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1月3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苹果公司(AAPL)盘中股价一度触及182.94美元,总市值达到30013.14亿美元,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市值曾经超过3万亿美元的公司。

苹果为什么能够成为今天全世界上市公司市值规模的“天花板”,个中原因耐人寻味。这其中,除了时隔6年重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排行榜第一等原因的刺激之外(来自知名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2021年10月统计数据),净利润率其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参考指标。

据苹果2021财年(2020/10-2021/9)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苹果营收达到3658.17亿美元,净利润高达946.8亿美元,净利率则为25.8%,再度坐稳“世界最赚钱公司”的宝座。

25.8%的净利率是怎样一种存在?我们可以看一下近年来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上,与苹果竞争最为焦灼的国产品牌小米。在最近的两个季度里,虽然小米在出货量上曾经完胜过苹果,一度排名世界第二,但纵观2021财年,小米净利率只有3.7%,不足苹果的零头。

有人可能会说,雷军早先定下的5%硬件综合净利率红线,锁定了小米的净利润空间,但是,即便我们翻看LVMH、爱马仕这样的奢侈品公司财报,苹果25.8%的净利润依然有过之而不及。公开数据显示,2021财年,LVMH和爱马仕净利润分别为11.3%和21.3%,与苹果相比,差距客观存在。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苹果超乎寻常的净利润率来自很多方面,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苹果对工厂和供应链的把控。来自海外媒体最新的消息是,苹果已开始在鸿海集团(富士康)位于印度清奈市(Chennai)的工厂试产 iPhone 13,预计于 2022 年 2 月在印度生产新机,用于印度国内及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在过去的两年里,苹果已经把9条生产链悉数搬到了印度……

众所周知,印度相对低廉的用工成本对保持苹果的超高利润大有帮助。因此,当苹果在印度市场大举布局工厂和供应链之时,不少与苹果息息相关的中国本土供应链企业正在经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考验。去年新闻报道中关注的“苹果剔除34家中国供应链企业”事件就是一则前车之鉴。

据报道,在2021年二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大赚961亿元人民币,收获不菲;但是,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内,苹果突然跳出合同,将34家中国本土供应链企业剔除出采购序列,甚至没有留给这些企业转型和发展的时间。在此之后,诸如欧菲光这样与苹果合作长达几年之久的公司,净利润暴跌九成以上,市值由巅峰时期的700亿元人民币跌去了300多亿元,并不得不进行资产剥离和重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内供应商企业需要摆脱对苹果的依赖,寻求更大的发展。华为、小米等在内的国内品牌,也在不同程度上承担起本土供应链的“抢救”任务。去年,小米就曾以成立联合研发中心的方式,将小米北京亦庄智能工厂的新材料、新工艺、先进制造技术等输出给蓝思科技,以助力后者打造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智能工厂。这家名为蓝思科技的公司,正是当初被苹果剔除的34家中国本土供应链企业之一。

同时,在不久前发布的小米12系列手机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提出小米正式对标苹果,最终一步步超越苹果,而小米敢于跟苹果正面较量的底气来源,除了自研技术创新,还有小米供应链正发挥带动国产供应链成长的龙头作用。据悉,小米12新品当中融入了近60家国产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努力,核心器件国产化水平远远超过以往。据悉,在核心屏幕方面,小米12的AMOLED柔性屏就是由国内企业TCL华星光电独家定制研发而来,这款屏幕不仅通过了国际评测机构DisplayMate A+最高等级认证,还创造了诸多世界新纪录。

在小米和华为这样的本土头部品牌看来,国内手机厂商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国产供应链企业的突破和创新不可或缺。为此,国产手机厂商还走出了产业投资布局的赋能新模式。

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小米累计投资超过360家公司,并设立专门的产业投资团队,重点针对5G相关的射频器件、人工智能、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制造设备等上游产业链进行投资建设。截至目前,小米通过产业基金投资了约100家创新科技企业,覆盖100%手机核心元器件,其中54%已导入合作。

事实上,国产手机品牌盘活本土供应链企业的多种尝试不但非常及时,而且极其必要。从长远来看,本土供应链的萧条也将在某种程度上打击我们国产手机行业的发展和壮大。由此,一条以小米为首的国产手机品牌产业,对于吸纳国内供应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客观上来讲,这一条与苹果对标、竞赛的赛道,很有可能是最艰难的赛道。因为对标上苹果,就意味着本土品牌要跟极强的公司展开一场较量。虽然以华为和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在高端市场和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不小突破,但是未来的种种挑战依然充满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