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媒体鞭牛士报道,2020年上半年,国内知名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出现管理层变动,包括联合创始人兼商务副总裁张伟、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胡琛、首席技术官姚金毅、联合创始人原CTO蒋又新、内容广告高级总监崔尧等五位高管先后离职。
报道称,这已经不是脉脉第一次发生的高层震荡。在脉脉2020年管理层变动前,已经有包括人力资源副总裁凌隽、政府合作负责人李臻儿等中高层在2019年下半年离开。
分析人士称,从2019年下半年到现在,脉脉中高管理层频繁调整,再结合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传出未来将在境内上市的消息,脉脉出现的管理层变化,可能是在为新一轮私募融资,或者冲刺上市做准备。未来三年内,国内将会出现职场社交及在线招聘业务的公司集中上市。
但如果抛开这些揣测,回头看这个曾经独角兽的发展之路,就不难发现,脉脉面临的困境,不止高层震荡这么简单。
脉脉最初诞生,就是中国版LinkedIn,但可能创始人林凡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几年,脉脉会朝着完全另一个方向发展,并且多种基于职场社交的赛道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01 实名职场,匿名吐槽
脉脉最初定位于职场社交平台,将自己类比成企业版微信,对标国际竞争巨头Linkedin。
由于职场社交的主要需求为求职招聘、找人找合作,天然存在低频的天花板,脉脉于2015年先后上线“动态”、“话题”等内容功能,向职场社区内容平台转型。
脉脉的这一打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17年注册用户达5000万,月活达800-1000万,远远甩开了传统商务社交巨头领英,其中国区月活数据始终在80-150万左右。脉脉也正式成为估值10亿美金的职场社交独角兽。
从产品架构上,脉脉分为了三大业务:社交业务,内容业务,商业化业务,以及个人相关模块。社交业务的核心主要是找人,扩充人脉,并管理自己的好友。商业化业务主要有脉脉会员与脉课堂2种盈利模式。内容业务主要为了增加用户粘度,根据发布内容类型的不同,分成:实名动态、专栏文章、问答、言职。
2019年,脉脉向职场全面渗透,提出“成就职业梦想”口号,致力于帮助用户提高“人脉X职脉”,目前的主要市场业务主要有3块:求职招聘、能力提升(知识付费)、职场社交。
但真正能给脉脉带来流量的是这其中的匿名版块。赤兔创始人沈博阳在一篇回顾赤兔失败的文章中,认为中国职场社交“只有三个强需求”,脉脉正是踩中其中一个“自带流量”的匿名社交才火了起来。
“脉脉讲了再多的故事,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披着领英外衣的Secret(一个匿名社交App,笔者注)”沈博阳这样说。
匿名吐槽在脉脉中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板块。一方面它为脉脉吸引了广大的用户,带来最多的流量。因为匿名,理论上只要注册,你就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不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也可以针对公司们发表一些相对负面言论。
在脉脉匿名板块下常有各种自爆身份,并在此揭露企业内幕、八卦的消息,让“吃瓜”网友有机会在帖子下面津津有味看着职场八卦与吐槽。紧接着,就有人利用这一条件进行恶意造谣,中伤其他企业,当造谣者越来越多,脉脉也存在从职场社交平台向重度谣言集聚地转型的风险。
脉脉也曾因此而招致麻烦。比如在去年5月份,脉脉匿名板块上有OFO的员工爆料其公司存在内部腐败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脉脉被ofo以没有通过身份证实的匿名用户发表的帖子侵犯了该公司的名誉权为由起诉。
经过这一次的事件后,不见脉脉改进,匿名爆料的趋势反而越演越剧烈,终于在2018年7月份因匿名版块存在用户匿名发布谣言侮辱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名誉、隐私等合法权益的问题被北京网信办责令其限期关闭匿名发布信息功能,加强用户管理,全面整改。
但两年过去了,脉脉吸取之前的教训,对产品进行改进了吗?——没有。不仅如此,据一位经常跟脉脉商务打交道的互联网公司公关从业者透露,脉脉的匿名版块已经发展成为公司负面舆情的重点聚集地,“在谣言和员工抱怨发生的时候,我们关注舆情就会去找脉脉官方,希望能将公司声明置顶、对负面帖子进行沉降等等。但一旦你有这种诉求,就会成为脉脉商务接单的最好时机。”
他表示,尽管可能占比不大,但这也是脉脉很重要的一部分收入来源,“哪里有裁员风暴,哪里就有脉脉的收入机会。”
脉脉的主要竞争对手为领英中国,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报告,无论月活还是日活,脉脉(月活800万+,日活170万+)都远远超过领英中国(月活80万+,日活12万+),占据商务社交市场头把交椅。
但在用户粘性上(启动次数、时长),脉脉的表现不如领英,我主要原因在于领英的用户群体更为精英,质量更高。这种差异直接表现在职场社交产品的商业化模式上。从脉脉的营收来看,企业招聘服务贡献的收入仅占10%(2017年),其他则来自用户付费和广告。在全球化的领英,这一比例达到50%左右。
02 高层震荡背后的困境
2017年11月,脉脉完成C轮7500万美元融资。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公司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计划于2019年上市,目标市值100亿美元。2018年8月,脉脉宣布完成D轮2亿美元融资,创下全球职场社交领域所获单笔融资额度最高的记录。但D轮融资消息发布时,脉脉未就关于上市计划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如今三年过去了,脉脉的上市还依然只是一个愿景。不仅如此,这家曾经“击败”过赤兔的社交领域独角兽,出现了不少新的困境。
目前,中国的职场社交赛道中主要有脉脉及领英中国(LinkedIn)两家公司,商业化方面,则均以付费会员、招聘服务、在线广告为主;此外,与之有业务竞争的公司主要为在线招聘企业,例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
职场社交、在线招聘业务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和BAT等巨头的关注。猎聘、拉勾、Boss直聘等强敌环伺之下,又传出阿里巴巴正在洽谈对智联招聘投资数亿美元并有意登陆科创板,前程无忧(51JOB)将私有化回归A股等消息。
脉脉面对前所未有的商业化压力。
在这个压力之下,一系列其它问题也开始出现:脉脉通过用户开启通讯录来获取好友的手机号,然而未经用户允许,冒充用户对好友进行短信骚扰;用户即使卸载了脉脉,其也会不停地向用户进行短信骚扰,使得部分用户甚至想注销账号但又无法注销,所有使用的用户都会担心自己的隐私,而保护用户隐私本应该是一个社交平台的根基;也有不少用户吐槽,付费找人的体验并不好,付了钱以后,即时通讯的回复很慢,效果不好。
除了产品出现的问题,在外部环境上,目前各大内容社区和平台的竞争尤为激烈,如何扶持和引导不同层次的内容生产者,建立良性的机制,也是脉脉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
市面上已经有成熟的竞争对手。在职业成长的内容上,有知识付费平台、问答平台、垂直社区等。在资讯的获取上,有微博、微信公众号、各大垂直媒体等,脉脉想要杀出重围不容易。
目前脉脉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广告、知识付费、会员付费、B端招聘收费等。其中对于会员付费来说,对于经常有找人需求的用户是有强需求的。但是对于大部分用户特别是新人用户来说,没有需求。
△脉脉创始人林凡
2019年10月,针对外界关注的脉脉上市计划,林凡回应到,“在谈判和签字前会告诉每一位投资人,需要等脉脉10年,不能只关注明年数据比今年好,要求投资人跟着脉脉长期发展。我们都是签的10+2,甚至是long term(长期)的协议,这也是对投资人预期的管理”。言下之意是,脉脉的上市并未提上日程。
当年夸下的“海口”,如今却又变成要等十年才实现。脉脉在这个过程中陷入不小的困境。脉脉依靠抓微博数据而起家,依靠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而打败领英,成为了职场社交的新型独角兽。但之后,内容社区怎么做?如何将社区流量引入招聘、会员等业务?这是脉脉应该重点考虑的,而不是走上匿名社交的歪路。
毕竟,这这一块,Secret和无秘(两款匿名社交产品)的结局已经摆在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