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ndle 就深度整合了 Goodreads
一个作家的「社会性死亡」很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其他作家的作品不行,而且他的负面评论还被所有人知道了。
如果这位作家本身就很知名,他觉得不太行的作品中有一本是好友父亲写的,一本是知名作家写的,那这个「社死时刻」可能会比普通作家更长一点。毕竟这感觉就像是你在日记里吐槽了一些朋友和名人,而所有人都看到了你的吐槽一样尴尬。
这位「社会性死亡」的作家是英国文学家萨尔曼·鲁西迪。他在书评网站 Goodreads 上自由地对好友父亲金斯利·艾米斯和知名传记作家赫敏·李的书进行了评星,只是大多给出的是一星、二星、三星的低星评价。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他的回答是:「在这个社交媒体发达的新世界里,我有时很很笨拙。我原以为这些(Goodreads)评分仅私人可见,并不知道他们是公开的。」
对社交媒体狂人对萨尔曼来说,这个解释多少有点无力。但对于书评网站 Goodreads 来说,这却是一个极好广告。这件事说明,即便是有名气的作家依然会使用 Goodreads,同时作家极为看重它的评价。
比尔·盖茨也用它评分
Goodreads 是一个社交阅读网站,它的用户可以互相推荐、分享阅读过的书籍,也能在网站上撰写博客、书评。
2013 年,创办 7 年的 Goodreads 被卖书起家的亚马逊所收购。亚马逊的这次收购让不去线下书店的人也能在线上找到归属,二者的相辅相承打造出了一套有公信力的线上评分系统。
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它的江湖地位,也让 Goodreads 成为了今天全球最大的在线读书社区。
从产品特点来说,Goodreads 的产品其实很简单。在 Goodreads 官方网站注册后,平台会鼓励你将邮件地址配对,从网站 9000 万会员中找到你认识的好友或邀请新好友评分。注册后,Goodreads 还会让你制定一个读书目标,今年内读完多少本书。
之后,Goodreads 还会给你提供大量的书籍供你评分。
一旦完成了 20 本书的评分,你就能够获得网站的个性推荐书单。社交关系链,完善的图书品类,无门槛的观看机制……这都是 Goodreads 成功的原因。
但归根结底,Goodreads 成功的原因还是它的评论者在外界看来更有品位,这让它的评分也更有参考意义。
比尔·盖茨就是这个网站有品位的用户代表之一。从 2016 年使用这个网站至今,他在上面累计有 46W 粉丝,标记了 242 本阅读的书籍。在这些书中,他打过五星满分的书屈指可数,但每一本都会因为他的满分评价而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之一,很多人认为比尔·盖茨的打分很有说服力。因为他很难被书商或作者收买。因此即便有人觉得盖茨在 Goodreads 的推荐是在塑造人设,真正愿意相信他品位从未去购买图书的人也不少。
▲ 比尔盖茨在 Goodreads 上给书打分
在这个网站里,你可以去关注和你有相似书单,对书籍有同样评价的人,从他们的打分里找好书。你也可以参加阅读小组,晒出自己的书单。因为有不少群组相关的社交功能,早些年的 Goodreads 还有一个「图书界 Facebook」的名声。
二者同样相信社交推荐,同样靠智能推荐+社交推荐分享。
这些策略让 Goodreads 的评分具有越来越强的公信力。而为了保护这套评分体系不被图书的竞争对手所利用,Goodreads 也有一些政策对此做出了要求——和产品有竞争、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个人或公司,如出版社、作家、第三方商家的评论将不允许发布评分。
▲ Goodreads 首页会对图书进行推荐
作家打响了评分保卫战
只是依然有人「铤而走险」,去给竞品图书一些负面评价。毕竟在搜索引擎查找图书时,Goodreads 通常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它对顾客是否购买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
2010 年,《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就表示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菲格斯常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评价其他历史学家的书籍和作品。这多少有些不正当竞争的嫌疑。
▲ 图片来自:《成为简奥斯丁》
这么多作家都被曝出了 Goodreads 的「社死」新闻,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它的评分真的很重要。
作家在 Goodreads 会拥有一个专门的作家网页,只要有人关注了他,之后就会在信息流收到关注作家的新书推荐。而作家在认证后也能从后台看到更多自己书籍相关的数据。因此,入驻 Goodreads 对大部分新人作家来说都很重要。
奇幻作家马克·劳伦斯甚至尝试过用 Goodreads 推算图书销量。在他的调查博客文章中,他表示最影响图书销量的不是评分分数,而是评分数量。这篇博客文章直到今天仍在更新,2015 年他认为评分人数乘以 7.7 就能预测这本书的销量。而随着 Goodreads 会员人数的增多,这个影响销量的数字也在越变越小。
当然,评分影响力太大了,所以和评分相关的一切争议它都会遇到。
水军评分就是大问题。Goodreads 的打分门槛很低,这让机器人水军有了用武之地。你可以在某本新书下面看到大量时间相近的五星评分,这些书评还被顶到了上方,以获得更大影响力。出版商或作家都可能「买水军」,就为了让评分更好看一些,继而推动销量。
对 Goodreads 而言,水军的副作用很明显。因为这些水军评论不可能完全移除,语法错误、前言不搭后语的机器人水军好解决一些。但水军可不只有机器人,专业的水军不仅在雇主书籍下评论,还会在其他书籍下评论提升账号权重。任何水军评论的泛滥,最终伤害的都是平台的公信力。
▲ Goodreads
同时,和评分相关的敲诈勒索也出现了。
《时代》杂志就报道了这一现象。独立作家贝丝·布莱克在 Goodreads 预告了新书即将发行的消息后,收到了一封匿名服务器发来的勒索邮件。「要么你满足我们的需求,要么我们毁了你的作家生涯……给我们钱,或者你从 Goodreads 上消失,为你自己好好想想。」
▲ 图片来自:时代
在这件事曝光后,贝丝·布莱克获得了同行的帮助。一群作家涌入新书主页,用正面的评论来反击负面低分。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并非所有的勒索行为都能被《时代》报道,也不是所有作家都能获得同行的帮助,一切还是得由平台解决。遗憾的是,Goodreads 的回应依然很官方:
我们对社区中的评论和用户行为有明确的规定,会删除违反这些规定的评论和账户……我们还会继续在技术上投资,打击不良行为和虚假评论,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社区。
Goodreads,大而无对手?
评分应用从来都不少,但能不能有公信力,让人人都愿意去评分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
中国最接近 Goodreads 的应用应该也就是豆瓣读书了。尽管仍有人在讨论豆瓣社区氛围日渐消失,评分通货膨胀的问题,但真正能代替豆瓣书影音评分系统的一个也没有。尽管微信读书、当当网这样的在线阅读和线上书商也有自己评分体系,但它们对书籍的影响和前两者是无法相比的。
▲ 豆瓣读书
豆瓣在国内有一定公信力,但仍不是一个能和 Goodreads 竞争的应用。因为它的用户群、书籍库和 Goodreads 相比都有很大不同。落在经营层面,它的商业化能力和对比有亚马逊支持的 Goodreads 也有很大差距。
这也是 Goodreads 会遇到的质疑之一,亚马逊的收购和支持对一个图书社区来说是如虎添翼,但你们是不是有点「不思进取」了呢?
作家斯蒂芬·科埃略就曾在独立文学网站 Book Riot 上表示 Goodreads 这么多年来的变化微乎其微。它甚至连 UI 都没多少变化,块状结构的设计让人想起多年前的应用:「当我登录这个网站时,我觉得自己真是个怀旧的人,因为它和我小时候在电脑课上浏览的网站差不多。」
▲ Goodreads app
Goodreads 软件工程师达斯汀·马丁则透露,2014 年以来这个网站就没有真正的新功能了。它直到今天都还在用 Web2.0 协议,就像没得到亚马逊的资源一样,是一个「被遗弃的网站」。
推荐基于他人做出的评分,而非一本书籍本身的内容质量,这也让人对它的推荐机制提出质疑。因为推荐流中不时会出现垃圾推荐——这和 Goodreads 对评论者几乎不做审核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用户甚至希望 Goodreads 像亚马逊那样对评论者提出更多的要求,保证信息流推荐的水平。
而作为图书领域最大的网站,Goodreads 偶有的「抽风」让人也不满意,例如错误的 Push 和经常出错的库存信息。即便它修复的速度很快,但依然影响了用户体验。
也有图书出版业从业者认为 Goodreads 的初心是好的——找到你最喜欢的下一本书,但它的产品形态并没能做到这个承诺。麦克米伦的编辑兼出版商艾琳·斯坦就表示,出版业将 Goodreads 看作「必要之恶」。他们需要像 Goodreads 这样的工具,但这个工具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
当然,Goodreads 也是有对手的,只是这些对手目前对它的影响很有限。
The StoryGraph、Book Sloth、Bookly 是近几年涌现出的图书应用。它们几乎都有些 Goodreads 没有的功能,做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分类更全、设计更年轻、算法更高效、支持用户将分数细化至半星……这都是 Goodreads 目前没有做的。
▲ StoryGraph 是 2019 年上线的新应用. 图片来自:LUKENARKNESS
但直到今天,Goodreads 的地位都没有被动摇过。这也反映了某种现象,好用的应用不一定能获得足够多的用户,不够好的应用创建的时间适当也未必不能成功。
如果新应用想要挑战这类有巨头支持的社区产品,那确实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