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开年,广告主营销版图中,社会化营销占据了非常关键的位置。尤其是在疫情时期,通过社会化平台激活品牌私域流量、运营用户资产、并实现销售转化,几乎成为所有品牌的共同选择,也是零售业“自救”的核心方式。
毫无疑问,在可预见的未来,社会化平台在营销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超级个体与圈层效应的营销能量。秒针系统、AdMaster《2020中国社交及内容营销趋势》数据显示,71%的广告主将增加社会化营销预算,并且社会化营销预算增长幅度超越数字营销6个点。
为了响应广告主的需求,包括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淘宝直播等主流社交平台,近期也密集出台了各类商业化政策与增值服务工具,抢占这一波增长红利。
那么,2020年,社交平台到底会有哪些发力点?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品牌如何在社交平台上与用户更好地沟通、达成裂变增长?
本文核心观点提示:
1、无处不在的视频化,品牌发力原创视频内容
2、直播成社交平台的重要标配,驱动品销合一
3、受众细分青睐垂直内容,营销策略更需个性化
4、“暗社交”私密互动更频繁,社群经济大有可为
5、减少“虚荣指标”,打造更真实的效果衡量体系
6、从社会化媒体到社会化商业,业务增长成“刚需”
7、“微网红”力量不容小觑,真实人格是转化关键
8、社交平台商业模式多元化,搭建“AI+BI”智能系统
9、企业号竞相升级,鼓励品牌长效经营私域流量
10、新社交平台仍在积极涌入,更敏捷地识别营销机会
1、无处不在的视频化
2020年,视频将占所有互联网流量的82%,视频也是社交媒体世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Kantar Media数据显示,观看和分享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的用途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微信、微博等“错失”短视频浪潮的头部社交平台,现在依然还在“补课”。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了“视频”测试入口,用户在“视频”入口可以看到已关注订阅号群发的视频消息。微博则将推出面向短视频的新产品——小视频合集流,将视频内容以合集的形式展现,每个博主可建立多个不同的合集。
2、品牌发力原创视频内容
对于社交平台的视频化浪潮,品牌也需顺势而为。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员,开始重塑社会化营销策略,把视频内容与故事,放在战略级地位。
从静态的图文模式,到更加可视化和具有交互性的视频模式,品牌为用户创造更具沉浸感的体验。为了让品牌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品牌视频会更强调原创性,以新鲜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在几秒钟内抓住用户的注意力。
3、直播成社交平台的重要标配
视频直播成为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竞相配置的重要功能。李佳琦、薇娅、辛巴等超级主播,彻底引爆了电商直播。2019双十一,当天李佳琦的直播间有粉丝4315.36万,薇娅的直播间有粉丝3683.5万;11月6号快手电商购物节,辛巴单日直播销售额突破4亿。
微信官方已正式宣布,小程序直播能力启动公测,致力于帮助更多商家打造线上经营闭环,完成快速转型,推动品牌生意增长,部分零售品牌实现用户量环比增长5倍、女装品牌交易额环比提升372%。同样,据小红书企业号助手推送消息显示,考虑到目前的特殊情况,小红书企业号会精选部分账号免费开通直播功能,并对部分有特色的的直播内容进行流量扶持。
4、品牌利用直播达成驱动品销合一
对于品牌而言,直播是一次新的流量红利,也是一次达成品销合一的机会。不仅如此,对于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已经把直播作为新商业升级的抓手,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直播能够起到更强的带货作用,因为它能创造与消费者进行实时对话的空间,观看者如同身临其境,就像在面对面对话一样,直播的真实性也让其更胜视频一筹。而且,直播间里买家人头攒动的气氛,加快了下单的信心与速度,不同的主播在卖货,让用户有一种逛庙会的感觉。
5、受众细分青睐垂直内容
社交平台上,用户越来越倾向于消费与自己兴趣强相关的内容,受众在不断细分化。这种细分不止是简单的按照年龄、地域、兴趣圈层的划分,而是可能涉及到数百个颗粒度更细的标签。
微博新一季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微博上消费垂直PGC内容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环比提升近30%。微博垂直领域已增加到64个,其中月阅读量超过百亿的领域达到33个。抖音也在扶持垂类内容,比如针对美食垂类创作者推出“美食趣胃计划”,提供20亿流量扶持。
6、营销策略更需个性化
受众细分与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社交媒体营销密切相关。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不能只采用“广播”模式,而是要精准把脉细分人群的兴趣与热爱,去做更有针对性的沟通。
甚至,在社会化营销过程中,品牌要根据用户的反馈实时调整,不断优化和修正素材物料。针对同一用户,也可以快速改变广告动态,让广告更符合即时的语境与心境,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
7、“暗社交”私密互动更频繁
随着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好友列表与日俱增,以及对信息隐私的担忧,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私人群组和通讯程序与朋友联系。
这就是“暗社交”趋势,与此相对的是公开发布或共享内容。包括微博、快手、抖音等平台,也越来越多地允许用户创建亲密群体,用户可以安全地与他人分享私密和详细的信息。甚至已经有用户,把快手当成日常沟通工具。
8、品牌的社群经济大有可为
随着人们对在公共社交媒体领域发声,越来越谨慎,互动也从公众视野中移开,营销也需要随之改变。品牌必须找到方法,与受众建立更私密、更亲密的联系。
在这个背景下,社群经济开始大行其道,既保证私密性,又能起到社交裂变的效果。品牌开始鼓励用户,通过在微信群上组队分享、互助分享、爆款秒杀等方式替品牌拉人头,激励机制就是现金或者购物返利。
9、减少“虚荣指标”
过去,品牌与普通用户经常关注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数、评论和粉丝,以此来衡量人气和品牌知名度。这些指标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衡量影响力,但也被认为是社交媒体上的“虚荣指标”。
针对“某些大V账号被刷爆的转发、评论数字”现象,微博认为,这实质上反映的是唯数据论、唯流量观的滋长和蔓延。对此,微博也做出了调整,转发、评论数量显示上限均为100万,超过100万的则以100万+显示。
10、打造更真实的效果衡量体系
对于品牌营销而言,这应该意味着是时候建立更真实的效果衡量体系,不能把预算浪费在一堆虚无缥缈的数据,打击虚假的点赞和粉丝。
联合利华等一些品牌,就采取了鲜明的立场,宣布不再与数据造假的KOL合作。虽然这些虚假的点赞和互动数量,可以让品牌看起来拥有比实际更大的影响力,但对业务没有任何作用。
11、从社会化媒体到社会化商业
事实上,社交购物现在已经是社交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平台在推出各种举措,想方设法将这个平台打造成可购物的平台,让用户不必离开社交媒体网站去购买产品。
比如,微信已成功接入了电商,通过搭建小程序以及嵌入支付系统,允许消费者叫车、O2O支付、购物结账等。抖音、快手等均在加速电商化布局,甚至利用推荐规则为短视频商品予以流量倾斜,激励平台头部玩家接入电商功能。
12,业务增长成品牌社交营销“刚需”
对于大多数品牌而言,这个特殊时期,也是一个重新审视社会化营销价值的契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很多品牌已经不只是发布产品推广的信息,同时也在做自身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升级,直接带动可见的增量。
未来,这种动作可能常态化,社交媒体不止是品牌宣传、介绍产品特色的信息渠道,同时也是带货渠道,把传递品牌故事与带动实际效果,做更紧密的结合。
13、“微网红”力量不容小觑
虽然KOL营销的概念,已经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了,但这个领域仍然在焕发出全新生机。最初品牌关注的是头部KOL,然后是腰部KOL,现在他们意识到,隐藏在人群中的小KOL甚至是普通消费者,可能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
KOC的爆火,就体现了这个趋势。用户对品牌的评价及UGC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用户在完成交易之前,希望听到真实的人的真知灼见。ComScore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愿意贡献UGC内容的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会提高近30%。而对于用户而言,这些UGC看上去越真实,品牌看起来也就越可信。
14、品牌真实人格是销售转化关键
当涉及到网红营销时,品牌不要低估“微网红”的影响力,他们的受众规模虽然更小,但也更明确,因而能够提供更大程度的个性化营销、更强的受众参与度。
而且,“微网红”给到品牌的启示,就是要建立真实人格,把用户当朋友。比如,微网红在社交媒体上回应消费者评论时,往往更具主动性、自然性和情感,不会让人觉得照本宣科或是让人产生一种为了宣传而宣传的强迫感。
15、社交平台商业模式多元化
社交平台本身也在不断拓展更丰富的商业模式,不止是赚取广告与流量费用,而且也在基于自身的数据与算法优势,推出各类增值工具,助力企业营销。
比如,巨量引擎、微博等都在推出各种社交聆听与舆情工具。随着技术能力的升级,这些工具不再只是大品牌的专属了,如今也开始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服务。
16、品牌搭建“AI+BI”智能系统
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企业决策不断由数据和业务驱动,如今,基于AI的企业级大数据、BI可视化解决方案,正在越来越普及化。
对于品牌而言,“钻木取火”的时代已经过去,品牌需要利用社交平台提供的工具,或者自己搭建“社会化大脑”,让社交营销变得更为智能化。
17、社交平台企业号竞相升级
在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用户注意力四分五裂的当下,私域流量成为品牌营销的新探索。针对这一机会点,各大社交平台也快速推出了企业号升级策略。
包括微信、微博、抖音等强势社交平台,已密集召开发布会,发布相关扶持政策与最新的产品功能升级,助力企业成长。比如,企业微信团队提供了基于会员服务的的9大能力——企业身份认证、客户标签、欢迎语、管理客户关系、快捷回复、群发助手、直发服务小程序、可视化统计、挂接CRM,帮助企业拓宽服务场景,提高复购率。
18、品牌长效经营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越来越重要,品牌在不断竞争购买平台流量来获得品牌认知和销量的同时,一定也要建立自有的私域运营平台,沉淀用户和数据资产,实现用户即渠道。
这不是一个风口或一个短暂的趋势,而是一种经营理念,品牌开始更重视自身流量池、重视每一个顾客的价值,并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思维,用真心去关怀用户,与用户交朋友,建立更紧密的连接。
19、新社交平台仍在积极涌入
社交媒体用户习惯于同时使用多个平台:2013年普通用户拥有约4个社交媒体账户,现在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8.1。这既是由于社交媒体平台不断增加,也是由于专业化平台的出现。
因而,社交媒体市场依然有新玩家不断入场。比如,微博推出的绿洲,定位主要是生活化内容分享,对微博的平台和内容生态方面有协同和补充的作用。钉钉发布的5.0版本,包含了圈子功能,分为内部圈、在线教育圈、商业交流圈、社群运营圈四种模式,抢占垂直赛道。
20、品牌更敏捷地识别营销机会
社交网络行业,大格局已非常稳固,短期内并不会出现颠覆性变革。相较大格局的沉闷,社交网络的细分领域,却异常活跃,每隔一两年就会出现一个明星独角兽产品,引领一时风潮。
对于营销人而言,需要具备更敏锐的触觉,去发现哪些是真正的机会,哪些只是“噪音”。如果能够准确识别高质量的“黑马”,品牌也将快人一步,抢占红利。
结语:不管社交市场如何变动,品牌都要回归到人。品牌应该记住,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一个营销和广告的平台,更是培养信任、与受众建立关系的绝佳场所。社会化营销,需要有更多品牌,能够真正用自身的创新力、独有价值以及真心,去与用户沟通,赢得用户的真心,这才是品牌最重要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