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周厚健先生在海信大厦一楼参加了一个简短的“信印”标志揭幕活动,表达海信对“诚信”至高无上的尊崇,随后在集团每月例行的经营工作讲评会召开之前,宣布自己已辞去海信集团董事长职务,正式退休,董事会已选举原副董事长林澜博士接任董事长。然后,他与参会同事告别,离开海信。执掌海信30年,转身离开。
周厚健留下的是一家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之一,销售收入1755亿,并即将跨入世界500强。他的退休,也标志着成名于“五朵金花”时代的青岛“黄金一代”企业家全部谢幕。
他们有的光荣退休,有的黯然下课。作为社会的佼佼者,时代浪潮在他们身上的投影尤为显眼。那一代的企业家,往往起步于体制内的企业。
历经千辛万苦,将企业拉扯长大。因此,企业通常体现着明显的个人气质,与当家人的联系千丝万缕。
去与留,或者说如何离开,本身就是对企业、个人与体制的考验。无论哪种结局,总有令人唏嘘之处。
1
周厚健的选择,是“裸退”。
海信在《周厚健先生退休》一文中,对他作出了5个评价:实际创始人、技术偏执狂、长期主义者、海信文化奠基者、既得利益勇于牺牲者。
最后一个可谓意味深长。
官方对此的解释是——
带头放弃可以终身持有的股份,为海信创造了“人在股在、人退股退”的股权激励机制,让企业发展获得长久不竭的内生驱动力。卸任董事长、放弃股权,基本意味着周厚健彻底与海信告别。当然,作为执掌了企业30年的“一把手”,即使退休,周的影响力依然会存在。
外界无法获知周内心的想法,只能从他一星半点的流露表述中,寻找蛛丝马迹。
2015年,周厚健曾表示:“我今年58了,还有两年退休,我已经想好了到点就退。”此话中暗含着“不恋栈”之意。不过2016年,青岛市政府决定:延长周厚健退休年龄,退休时间不定,主要看身体状况。理由是“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和财富的延续,也有利于海信的持续发展”。
6年之后,周迎来了离开海信的日子。他最后的选择,也意味着放弃了长期又可观的股权利益,称得上“既得利益牺牲者”。服务企业40多年,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定。但是,正如海信所言,对企业则是长久利好。
由于时代原因,过去的几十年中,创始人及管理团队在企业归属上和个人利益诉求上,与企业的所有方多次龉龃。健力宝就是典型的例子,是非对错各有评说,结果是李经纬团队与三水两败俱伤,至今令人扼腕。周厚健以牺牲个人利益的方式,为海信未来的健康前行铺平了道路。因为,创始人的影响力,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
2
毫无疑问,周厚健给海信留下了巨额的“财富”。
把舵海信30年,海信从一个把一家地方小厂变成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之一。
这一过程中,海信经历了中国家电业从白手起家到站稳脚跟的所有大风大浪。从引进学习,到价格大战,再到CRT到液晶的艰难调整,周厚健经受了一系列考验。正如前文所说,那一代的企业,往往带有创始人明显的个人色彩。周厚健与同时代的企业家,拥有诸多彼此共同的特质,比如创新、开拓。但是,周拥有一个很多人不具备的优点:不激进。
创新与不激进,看似相悖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海信多年以来的稳定。创新最大的体现是海信的技术立企。早年,海信的办公区域有一个标语“市场经济的最终两个主宰是消费者与技术。”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一句名言。由此可见海信对技术的重视。
在周厚健看来:“最先进的技术用钱买不来。那些只引进、不研发,落伍了再靠引进的企业,没有追求,必死无疑。”
正是这样的要求下,2005年6月,海信投资数千万,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视芯片——“信芯”诞生,结束了中国彩电无“中国芯”的历史。半年时间内,同类进口芯片价格大幅度跳水国外高端芯片由15美元降到了8美元,,中低端芯片从13美元降到6.5美元。
2005年7月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给海信的贺信中写道:“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企业才有竞争力。希望海信集团再接再厉,不断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作出新贡献。”
两年之后,2007年9月,中国第一条电视液晶模组线在海信投产,打破了我国液晶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外企的状况,由此海信率先完成了平板电视上游产业链的突破。
前些年,曾有媒体评价海信过于“低调”,其实这也反映了周的性格。在接受央广采访时,周回应说:“可能恰恰因为自己作为理工男,技术思维比较强,唯恐把话讲大,绝不允许夸大宣传。所以对外宣传上一直相对收敛,他和团队一直坚持着‘如果我们水平高的话,干十分正好讲十分’,就不存在讲过了或者讲欠的问题。其实,他宁愿干到十分讲五分。”
虽然每一种性格都有优缺点,但作为企业掌门人,周的性格以及多年来的成功,或许能留给新一代企业家一些启示。
3
周退休之后,接班人选也挺有看点,比较明显地体现了海信未来的发力重点。
接替周厚健的林澜,出生于1958年,早年毕业于美国田纳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06年加入海信,是海信国际化战略的积极践行者和坚定执行者,也是海信海外开拓布局成绩卓著的功臣。
海信官方表示,本次交棒董事长职务,周厚健有两点考虑:一是海信正在快速成长为“世界级企业”,需要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带头人,二是根据管理的持续改进原则,海信到了需要变换一种管理方式的时候。
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首先海信要更加国际化;其次,透露出在本次交棒过程中,周厚健的话语权。
早在2006年,周厚健正式树立“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并购了日本、欧洲多个品牌。公开资料显示,海信的海外收入占比达41.3%。
种种迹象表明,从2015年“周厚健退休”话题传出至今,代表海信所有方的青岛国资,和海信管理层之间,彼此为对方留下了一定空间。
这为海信的人事更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面临同样问题的企业,包括国企改革,提供了思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