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第一股”的争夺战打响,谁能率先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突围?

6月8日深夜,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几乎同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双方拟分别于纳斯达克交易所与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均为生鲜电商行业数一数二的龙头部企业,双方在发起IPO前均已完成多轮融资。据长江商报记者粗略统计,截至目前,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的累计融资规模分别超过106亿元、65亿元,合计超过170亿元。

从经营情况看,在不断推进市场拓展的情况下,双方的营业收入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前置仓的运营模式下,两家平台的成本压力较大,至今均未实现盈利。

每日优鲜IPO前已获百亿融资

发起IPO之前,两家公司均获得多轮融资。

天眼查APP显示,每日优鲜的公司主体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首家提出前置仓模式的生鲜配送平台。自2014年平台上线至2020年12月29日六年间,每日优鲜累计完成十次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盛、中金、工银国际、阿布扎比、联想、华创、华兴等,累计融资规模超过106.78亿元。

与每日优鲜相比,叮咚买菜平台推出时间较晚,2017年才正式上线。不过,截至今年5月12日,叮咚买菜同样完成十轮融资,且最近两次融资仅相隔一月左右,两次融资总额约为65.86亿元。在过往融资过程中,叮咚买菜的投资者不乏高榕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启明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

据了解,双方均已前置仓模式为主要运营模式。从近几年的经营表现来看,叮咚买菜虽然平台推出较晚,但建仓速度更快,市场拓展更广。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叮咚买菜已经在全国29个城市建立超过950个前置仓。同期,每日优鲜在全国16个城市共建立631个前置仓。受此影响,叮咚买菜营收增长更快,目前已反超每日优鲜。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的净收入分别为35.47亿元、60.01亿元、61.3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31.47%;今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的净营收为15.30亿元,同比下滑9.4%。

而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至2020年,叮咚买菜的收入分别为38.80亿元、113.36亿元,2020年度收入增幅达到192.15%。今年一季度,其收入为38.02亿元,同比约增长46.02%。

叮咚买菜去年GMV增近1.8倍

不过,在运营成本压力下,目前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均尚未盈利。

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净亏损成收窄趋势。但由于追求更快速的市场扩张,叮咚买菜的亏损仍在不断扩大。2019年-2020年,其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2020年亏损同比约扩大69.58%。

今年一季度,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分别净亏损6.10亿元和13.85元,较上年同期分别扩大213.5%和466.35%。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招股书发现,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的亏损主要是前置仓运营模式下,销货成本居高不下,运输费、包装费等履行费用占比高所致。

截至2020年,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的销货成本分别为49.40亿元和91.05亿元,在总成本与运营费用中占比分别为63.54%和62.80%;同期,两个平台的履行费用分别为15.77亿元和40.44亿元,在总成本与运营费用中占比分别为20.28%和27.90%。两项支出在公司总成本中占比超过八成。

与此同时,为抢占客户,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在营销上也进行大手笔投入。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96亿元、7.5亿元、5.89亿元和1.68亿元,在当期营业收入中占比分别为22.4%、12.3%、9.6%以及10.9%。

2019年至2020年,叮咚买菜的销售费用从2.60亿元增长至5.69亿元,短短一年实现翻倍,直追每日优鲜。今年一季度,叮咚买菜的销售费用为3.18亿元,同比增长454.34%。

从结果看,真金白银的营销投入确实为两家平台带来了庞大的客流量。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的GMV从47.26亿元增长至76.1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9%;叮咚买菜的GMV从47.10亿元增长至130.32亿元,2020年同比增幅达到176.68%。

截至今年一季度,叮咚买菜的月均交易用户人数已经达到690万人,每日优鲜拥有有效用户月79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