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代工的比亚迪电子,却靠口罩“打出名堂”?

近日,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根据供应框架协议向比亚迪集团提供医用口罩。随着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国内外口罩的需求始料未及地激增,导致预期供应框架协议项下的交易金额将高于现有年度上限12亿元。比亚迪电子建议将现有年度上限修订为127.5亿元。

据了解,比亚迪电子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的控股子公司,于2007年6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作为内地第一代工巨头,比亚迪电子背靠华为、小米、苹果等大厂,也因此被看作“下一个富士康”。

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电子2019年营收为530亿元,同比增长29.2%至;净利润下滑27%到16亿元。其中下半年盈利状况显著好转,主要源于国内和北美大客户业务拓展,以及手机结构件毛利率触底回升。

2020年2月,比亚迪电子对企业经营范围进行变更,并快速增加口罩生产线。截至目前,比亚迪电子产能已经达到5000万只/天,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比亚迪方面对时间财经表示,他们生产口罩主要是出于社会责任,都是合理价格出售。未来的生产情况,还是要根据疫情的走势来确定。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说,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对于疫情结束后,比亚迪如何处置口罩业务,目前还没有更多信息披露,可以等情况更明朗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丁道师告诉时间财经,从结果来看,比亚迪生产口罩,应该是“名利双收”,特别是提升了它的社会形象,这是平时公关、广告都很难达到的效果。虽然疫情之后,可以口罩业务会大幅下滑,但依靠已经创造的利润,比亚迪可以继续完善自己的生产线和产业链条。

转产口罩

跟富士康类似,比亚迪电子主要从事代工。从业务来看,2019年手机笔电零组件收入185.6亿元,手机笔电组装收入268.5亿元,新兴智能产品收入60.3亿元,汽车智能系统收入15.9亿元。

随着疫情的扩散,从今年2月开始,王传福亲自率领团队转产口罩。在口罩最紧缺的时刻,比亚迪方面3天完成口罩机设计图纸、7天完成设备研发。2月14日,第一批200万只口罩下线。

随着口罩业务的发展,比亚迪电子业绩超出预期。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比亚迪电子实现营收85.64亿元,同比减少17.59%;净利润为6.57亿元,同比增长69%。2020年4月底,比亚迪电子发布盈利预喜称,预期截至2020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增加不少于280%。

在比亚迪宣布生产口罩之后,多家券商出具调研报告看好,并上调比亚迪电子目标股价。其中,中信证券研报表示,比亚迪电子Q1口罩主要供应国内,单价及利润较少,Q2开始主要供应海外,单价及利润均有望大幅提升。目前3个月内(截至7月底)订单可见度较高,下半年亦有望持续贡献收入和利润。他们测算全年维度口罩业务有望贡献收入超百亿元,利润约50亿元。

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比亚迪方面接到多笔大单。4月12日,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Son)透露,软银已经和比亚迪达成协议,将从5月开始每月交付3亿只口罩;4月20日,比亚迪方面获得美国加州10亿元的口罩订单。其中包括约3亿只N95口罩,加州向比亚迪子公司支付了第一笔4.95亿美元的货款作为预付款。

但中间除了一个“小插曲”。5月初,美国加州州长对外透露,由于比亚迪生产的N95口罩未能在4月30日前获得联邦认证,比亚迪需向加州退还一半的定金,即2.475亿美元。对此,比亚迪方面回应称,加州口罩订单的情况是延期交付而非取消。目前对于认证,还未有进一步信息,但也强调公司不会受到特别的损失。

与此同时,比亚迪因为疫情期间的表现,备受关注。2020年4月下旬,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年度全球最伟大的25名抗疫领袖,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和马云、比尔·盖茨登上榜单。

与宁德时代“互怼”

除了口罩,比亚迪最近还卷入了一场“漩涡”,问题的焦点在于针刺测试是否能验证电池安全。

此前的3月29日,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上,王传福豪言称要将"自燃"从电动汽车的字典里抹去。同时,比亚迪公布了针刺电池试验视频。试验结果显示,三元锂电池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度;块状磷酸铁锂电池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为200度-400度;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为30度到60度。

随后5月11日在宁德时代的业绩说明会上,关于电池安全性检测等问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明确表示,电池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这迅速引发了双方的“唇枪舌战”。5月11日,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回应,“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针刺是难度最大的,堪比登珠峰!”

紧接着,宁德时代方面发布了两段视频。其中一段显示,在进行针刺实验时,钢针并没有穿过电池包,而且还被电池外包装的钢板折断了;另一视频中,宁德时代对5系、8系三元电池模组进行针刺,均刺穿。结果表明电压下降很少,也没有引发短路。视频配文称,“宁德时代早在2017年就已掌握三元电芯通过针刺测试的技术,但是为什么没有推广?通过针刺测试=电池安全吗?”

5月24日,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再次发博,“针断了也好,真刺了也罢,但电池没短路,其实针刺实验就已然失败了。”;5月25日,宁德时代再次发文,针刺是否通过早已不重要,关键要看单体热失控后,系统是否可以控制热失控的蔓延,这为各类电池的安全应用设定了基本门槛。

其实,在这背后是2家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焦虑。韩国SNE Research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0.4GWh,同比降幅14.2%。值得注意的是,装机量前十的企业排名发生了较大变化:LG化学以27.1%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松下和宁德时代分别以25.7%和17.4%位列第二、第三,比亚迪则只有4.9%的市场份额,排名降到第六。

但在2016年之前,比亚迪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直位居首位。其中,2016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出货量为7.35GWh,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随后宁德时代异军突起,从2017年到2019年,连续3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首。(北京时间财经 欧阳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