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Ferry Unardi 还是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他来自印尼西苏门答腊的巴东市,每年放假都会在美国和家乡间往返,不过,这段跨越大洋的旅途简直成了他学生时代的梦魇。
在那个年代,从美国大都会回到印尼小城市非常困难。为了回家,Urnadi 先要预定从波士顿到印尼首都雅加达的航班。到达雅加达后,他才能再买一张飞往巴东的机票。这个过程复杂而低效,而且由于信息不畅,一旦飞机晚点,旅途就会节外生枝。
作为一名经常往返于美国和印尼之间的乘客,Urnadi 在8年的时间里不得不经常面对旅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终于有一天,他决定不再忍受。他要自己创业,用互联网手段开创一家专门帮人解决差旅难问题的公司。
于是他从哈佛大学退学,拉上了前同事 Derianto Kusuma 和老同学 Albert,2012年,三人在雅加达正式成立了一个叫 Traveloka 的 OTA 平台。
Traveloka 这个名字颇有一些“土洋结合”,“Travel” 就是英文“旅游”的意思,而“Loka” 是一个梵语词,意为“世界”或者“宇宙”,直译过来,Traveloka 这个名字可以翻译成“旅行的世界”。
8年后,Traveloka 成为了印尼最大的 OTA 平台。它的服务范围覆盖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越南和澳大利亚。Traveloka 应用下载量已超过6000万次,平台月活跃用户约4000万。该公司和全球超过150家航空公司都有合作关系,掌握了20万条印尼国内和国际航线,来自100多个国家的80万家酒店及度假村都已入驻 Traveloka 平台。
今天,Traveloka 的估值已经达到30亿美元。创始人 Unardi 有意在今年让 Traveloka 通过 SPAC 的方式赴美上市,也许我们是时候回顾一下这家诞生于“冲动”的印尼互联网公司了。
创业
Traveloka 可以看做是“东南亚版的携程”。打开它的应用或网站,你可以看到 Traveloka 考虑到了一次旅行中的所有环节,从航班酒店预订,到景点介绍,再到旅行规划无所不包。
Traveloka 最初是一个航班搜索和比价网站,当 Unardi 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航班挑选和比价这类工作还需要旅行社人工完成。2012年,当三位创始人在拿到 East Ventures 的投资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成熟的计算机程序取代落后的人工航班比价。不过,创始人们很快就发现,用户需要的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比价结果,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无比便捷的订票网站:只需要动几下手指,就能买到最心仪的机票。而如果能够提供这项服务,Traveloka 也就能成为一家优质的“线上旅行社”。
第二年,Traveloka 的在线订票功能上线了,不过团队并未止步于此,同年,Traveloka 正式上线酒店预订板块,并且推出了安卓和 iOS 版 APP。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正确,当时全世界都处在由电脑端向移动端转型的过程中,而在印尼这种发展中国家,人们更倾向于跳过 PC 时代,直接利用手机进入网络世界。而这一浪潮中的主力军——年轻人,也是 Traveloka 的核心客群。
于是 Traveloka 火了。
破圈
一段时间后,依靠旅游相关业务积攒了大量现金的 Traveloka 决定破圈进军金融科技,它想让用户在 Traveloka 上用 Traveloka 提供的支付工具付款,公司高层认为,高效的支付和金融工具可以让用户在平台上产生更多消费。
一些媒体披露,2018年,Traveloka 收购了印尼本地做支付的金融科技公司 Dimo Pay,但 Traveloka 至今仍否认这笔交易的存在。不论如何,Traveloka 在支付与金融上的发力清晰可见。也是在2018年,Traveloka 和一家 P2P 机构 Danamas 联合开发了“先买后付”(BNPL)的支付服务,这让 Traveloka 吸引了很多无法被传统金融机构覆盖的客群。
Traveloka 企业传播负责人 Reza Juniarshah 对 KrASIA 表示:“我们启动金融科技业务是为了方便印尼的消费者完成差旅预定,他们中很多人还没有信用卡,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一次性支付全部预定费用。而我们能帮助他们完成支付。同时,鉴于我们掌握了大量用户交易信息,我们也非常有信心能够做好风控工作。”他还说,公司已经通过旗下金融服务达成了600多万笔贷款业务,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Traveloka 也在积极向传统银行示好。2019年,Traveloka 和印尼 BRI 银行共同发布了一款定制信用卡,而在2020年,Traveloka 又和印尼最大的商业银行曼迪利银行开展了类似的合作。
除了金融科技,Traveloka 还将业务拓展到了本地生活和娱乐服务领域。2018年,它推出了一个类似大众点评的服务 Traveloka Eats,里面收录了各地的优质餐厅。后期,Traveloka Eats 又增加了外卖板块,只是在东南亚,Traveloka Eats 的规模和营收暂时还无法匹敌 Grab Food 和 Gojek 旗下的 GoFood。
在2019年,Traveloka 又上线了 Xexperience 子品牌, Xexperience 上收录了全球60多个国家的各种课程和活动,包括工作坊、精品课程和影评会等等,Xexperice 的受众不仅是游客,也有希望从繁重的工作中暂时脱身的本地用户。
一切似乎都很美好,直到2020年。
动荡与回暖
2020年之前,Traveloka 基本上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企业内部也比较稳定,除了在2018年,三位创始人之一的 Derianto Kusuma 因个人原因离职外,Traveloka 似乎也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挫折。
然而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 Traveloka 扎扎实实地“补了一课”。疫情期间,各国政府推出的旅行限制令,Traveloka 的退单数量激增,新订单数量锐减。截至2020年8月,Traveloka 已受理的退单金额就高达1亿美元。巨大的压力下,Traveloka 不得不启动裁员,疫情期间,共有100余名员工从 Traveloka 离职,占员工总数的10%。
为了维持正常运转, Traveloka 推出了一些新服务自救。
和很多中国的 OTA 平台类似,当 Traveloka 发现用户在大规模退单时,它顺势推出了“先买后住”的服务,即用户可以先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在平台上购买酒店礼券,然后等到疫情结束后随时去住。同时,Traveloka Xexperience 也打造了很多在线活动,比如,Xexperience 邀请了很多专业厨师线上开课,而各种直播带货活动也给人们乏味的居家生活带来些许快乐。这些“零敲碎打”的努力最终挽救了 Traveloka。
而随着东南亚地区疫情缓解,该公司的核心业务--差旅票务正在复苏。Traveloka 企业传播负责人 Reza Juniarshah 表示,现在 Traveloka 的交易量大约恢复了50%左右。
"从去年底开始,我们所有的市场都呈现了复苏的态势,尤其是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泰国和越南的防疫政策非常成功,本地消费者的信心正在提升,而在印尼,国内游恢复也比较明显,住宿需求也在增加。” Juniarshah 说。
筹备上市
在过去的几个月,渡过疫情、业务恢复后的 Traveloka 信心满满,一直在筹备上市。今年早些时候,Unardi 告诉彭博社,该公司正在研究用何种方式上市。早期投资者,East Ventures 的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 Willson Cuaca 也支持 Traveloka 上市。Cuaca 认为,该公司在疫情期的表现足以证明,Traveloka 有应对风险的能力。
Cauca 在公开场合表示:"Traveloka 已经准备好了,2021年是个绝佳的上市时机。去年,公司的危机应对非常有效。到了2020年底,他们已经实现了盈利,而随着疫苗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接种,我相信 Traveloka 能实现进一步发展。" Traveloka 目前的估值约为30亿美元,但 Cuaca 认为,该公司的实际价值 "应该比人们的猜测高得多"。
1982 Ventures 的 Herston Powers 也认为,2021年是 Traveloka 在公开市场上市的最佳时刻。一方面,公司扭亏为盈;另一方面,2018年在美国上市的东南亚企业东海集团(SEA)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对于 Traveloka 和其他东南亚科技公司来说,没有比今年更好的登陆华尔街的时机了。
Powers 补充说,美国投资者已经押注,全球旅游和酒店业将迅速回暖。" Airbnb 的 IPO 和股价表现表明了投资者对该行业的信心,我们预期这种信心将蔓延到东南亚和南亚。印尼等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旅行和休闲,这种趋势并不会被疫情改变。"
除了市场利好外,Traveloka 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也可以给投资者更多信心。根据 Crunchbase 数据, Traveloka 在早前六轮融资中共筹集了12亿美元。京东、红杉、Hillhouse Capital 都是这家公司的投资者。而从规模上看,在接连收购印尼 PegiPegi,越南 Mytour 和菲律宾 TravelBook 后,Traveloka 已经成为东南亚 OTA 领域无可撼动的领跑者。
据报道,Traveloka 已经与几家空白支票公司进行了讨论,包括 Bridgetown Holdings 和 Provident Acquisition,以期成立新的上市实体。不过,该公司尚未透露其上市准备工作的细节。Traveloka 的高层管理人员只是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公司前景的乐观。
作为一家高度依赖游客的企业,能安然度过疫情,确实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现在,Traveloka 需要接着向外界证明,它可以像 Sea 一样,成为下一家在纽约闪耀的东南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