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刚刚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理想汽车(LI),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又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股票代码拟定为2015.HK)。不过,着急融资的并不仅仅是理想汽车,还包括其他造车新势力。比如同样于202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小鹏汽车,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抢先一步,在香港实现了双重上市。
何谓双重上市?
双重上市是指一家公司的股票同时在两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进一步可以划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我们常见的A+H股采用的方式,即同一家公司在两地发行不同类型股票(境内发行A股,境外发行H股);
第二种是理想汽车本次采用的方式,通过在香港和美国发行同种类型的股票(美国是存托凭证),最终将实现股份的跨市场流通。
为什么造车新势力如此急不可耐的寻求融资?
从客观上看,在政策红利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看好的情况下,行业整体站上风口,深得资本青睐,使得行业本身就具有融资的便利条件。
从主观上看,主要包括监管趋严、持续亏损和竞争加剧三方面因素。
首先,美国监管趋严可能对中概股上市公司产生负面影响,阻塞其在美国的再融资路径,所以理想汽车存在寻求美国市场以外的融资平台的内在动力。参见滴滴上市的例子,不排除美国监管对理想汽车也提出披露客户驾驶数据等要求;
其次,持续亏损使得成初期的理想汽车必须尽可能的扩大融资渠道。正如创始人李想所言,“钱肯定多多益善,理想汽车不介意以任何一种方式获得资金储备,含资本市场、二级市场、银行贷款、发债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所以即便本次港股上市大获成功,理想汽车接下来也将抓住风口尽快实施定增等其他手段,尽可能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
最后,竞争加剧是导致企业不断寻求外部融资的主要因素。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似乎已经从行业本身延伸到了融资领域,这是因为行业目前正处于成长和扩张的爬坡期,哪家企业能够更快获得更多融资,就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存活可能。
新能源汽车企业近10年融资次数排名情况(摘自企查查报告)
在主客观因素驱动下,仅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融资57项,披露融资金额高达827.1亿元,融资事件数同比增长42.5%。而从近10年行业融资数量来看,造车新势力三剑客“蔚小理”(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融资次数排名分别为第1位(14次)、第2位(13次)和第6位(10次)。(上述数据均来源于企查查《2021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数据报告》)
所以,此次拟登陆港交所的理想汽车,仅仅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局部缩影,至于是否能够熬过竞争、熬到成熟实现盈利,还取决于太多其他因素。
一.搅动一池春水
从贾老板的PPT造车FF(法拉第未来)在美国上市成真,到许老板凭借造车实现200多亿元定增,新能源汽车给了太多人融资的希望。这也让其他领域巨头纷纷跃跃欲试,使得本就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行业又增加了新的变数。
2021年,雷布斯宣布小米全面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华为联手北汽推出极狐阿尔法S,就连造电视的创维都推出了首款车型EV6……不管是出于转型还是圈钱的目的,跨界出身的企业在资本和口碑加持下,对现有新能源车企施加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不仅国内资本野心勃勃,国外的资本也蠢蠢欲动。随着特斯拉不断打开销售价格下限(目前已经突破30万大关),马斯克全线冲击中国新能源汽车各个价位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所以网传特斯拉又双叒叕降价至16万元的消息,未必是空穴来风。如果成真,则势必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一番新的厮杀。
在风口上的行业总会引起全行业争相涌入,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国内外资本涌入这条赛道,所以如果不在此之前形成规模和壁垒,企业未必能在一轮轮新进入者冲击之下永葆无虞。
创维汽车与极狐阿尔法S
所以,面对已经被搅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造车新势力们将何去何从?
二.多产品线发力
目前的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稳居C位的还是比亚迪,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要高于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家之和,其市值也远高于三家公司市值总和。
从本质上看,导致新势力车商销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量产太低、产品线太少,这其中,理想汽车比其他两家尤甚。目前,公司仅有理想ONE一款标准配置、统一售价的车型在售,这不仅导致理想汽车对客户需求覆盖面很窄,也导致公司对单一产品的依赖程度太高。
显然,理想汽车自己也发现了这一致命弊端,所以在本次招股说明书中,公司表示将在2022年推出配置L4级自动驾驶硬件的全尺寸豪华智能SUV,在2023年后,理想汽车将打造Whale和Shark两个平台,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汽车。
理想汽车多产品线研发计划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理想汽车本次拟募资147亿港元,其中20%将用于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和未来车型研发,15%将用于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研发,10%将用于未来增程式电动汽车(油电混合)研发。由此可见,未来理想汽车会将战略重点放在高压纯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上,而目前的理想ONE增城式电动车将成为支撑其他车型发展的现金来源。
三.几个风险点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一般很骨感。
文头我们已经提到,理想汽车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之一,本就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但即便仅从公司内部来看,其本身也是问题重重。
首先,公司并不掌握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这也是造车新势力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未来不管是在自动驾驶还是在高压纯电动车型研发上面,理想本就不占据优势,而这波募资几十亿港币的投入对于烧钱的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来看,真的只是杯水车薪。
其次,供应商断供风险很大。理想汽车的有190多家供应商,很多还是单一来源。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理想汽车想要找到替换的供应商的成本很高、周期很长、难度很大。这其中,又以芯片断供最为严重。在今年3月份,小鹏汽车就因为韩国供应商起火引起的芯片断供,将合肥江淮汽车工厂的生产暂停了5天。作为采用单一芯片供应商的理想汽车,在未来很可能遇到同样的卡脖子风险。
再次,公司目前的自造血功能不足,2018-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别亏损了28亿元、46亿元、298亿元和297亿元,并且就连理想汽车自己都承认,目前的这种亏损额度在未来还可能有扩大的趋势!所以目前账面60.70亿元的现金类资产,对于日亏损近亿元级别的理想汽车而言,实际上非常危险。
最后,想说一下理想汽车的品牌跟声誉问题。且不说频爆雷句的公司创始人李想,就是前期被推上热搜的“水银门”事件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水银门”车主已经被医院确认汞中毒,而这场罗生门是否会以理想汽车甩锅“外部行为”而剧终,很可能要看红墙是否会出手清查了。不过但就理想汽车的处理方式和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实在是很难称得上“理想”。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就“水银门”事件发布微博,随后删除
增程,被理想汽车定义为“增加幸福的里程”。今天看来,理想汽车到底能不能增加消费者幸福的里程,最终还要看公司未来在技术、品控以及售后上的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