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亿元实名举报引发的风波:上海银行和宝能集团被牵扯
一封实名举报信将上海银行和宝能集团推上风口浪尖,期待更多的信息披露
近日,一封实名举报信瞬间抓住了公众的眼球。一时间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银行")以及宝能集团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2020年1月10日晚间,上海申鑫足球俱乐部老板、上海衡源法人徐国良通过公众号“上海衡源企业”发表公开信,举报上海银行副行长黄涛。举报信称,黄涛勾结深圳宝能集团,步步设局侵吞衡源企业所有的百联中环、徐汇滨江项目近200多亿优良资产,违法套取国有银行265亿元贷款。
对此,2020年1月11日上午,上海银行立即在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徐某某及其实际控制的上海衡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因严重拖欠巨额债务被上海银行及其他债权人依法诉至多家法院,其已深陷债务危机及严重失信局面。
声明还表示,徐某某为掩盖真相、混淆视听,谋取不法利益,徐某某利用自媒体散布严重失实言论,恶意损害上海银行声誉,并严重侵害上海银行高管的合法权益。上海银行已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后续将依法配合公安机关查证。
12日晚间,上海银行进一步公告表示,公司向宝能集团授信属于正常商业行为,宝能集团有真实合理资金需求,并提供有效担保。公司给予宝能集团的所有授信业务均按本公司审批授权规定全流程审批,相关授信不属于副行长审批权限,且不存在违法违规放贷行为。
上海银行称,公司重视规范经营、合规管理,对宝能集团发放的相关授信均有明确用途,并全程封闭操作,不存在贷款资金被额外套取的情况。本公司自2012年与宝能集团建立信贷关系,除承接衡源企业项目公司相关贷款外,对宝能集团发放的其他贷款余额为135.4亿元,平均利率为5.99%,与本公司同期发放的房地产贷款利率水平相当;依据审慎评估原则,抵质押率不超过70%。
至于举报信中的宝能集团,目前还没有公开发声。
这场由上海海衡源法人徐国良实名举报引发的风波,正在逐步走向真相。至于宝能又将如何表态?《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其最新动态。
涉事项目追踪
根据公开资料,此次涉事的百联中环二期是上海的烂尾楼之一,前身为上海兴力达商业广场。2001年,四川兴力达集团与上海普陀区计划合作建设一个大型购物中心。2002年9月,负责开发该项目的兴力达公司正式成立。
但该项目建立后一直命运多舛。2005年8月,兴力达集团彻底退出,此后经过多方腾挪,百联集团控股的上海百联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全资收购了兴力达公司。
2006年,百联中环广场一期建成,凭借周围人口密集和无竞争对手的封闭式消费环境,迅速走红成为黑马,年业绩迅速超过30亿元。但遗憾的是以写字楼与公寓为主的百联中环二期确在宣布后一直未见开工动静,百联中环二期项目成了“中环烂尾楼”。百联集团于是将项目中剩余部分打包出售,包括百联集团全资控股的上海兴力达商业广场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建配龙房地产有限公司100%股权(主要是二期烂尾楼项目)、上海濠泉房地产有限公司100%股权三个项目。
2016年4月,上海恒源房地产有限公司以89.1亿元接手了包括百联中环二期烂尾楼项目在内的以上三个项目,希望将其建成上海中环中心项目。
此次举报信中的徐汇滨江濠泉项目是上海濠泉房地产有限公司持有的优质地块,这是为了促成交易而打包的彩头。
据报道称,为顺利接下,上海衡源找到上海银行作为资金方支持,后者利用理财资金通过非标通道,合计输血107亿元,利率介于6.2-6.6%之间 。
但没有想到的是,此后楼市遭遇调控,采用高杠杆的徐国良或许无力再支持开发。2019年上海普陀区规土局发布的《关于普陀区形态规划展示的报告》,透露了该项目又由深圳宝能接手的事实。
可以说仅仅不到三年,中环百联二期项目再次易主,由衡源房地产转让给宝能集团。
这是宝能地产系进入上海的首个项目,但没有想到的是首战不利。举报信称,上海银行副行长黄涛联手宝能集团侵吞了侵吞衡源企业所有的百联中环、徐汇滨江项目近200多亿优良资产,违法套取国有银行265亿元贷款。
针对此次举报,上海银行否认了事实,而宝能集团并没有公开表达意见。
但是时代周报有报道称,一位接近宝能的人士称,当时徐国良所在企业产生了不良贷款,并且快要逾期。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上海银行可能会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这位人士称,事情的真相是宝能在帮上海银行处理不良贷款,并非侵吞他们的财产,此事合法合规,上海检察院已经检查过。
至于上海衡源的实际控制人,徐国良在发布公开信之前正在经历严峻的财务危机,旗下的上海衡源的股权已经全部被冻结,徐国良旗下上海申鑫足球俱乐部也濒临解散边缘。
但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更多的信息披露来证明。
风波中的上海银行成监管常客
此次事件的主角——上海银行究竟本身资产质量如何?内控合规如何?
据企查查资料显示,上海银行成立于1995年12月29日,总行位于上海,2016年11月上交所上市,最大股东为13.42%。
去年上海银行在资本市场并没有获得认同。自2019年5月31日起至2019年6月28日,上海银行A股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从而触发该行稳定股价措施,这已经是该行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两度触发。
因此按照规定,今年1月6日,上海银行发布了稳定股价的措施,三大股东累计增持金额高达19.02亿元。
资本市场不受青睐,内控合规也频频受到质疑。
此次事件也在侧面反映出上海银行风控管理方面,明显漏洞不少,从其接连收到的监管罚单即可窥见一二。据《每日财报》统计,2019年下半年以来,该行已至少收到八张罚单,罚单覆盖的业务领域着实不少,贷款、存款、信用卡、支付等均发生违规行为,光2019下半年被罚金额近千万。
2019年11月15日,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披露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上海银行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没收违法所得约176.28万元,并处以相同金额罚款,罚没共计约352.56万元。同时,相关高级管理人员也被处罚。
存款方面,据2019年9月25日银保监会公告称,上海银行南京分行采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被江苏银保监局罚款55万元。
2019年9月12日银保监会公告显示,上海银行北京分行的违规事实包括:大额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于质押且押品管理存在漏洞、违规向无实际资金需求企业发放贷款和个别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违规履行高管职责。对此,北京银保监局责令上海银行北京分行改正,并给予合计8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当年8月下旬,上海银保监局挂出罚单。其中,上海银行的两家分支机构上海银行市北分行和浦东支行违规项目较多,共涉及七项问题,合计被罚350万元。
同月,深圳银保监局开出罚单。其中,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因以贷款资金转存存单,并以存单质押发放贷款,被没收违法所得55755元,同时处罚款50万元。
去年7月份,该行因贷款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均收到罚单。上海银行宁波分行因违反信贷政策、违规开展存贷业务,被罚款60万元,并就贷前调查严重失实的行为责令该分行对相关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而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则均因为部分客户办理信用卡业务时,未遵守总授信额度管理制度,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40万元。
《每日财报》还注意到,2019年前三季度末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出现明显上升,较2018年末的1.14%增长0.03个百分点至1.17%。其关注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金额均较上年末上升,尤其是可疑类贷款达到80.37亿元,而2018年末这一数字为48.79亿元。可疑类贷款在贷款中的占比也明显上升,从2018年末的0.57%上升至三季度末的0.84%。可疑类贷款的大幅攀升,也意味着该行未来损失类贷款增加的风险加大。
对于该举报信的后续调查、频收罚单、不良率上升等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