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离消费者更近的社区生鲜业态价值凸显。

既因为消费者希望减少出门,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到一日所需,凸显了社区生鲜的购物便利性价值。也因为社区生鲜相对更高的卫生标准,在疫情非常时期,被消费者更看重了。

目前来看,主要的社区生鲜企业在疫情非常时期的销售普遍不错,生鲜传奇节后复工后的连续几日,单店日商能平均达到5万元。

生鲜传奇创始人王卫称:“大量门店销售超过6万元,我们门店设计的饱和强度只有5万,毕竟只有200平米的门店,而且营业时间也比正常短,现在一天的营业时间要少4个小时。”

各个一二线城市社区业态的日商许多也都实现了50%-100%的同比增幅。客单价也提升很高,因为疫情环境下,消费者希望一次出行就能购买几日日常商品的消耗量。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由此而来的问题是,疫情期间的火爆销售局面,在疫情后市场,又会有何表现?社区生鲜该如何走?

分歧

这是一个有分歧的话题。

王卫早前的看法是:“要考虑整体经济情况,如果下半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那么,控制好现金流,对效益差门店的关闭就刻不容缓。”

当下社区生鲜市场另一大玩家谊品生鲜创始人江建飞在回答《商业观察家》时则称,2020年,是扩张的好时机。谊品年内计划新开650家店。目前,谊品有800多家店。

“我觉得现在对我们的业态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650家新开店目标是去年年底订的目标。我们可能还会修正,3月份我们的会议,会再讨论一下,有可能将年内新开店目标调整到800家。”

“650家店主要会在已进入的城市开,新增区域市场则有两个:云南、广东,广东是下半年开店。目前,谊品已进入13个省。年内在主要省份市场重庆、四川、安徽则会开始做下沉。”

主要做北京社区市场的首航超市最近在找物业,招人拓店,似乎有扩张举措,首航超市董事长刘意华对此表示,疫情更显社区店优势。(收缩或扩张的选择差异是因为)每一个区域和企业不同。

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被誉为生鲜供应链能力、运营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也是社区生鲜市场当下的另一个重要玩家永辉mini,《商业观察家》一段时间注意到,其似乎有对已开门店调整的举措,似乎有“反思”,但不清楚年内会否进行大举扩张。

因为这既有可能是2019年来永辉mini开了很多店,可能需要做阶段性复盘、优化。也有可能在“总结”之后踏上新的征程。(永辉mini在此不详细阐述)

决策

总体来说,社区生鲜似乎进入了一个需要做关键决策的时期。

2019年各个社区生鲜企业因资本寒冬、供给太多、市场导入超前、盈利模型难找等原因,不仅仅是很多企业原本计划的开店目标没有实现,市场还倒掉一批企业,更多的企业则开始收缩。

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又为社区生鲜市场带来机会。因为灾难加速了商业进程,让代表未来的社区业态的购物便利性等价值被更多消费者看到,并接受。

所以,现在可能是各家企业做关键决策的时期,各家企业的选择则也可能会出现差异。

《商业观察家》认为,目前来看,疫情后市场对社区生鲜有利的因素会包括以下三点。

一、餐饮闭店带来的商铺物业的整合机会。

江建飞称:“这几天我们都签约几十家店了,有的是餐饮小店,位置很好。很多餐饮在这个阶段,尤其是个体店,很多会关门,所以,现在在拓展方面,是我们非常好的机会。”

二、生鲜小店、菜场升级。

包括菜场摊贩、生鲜个体小店也可能会面临相比过去更大的压力。目前来看,在疫情期间,很多生鲜夫妻店、菜场摊贩在很多城市都被要求暂停营业,或者“限时开业,限铺开张”。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达不到防疫时期地方所设定的经营水平要求。

那么,疫情后市场,他们中很多的经营可能是需要做提升的,经营压力也会相比以前提升,这种压力也可能会导致一部分门店倒下。

因此,去整合、提升这些门店和团队,可能是一个机会。

从总体趋势来看,标准化、连锁化、“农改超”也是会持续形成对菜场“分流”的,只是灾难可能会加速进程。

三、消费行为改变。

疫情过后,中国人的消费行为也可能会有所改变。

比如,对食品安全、卫生有更高要求。对线上服务产生更多需求。对商品品质有更多要求。对服务能力有更多要求。等等。

这些看起来都是需要当下经营实体做整体提升和投入的。

例如,要做好商品品质,形成稳定的品质供给,是需要到上游、原产地去做供应链的,需要投入。没有规模的独体店是很难支撑这块内容的。

要做好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也需要更多投入,既要去塑源,也要有管理能力。

要满足线上服务的需求,承接线上订单的增长,则需要做好数字化。这包括人才、年轻化、线上营销能力、数字化投入等等。看起来,也可能会加速一些群体的不适。

要提升服务能力。比如,提供生鲜加工化能力,盒装菜、半成品供给等,让消费者免洗,免用刀,购买到更卫生、方便、安全的商品,以及减少烹饪时间。这样的服务能力也不是所有经营实体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