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电影《春娇与志明》里有句经典台词,“从兰桂坊出来后,一定要去翠华。”

由于邻近香港中环兰桂坊酒吧街,24小时经营的翠华茶餐厅大受欢迎,成为不少人在兰桂坊夜蒲之后的夜宵饭堂,甚至是众多游客必去的打卡地标之一。

然而,翠华集团宣布,因控制成本,自3月23日起,位于中环威灵顿街的翠华旗舰店将暂停营业。

这家翠华旗舰店,位于中环威灵顿街15-19号地下至二楼,自1998年9月起营业至今近22年历史。店铺建筑面积约8160平方英尺,目前月租约130万港元,租约原定于今年10月到期。

翠华的历史可追溯至1967年。当时蔡创波在香港旺角甘霖街成立了一家小冰室,招牌菜为奶茶、鱼蛋、咖喱牛腩和奶油猪仔包。1970年代因香港居民的消费需求衍生出茶餐厅,翠华亦跟随“茶餐厅”的潮流华丽转身。首家翠华茶餐厅在新蒲岗开业,并逐渐成为香港餐饮文化的代表。

自1990年起,翠华进入积极扩张的时代,陆续在铜罗湾、佐敦、荃湾及中环等人口稠密而人流高度集中的地区开设分店,此举为翠华塑造了其品牌形象。2012年11月,翠华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编号“1314”,当时已经57岁的集团主席李远康解释,翠华成立数十年来,陪伴香港人走过不少风雨,希望可以继续陪着消费者“一生一世”。


市值蒸发了77亿!

作为香港茶餐厅第一股,翠华上市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定价高达29倍的市盈率,在香港餐饮业上市公司中位列前茅,最终以2.27港元发行区间上限定价,超额10倍认购。

然而,近年来翠华业绩却不断下滑,增长乏力,最新股价已跌至0.33港元/股,相比招股价暴跌了近86%,市值由最高峰时的81亿港元缩水至4.52亿港元,蒸发了几乎77亿港元。为此,翠華试图以加开新店快速扩展的策略来扭转业绩,旗下分店的数量由2015年度的51家增至去年9月的84家,但成效甚微。

去年下半年起,社会运动持续,这对包括翠华在内的餐饮业已经造成了重创。

截至9月底的2019年中期财报显示,翠华集团实现营收8.38亿港元,同比减少6.4%,亏损4450.2万港元,去年同期其净利润为1441万港元。这也是翠华集团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热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随着访港游客的人数减少,消费模式改变,翠华以“香港茶餐厅文化代表”方式的品牌营销效果似乎开始失效。事实上,2014年之后,翠华控股一直处于负增长阶段,公司的净利润已连续4个季度见红,增速从-20%一路阴跌至-417%。


疫情让翠华“雪上加霜”


一场不期而至的疫情,对翠华而言无疑“雪上加霜”。2月7日,翠华集团发布公告,公司成立危机处理委员会,并宣布全体董事局及公司高管自2月1日起减薪30%,为期三个月,视疫情变化做进一步调整。

据悉,由于疫情影响,香港市民人心惶惶,减少外出消费。中环旗舰店近期生意冷清,店铺上层因节省成本而暂停开放。

包括中环旗舰店在内,已是翠华半年内,连续关闭的第4家分店,其余两家分店位于铜锣湾,一家位于佐敦白加士街。根据公司中报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翠华在香港、内地分别有41家、38家分店,另外在澳门、新加坡则分别有3家、2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