业生产项目的备案(此前为核准),以及工信部主管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资质这两个条件,其产品才能生产销售。

从2016年北汽新能源获得第一个“双资质”后,截至目前,仅兰州知豆、长江汽车、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前途汽车、合众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金康新能源、速达电动、国能新能源、江苏敏安和山东国金等13家车企相继获得“双资质”。直到现在,造车新势力的头部车企蔚来、小鹏等仍未能获得造车资质,只能通过代工的方式申报和生产新车。

13家“双资质”企业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李卓玲摄

这13家企业的“幸运”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如今命运已经各不相同。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这13家车企皆已完成工厂建设,避免资质被取消的风险。但是,至今仅10家车企实现量产交付,且销量差距悬殊,此外还有3家仍未实现首款车型上市。

在这13家车企中,传统车企的情况相对较好。数据显示,2018年,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的年销量分别为15.8万辆、9万辆和5万辆。但今年以来,受车市下行、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影响,上述三家企业遭遇阵痛。其中,北汽新能源前三季度,累计销量9.89万辆,仅完成22万辆目标的45%。奇瑞新能源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3.57万辆,仅完成10万辆保底目标的35.7%。

造车新势力方面,两极分化明显。除了云度新能源、前途汽车、合众汽车去年已实现交付外,今年1月获得工信部核准的速达电动,在6月底宣布首款车型SA01投放市场;被恒大收购的国能新能源,其首款车型国能93亦于今年6月底宣告量产下线。不过,目前国能93仅少量内部交付,速达SA01能查到的8月公开销量数据仅为28辆。金康新能源、江苏敏安、长江汽车旗下首款车型依然未有交付。

长江汽车和知豆汽车则属于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案例。两者曾经都炙手可热,但如今却深陷员工欠薪、工厂停工、拖欠货款遭起诉等负面漩涡中无法自拔。以知豆汽车为例,天眼查数据显示,知豆汽车的被执行人信息高达59条,其中仅3条发生在去年,其余皆在今年全面爆发。11月18日,知豆新增了两条被执行人信息,其中最高的一笔被执行标的为0.12亿元;仅11月,知豆就已卷入11条被执行信息中,纠纷不断。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对时代财经表示,无人接盘的原因或与其背后债务问题遗留有关。

知豆汽车是国内较早从事微型电动汽车的品牌,曾在2017年创造年销4.3万辆的记录。同年,知豆还拿到B轮融资,估值一度高达80亿元。此外,因其微小型车当时一度占领国内新能源汽车半壁市场,知豆此前还被称为“占号神器”,但如今却落了个“卖身”却苦于无人接盘的局面。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知豆汽车累计销量为2095辆,10月销量更出现封零的情况。

新能源资质“失宠”?

知豆拍卖遇冷,是否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过往市场热捧的新能源生产资质已不再吃香?

事实上,前两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动辄豪掷数亿元抢生新能源产资质的盛况屡见不鲜。2017年,威马以11.8亿元收购大连黄海获得生产资质;去年9月,拜腾8.5亿拿下天津华利;去年12月,理想汽车以6.5亿元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获得生产资质。这些看似疯狂的举动,将新能源汽车造车资质的“含金量”推向顶峰。不过今年以来,巨资收购资质的消息鲜有听闻,如今知豆汽车1.38亿生产资质更面临无人“接盘”的尴尬局面。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时代财经表示,造车资质还是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其含金量确实在逐步下降,整体购买热情不太高。崔东树还表示,正如知豆目前的潜在企业在购买资质上更审慎,考虑的地方更全面,债务问题亦让潜在新玩家在考虑资质购买时更加审慎。

从目前新造车企业的发展看,购买生产资质伴随一定的风险。在通过收购取得资质的企业中,拜腾汽车不仅拖欠收购一汽华利款项,自身也陷入发展困境。而6.5亿购买资质的理想汽车,还面临与力帆汽车间的债务归属纠葛。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10日实施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将汽车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全面取消,改为地方备案管理,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整车类投资项目监管层级,从国家发改委核准变更为省级发改委备案。

此举加大了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且加入了产能利用率等限制条件,核准方面变得更谨慎。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仅有江苏如皋的康迪、江苏盐城的国新等收到了省发改委发布的项目核准。

“生产资质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只是第一步,后续包括资金、技术等的影响亦十分大。”崔东树告诉时代财经,目前新能源汽车压力较大,融资环境趋紧,企业资金压力确实较大,接下来还有待整个车市、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