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退出“儿童模式”界面。人民网 黄盛摄

互联网App的防沉迷“青少年模式”效果如何?日前,记者选取了抖音、快手、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斗鱼、虎牙、哔哩哔哩、微信、微博十款涉及互联网直播、视频播放、游戏、社交等内容形式的App进行实测。

结果发现,十款互联网App均已上线“青少年模式”或针对未成年设置了使用门槛权限。但在具体操作中,各家平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强弱不一。比如微信App在“青少年模式”下,其视频号仍可搜索到低俗内容,爱奇艺旗下的“爱奇艺随刻”App并未上线“青少年模式”等。

另外,互联网App在退出或取消设置“青少年模式”时,方式方法也不相同。部分App只需要输入“青少年模式”设置密码就可轻松退出,或者通过点击“忘记密码”进行账户手机短信验证,即可退出操作。

部分App的“青少年模式”仍有低俗内容

自2019年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以来,众多互联网内容App陆续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对未成年人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进行规范。

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明确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经过实测发现,十款App虽然涉及的网络内容形式不同,但都已经上线了与“青少年模式”相关的系统,对使用时长、观看直播、充值打赏等行为进行了限制。比如,抖音、快手App在青少年模式下,晚上22时至凌晨6时被禁止使用,单日浏览量超过40分钟也需输入密码才能继续使用,并且不能使用私信聊天、直播、充值、打赏、提现等功能。

但微信App等在“青少年模式”下依然存在漏洞。微信App在“青少年模式”下,视频号可以搜索出低俗内容,并可以链接到游戏服务号进行游戏下载安装。甚至在视频号搜索栏输入“mariguana”(大麻)会出现疑似吸食大麻的相关视频。

微信视频号在“青少年模式”下可以搜索出低俗内容。制图:黄盛

微信视频号在“青少年模式”下可以下载游戏。制图:黄盛

在实测中还发现,尽管爱奇艺视频已上线了“青少年模式”,但其旗下的“爱奇艺随刻”App并未上线“青少年模式”,并可以推荐低俗内容,未对未成年人的使用行为进行规范。

爱奇艺随刻App推荐低俗内容和游戏。制图:黄盛

App退出“青少年模式”方式方法不同

在上述十款互联网App设置“青少年模式”后,未成年人的上网使用行为受到了一些规范。但未成年人若想退出或取消设置“青少年模式”,各个App要求的操作方式方法并不相同。

具体来看,退出方式相对比较简单的是抖音、快手、虎牙、微信、哔哩哔哩、微博等。这些App只需输入账户设置“青少年模式”时的密码,就可直接退出或取消设置,操作过程相对简易。

在爱奇艺App上,如果想退出“儿童模式”,只要准确做出计算题即可;在抖音App、微博App上退出“青少年模式”时,需要填写注册账户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如果未成年人在退出或取消设置“青少年模式”时不知道账户注册密码,也会有相应的方法进行操作。

具体来看,哔哩哔哩、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如果在退出或取消设置“青少年模式”时“忘记密码”,需要发送邮件到指定邮箱,还需要在邮件或上传图片中出现由账号注册人手持身份证和手写说明文件的图片,操作并不简单。在快手App上,未成年可以通过点击“忘记密码”后,输入账户手机号获取短信验证码,进行退出或取消设置“青少年模式”;在微信App上,未成年则需要重新设置密码再进行退出或取消设置。

平台责任不可推卸 社会多方需共管

针对互联网平台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进行规范的讨论由来已久,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治理打击力度。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安排部署的“新风2021”集中行动中,就将“深层清理网上对未成年人具有诱导性的不良内容”“督促网络平台实施‘青少年模式’”作为“护苗2021”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6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的网络保护篇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朱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后,互联网平台落实“青少年模式”不仅是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的表现,也是法律要求。若存在漏洞,说明互联网平台的这项工作落实得还不实不细,要加强审核,提高对青少年用户的识别精准度。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赵良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6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关于预防未成人网络防沉迷等相关通知,互联网App设置的“青少年模式”应当起到内容过滤、审核、筛查等作用,屏蔽可能带有色情、暴力、侮辱、诽谤、暴力的网络内容,保障未成年人所接触的网络内容符合未成年人成长需求。

赵良善分析称,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6条、第79条等相关内容规定,互联网App涉及色情等内容,不仅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轻则涉嫌传播淫秽物品,面临治安处罚,重则涉嫌刑事犯罪,或被追究刑事责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网络产品、服务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有权向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或者网信、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

朱巍认为,互联网平台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规范也应是社会多方共管共治。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违规行为的打击,家长和监护人作为未成年上网的“第一责任人”,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未成年人合理安排网络时间,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监督和引导。

赵良善建议,网络运营者应强化App等软件的技术设置,对运营软件进行测试、报备、检测后方可运营;加强文化、网信等监管部门对于网络软件内容的监管、审查,确保面向未成年人使用的软件合格、内容合法;还需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应法律的实施细则,明确各类情形的执法权限和处罚责任,落实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