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不足一年,西安地区宝能生鲜的25家门店已全部关停。
去年下半年起,宝能生鲜陆续在西安本地招收BD、店长等职位,并在西安陆续开出25家门店。然而时隔半年,据上游新闻报道,今年上半年起,宝能生鲜在当地陆续关停9家门店并裁员。
剩余的16家店,也没有逃过关店的命运。
西安当地一名店长透露称,7月初,公司通知店长开会,提出7月15日以前关闭所有店铺的要求,并要求按照总部指示,让每名员工签署《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和《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
如今,打开宝能生鲜的小程序,定位选择在西安已经无法下单。与此同时,大量宝能生鲜的员工及相关人员均面临被裁员、欠薪等问题。
虽事发突然,但宝能生鲜的撤退其实早有预兆。
今年6月起,西安宝能生鲜门店开始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与此同时,店长根据公司要求,不断催促打折销售店内商品,但补货次数却寥寥无几。
而继宝能生鲜西安门店全部关停后,宝能生鲜员工、仓库、供应商等一整条链路上的相关人员,纷纷面临着欠薪问题。
“已经停发两个月工资了,直到现在(8月),都没有收到工资。”某宝能生鲜员工称,自7月15日被店长突然通知停职后,自己再未收到薪资,总额超万元,补偿金更是毫无音讯。
除却西安,宝能生鲜在多地被爆出“欠款”“拖款”之事;曾经极速扩张的宝能上线,仿佛在一夜之间上演“敦刻尔克大撤退”,并深陷争议漩涡之中。
“真是生鲜行业的一股泥石流。”一名前宝能生鲜店长感叹。
撤退之后
2020年,正值新冠疫情时刻,“宝能生鲜”品牌正式成立,定位是社区生鲜店,最早在南京上线,同时推出社区团购模式。
业务上线一周后,日最高订单量突破1000单。
但高光时刻总是短暂的,自去年6月起,美团、拼多多等悉数参战社区团购,京东、阿里紧随其后,加之钱大妈、锅圈等社区店迅猛扩张,令生鲜赛道异常火爆。
市场竞争之下,过去与生鲜“绝缘”的宝能生鲜生意日渐惨淡。
原宝能生鲜北京区域某店长表示,“宝能生鲜要求每个门店配置1名店长,3名店员,房租一个月8000元,可营业额每天不足2000元。”
照此测算,该门店月亏损在1.5万元左右;而更多的门店,日营业额仅数百元。
试水不到1年后,去年9月,宝能砍掉了昔日重金发力的社区团购业务,终止C端团长模式;到去年年底,宝能生鲜多地线下门店便陆续裁退店员并关停。
今年2月,网传宝能大规模裁员、停发年终奖、停缴社保等,裁员比例20%~30%,裁员顺序为先总部,后各下辖分公司。
对此,宝能生鲜回应称,“相关网络信息不实,宝能集团春节前后确实存一定比例裁员状况,但包括宝能物流在内的宝能集团各大业务板块,均未出现大规模裁员情况。”
然而到今年1月,宝能生鲜在广深区域关停部分门店并裁退部分店员,其中包含60余名外包人员;
今年3月起,宝能生鲜关停济南部分社区门店,并于4月底临时通知并关闭当地所有门店;
今年6月起,宝能生鲜陆续关停镇江、泰州、扬州三地所有门店;
......
宝能生鲜陆续关店背后,拖欠外包人员、员工、物流司机的薪资,拖欠供应商款项等等情况层出不穷。
南昌宝能生鲜某冰冻家禽制品供应商称,自己被拖欠40万元账款,甚至当自己去南昌宝能生鲜的负责公司“兴师问罪”时,对方财务人员称,其工资也没有按时发放。
一名福建闽侯的宝能供应商同样向媒体表示,自己被拖欠了10万元货款。
今年4月,宝能生鲜开始出现汇款不及时的情况,并要求上述供应商与新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帐期将缩短至15天。然而当该供应商按约供货后,货款并没有如约而至。
“门店已经关了,找到宝能也不认账,门店甚至还欠着物业的费用。”
甚至在北京,宝能生鲜门店还拖欠门店租金达45天之久,总部要求网店开发负责人跟房东砍价,“房租再缓一缓。”
宝能生鲜内部人士对此表示,目前生鲜业务一直在亏损,将会分三批退城,关闭上百家门店。届时,宝能生鲜会退出五十多座城市,只留下运营成本低的城市继续维系。
折戟社区团购、败退社区店,曾吹响冲锋号角的宝能零售,发展并不如意。
2017年,宝能零售集团成立,随后孵化出仓储式会员店“东市西市”、精选超市“悠宝利”和生鲜加强型便利店“万麦”等零售业态,但实际业务进展都极为缓慢。
以东市西市为例,自2018年11月至今,南京首店关门,其全国仅在无锡布局了2家门店。而精品超市“悠宝利”目前开店仅个位数,数量最多的万麦便利店,目前全国也仅14家店。
如今,关店撤退的宝能生鲜,又何以至此?
反面教材
成立初期,宝能生鲜在多地以“平均每三天开一城”的速率扩仓,甚至上演过60天开出50城的速度。截至2020年11月底,宝能生鲜已经在全国100个城市开设中心仓。
开店速度虽快,但也暴露问题。
2020年9月20日,宝能生鲜苏州站停止C端团长模式,重心调整为发展线下社区生鲜门店业务;同年10月,南昌宝能生鲜宣布关闭平台团长业务。
在社区团购业务上,宝能生鲜“先开枪,再瞄准”,但在激烈竞争中,其只得砍掉这一项目,再大力发展社区门店。
去年10月31日,宝能生鲜门店突破1000家,实现百城千店目标。另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年底,到家社区店的数量已将近二千家。
今年2月,宝能生鲜业务优化调整后,更是定下目标,在一年内至少新开5000家社区生鲜门店。
跑得虽快,但内部管理却“问题频发”。
有媒体报道称,大量美菜、呆萝卜的中层领导混杂在宝能生鲜之中,而“因为派系,内部产品立项的时候有很多博弈,并非从企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导致一些不受欢迎的产品可以上线。”
商品质量导致的销售KPI,更是层层压在员工身上。
为了冲业绩,宝能物流集团直接为所有员工布置了销售任务,要求全员营销,最终要求每位员工当月在门店内自行购买200元的肉类产品,一方面消化库存,另一方面提升门店业绩。
店长没有权利参与选品,也没有退回的权利,卖不出去的货需要店长赔;采购的很多商品均为临期,一旦销售不完过期,同样要罚店长。“日清报损,高于5%自己买赔!”
一环套一环的管理问题,为宝能生鲜的撤退埋下注脚,但追本溯源,宝能生鲜缺乏的是零售思维和生鲜供应链经验。
根据媒体报道,宝能生鲜的果蔬生鲜采购隔一天才到店采集、猪肉售卖大部分都没有专业的肉台、一台绞肉机供五六家门店.......
在扩张初期,宝能生鲜意欲快速实现规模效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此目标,但最核心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乃至零售基因的缺失,使得宝能生鲜发展受阻,加之自营社区店投入成本高,行业分食蛋糕者众多,宝能生鲜最终也只得陷入亏损中。
因此,宝能生鲜不得不“收缩城市,寻求盈利。”
但实际上,宝能并不是第一个入局生鲜社区店的传统企业,房企们也有着自己的野望。
如今,房地产企业都在探索“业务多元化”之路,如恒大、碧桂园、宝能、佳兆业等房产公司,都曾涉水新零售。
今年4月,恒大上线社区团购项目“恒优选”,定位社区生活电商;而碧桂园则在“凤凰优选”折戟之后,又推出碧优选,再战社区团购。
在这场赛事中,房地产公司虽然占据了社区场景的优势、并且手握资本;但在互联网技术、仓配体系以及供应链建设、流量获取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短板。
社区店,这是房企转型及业务多元化的解决之道,但开店极为考验运营精细化程度,包括选址、选品,同时也考验技术,例如大数据化的以销定采、利用云端存储能力优化门店库存损耗等。
而弥补技术与运营短板,对房企来说是颠覆底层基因的长期工程,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自我造血,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房企的资金链压力。
缺乏零售基因、缺乏互联网思维,房企换轨新零售并不容易;扩张最为激进,却又迅速撤退、留下一地鸡毛的宝能生鲜,无疑是房企转型新零售中 “教科书式的反面教材”。
追求盈利本无问题,但最关键的商业伦理不应该被破坏,宝能拖欠多个环节人员的薪资与货款一事,仍未得到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