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报道,多家商业新闻资讯 App,违法刊登没有明确标志的广告、标题夸大其词、擅用新闻报道截图包装,甚涉嫌虚假广告。
然而,除了央视新闻所曝光的多家商业资讯App,违法广告其实在互联网中病毒式扩散,防不胜防,无孔不入。
细数那些颇具代表性的违法广告
第一种,没有明确标志的广告。这一类广告往往出现在各大自媒体平台、浏览器网页推荐内容中,比较常见的如微信公众号文章,浏览器网页推荐的每日热点、资讯推荐。
这一类违法广告由于大多属于软广告,往往打着科普常识、故事分享的旗号达到广告宣传的作用,具备很强的隐蔽性、欺骗性。比如我们常常引以为乐的中老年人朋友圈转发文章,一些标题引人入目如《最有效的养生方法,再不看就晚了!》《XX种常见致癌物!再不看就晚了!》……打着常识普及的文章,往往会以产品推荐为目的。
但是,从根本上讲这一类广告存在商人、产品和推荐的基本逻辑,在其投放过程中也会产生制作费用、投放费用等支出,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对广告内容投放规范的要求。
第二种,标题党广告。这一类广告往往以引人浮想联翩的标题、图片等内容,吸引用户点击进入与标题毫无相关的产品推荐落地页。这一类广告比较常用的套路是利用软色情标题或者图片首页展示,一旦用户点击则跳转到另一个与之不相关的网页,这种跳转甚至会出现多次网页的切换,其最终的归宿往往的是游戏、小说、App推广、假药等等,主要是通过无底线的吸引人眼球,达到引流的目的。
比如曾经洗脑一时的“贪玩蓝月”游戏广告,通过“装备随便爆,在线能回收,元宝秒兑换”等标题吸引用户使用,但结果却达不到广告承诺引发大量投诉举报。
另外“老公出差在外,留下公公让我照顾,可是他却…”等标题广告,点击跳转最后指向武侠小说。上述广告往往属于标题党广告,实际上大多属于虚假宣传,违反我国《广告法》等规范的要求。
第三种,捏造案例、数据的虚假广告。这一类广告常见的套路是使用虚假的案例和数据,并附着看似真人真事的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达到推销产品或服务的目的。
比较常见的如减肥广告,这一类广告抓住了现代人追求身材的迫切心理,采用虚假设计的减肥案例、减肥数据,看似真人真事,实则跟其推荐的产品功效毫无关系。另一种常见的如教育培训广告也往往使用这一套路。比如315晚会曝光的“嗨学网”教育,其宣传所使用的学员教学案例、教学场景等往往跟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为了提高宣传的隐蔽性采用招生人员一对一电话沟通,但是实际内容均如出一辙。
关于互联网广告的一点思考
事实上,互联网普及以来每部手机、电脑都成为了潜在的“广告牌”,只要身处互联网信息时代中,每个人都很大程度上被商业广告包围着。这些商业广告不断传达着商人们对其产品的推销,从深层次上潜移默化塑造着受众的意识形态,渐渐地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消费行为。
但是,合法合规的广告宣传对商人们来讲,是“戴着镣铐跳舞”。一方面意味着更高的资金、人力投入,对其来说负担更重。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隐蔽性、裂变性对监管产生严峻的挑战。因此,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下,商人们往往选择铤而走险。
关于我上述提到的一些广告套路,如果读者感兴趣的话,我会陆陆续续对各行业比如教育、医疗、化妆品等进行一一列举,希望感兴趣的读者在后台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