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没落是因为抄袭吗?是因为难吃啊
江湖传言,孤独可分为十个等级,从逛超市到做手术,总有一项能戳你落泪。但有时候,孤独气氛的浓淡,并不一定以事件的严重程度为转移。
没人看见的时候,一个人看电影逛游乐园也能自得其乐。一旦有人见证,像是“给亲戚看见我一个人食吉野家”之类的小事,就足以让人瞬间味同嚼蜡。
尤其是在春节这个万家团聚的当口。
往年回不了家的人,早早占领了麦当劳肯德基这一类24小时营业、服务周全、不断水电的人间尊严收容所。
春节吃洋快餐,给人的感觉虽也凑合,起码还是带着点年轻人不畏热量的放肆。但如果选择的是真功夫这一类中式快餐,听起来就像是仓促扒拉几口食堂饭,一会儿还要上楼继续加班。
一份常见的真功夫套餐。/Wikipedia user -Wpcpey
抬头看看真功夫logo上那位“功夫龙”先生张牙舞爪的样子,像不像你对着孤独感虚张声势,却又依然心虚的事实。
你的坚强是假的,“功夫龙”也是。
踩着年末的尾巴,Bruce Lee Enterprises,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给真功夫送上了诉讼大礼包:你们拿李小龙当形象图标用了这么多年,是时候收手了吧?对了,这些年的侵权费帮你们算好了,2.1亿元,一分都不能少。
真功夫一脸无辜:我们的商标是有争议,但现在想起来告我们,这是闹哪出?总之我们会积极应诉。言外之意,仿佛不被起诉就是正义。
即便是看似“营销无下限”的叶茂中,在设计这个品牌形象的时候,也提醒过真功夫是否“与李小龙后人联系取得授权”,然而真功夫显然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誓将傻白甜人设坚持到最后。
而当时改头换面的真功夫,正是由“法盲”蔡达标所领导。这么一说,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李小龙女儿索赔2.1亿,真功夫方面认为毫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中式快餐品牌化的先驱,
本应有个光明的前途
真功夫原本不叫真功夫。刚“出生”时,它叫“168”;再长大一点,还曾被叫做“双种子”。真功夫也不是一开始就属于蔡达标,它的亲爹是蔡达标的小舅子潘宇海。
故事的开始,始于亲人之间的相互帮扶。1994年,五金店开不下去的蔡达标夫妇,出资入股了潘宇海的餐厅,将原本的甜品店升级为蒸品店。两夫妻各持股25%,小舅子持股50%。
在那个时候,能最大程度保证营养、味道还不错的快餐,足以吸引周边的市民蜂拥而至,尤其还是在餐饮选择极少的国道边上。虽然只有寥寥几个菜式,他们还是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开了三家分店。
生意好,问题也存在。蒸品厨具单一且传统,用的都是高温炉、大锅和蒸笼。即便他们参照“麦当劳模式”建立了一整套制作流程,但还是会因为火候大小、厨具重量、操控难度而导致各家门店的口味产生偏差。
想过借鉴锅炉房,也参考过制衣厂里的蒸汽熨斗发生器。最后,他们在一位华南理工教授的帮助下,终于开发出一套“电脑程控蒸汽设备”。
通过控制温度、气压、时间的统一,达成了口味的统一。既不需要厨师把控,也提高了效率,实现80秒取餐,可谓是中餐标准化的一个创举。
虹桥火车站内的真功夫。/图虫创意
原本谐音“一路发”的“168蒸品店”,是两家人对财富的期许。而在改名为“双种子”的时候,他们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品牌营销的重要性。
取“种子发芽,携手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寓意,借八卦图之形,他们将“双种子”开到了城市。
一边引进曾就任麦当劳的经理人,一边制定各岗位的标准化手册,甚至在1997年开设自己的“双种子管理学院”,这在中式快餐品牌中并无先例。
2000年,他们投资5000万元,在长安镇建起了能容纳400间餐厅运作的大型后勤中心。这一招,还是学的麦当劳。
野心之蓬勃,从各市落地的门店中可见一斑。1999年到2004年期间,“双种子”在广州、深圳、中山等地开出了70余间门店,更将总部搬到了广州。
然而要比肩肯麦,路还很长。此时他们面临的,是昂贵的租金、低下的单店盈利能力,以及品牌文化的不清晰。当被问及品牌核心价值时,连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含糊其辞。
“功夫龙”,可没说是“李小龙”。/图虫创意
蔡达标坐不住了。当叶茂中团队提出采用“功夫龙”形象时,联想到肯德基有“上校”、麦当劳有“叔叔”的蔡达标方,可谓喜出望外,甚至罔顾叶茂中方的侵权担忧。
“在给真功夫做品牌策划时,为了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功夫文化’,因此创立了一个武艺高强、体格健美、正气凛然的功夫高手形象——功夫龙,‘他的眼神充满力量,他的动作充满张力。’”(叶茂中《广告人手记》)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说的究竟是谁。争议与纠纷有过,真功夫也没当回事,还公开与电影《功夫》《霍元甲》合作营销。从不提那谁,但哪哪都是那谁的痕迹。
刚改换形象的两年内,真功夫始终保持着年均55%的增长速度。吃相难看,没妨碍真功夫的生意。但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或许也早已写下了真功夫后来的败局。
北京南站里的真功夫。/N509FZ
若非意图独占,又岂会后院起火
升级品牌标识、设备、服务,革新产品线,改进装修风格,推进标准化管理,打造行业首家企业大学“米饭大学”……那几年,真功夫忙得不亦乐乎。
门庭繁盛,挡不住后院的火光。
在双种子时期,蔡达标与潘宇海已有经营理念上的分歧。擅长战略规划的蔡达标,希望打下全国市场。擅长菜品开发的潘宇海,则更偏爱“小而美”的企业。
而蔡达标“在外彩旗飘飘”的事实,也早被妻子潘敏峰在电话中撞破。感情崩坏,婚姻苟延残喘。
但这些都拦不住真功夫的面世。第一年就成绩斐然,开出了100家直营店。
蔡达标飘了,开始安插自家弟妹占肥差,垄断了经手大量资金流转的职位。大量引进外部经理人,排挤早期创业元老,架空潘宇海的势力。
家族内斗时,蔡达标女儿曾上微博求助,后又删除。
此时,蔡达标已开始着手上市。一早与潘宇海协商好“董事长之位五年一轮换”,到了时间却翻脸不认。说好要扶持潘宇海另立的牛肉面品牌“哈大师”,也只投了1000多万元便撒手不管。
若不是2006年姐姐离婚时,错误地选择以25%的持股,换取千万资产及孩子的抚养权和抚养费,潘宇海也不至于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空有持平的股权,却尽失话语权。
老实人落入绝境,也会奋起反击。2010年2月,潘宇海将蔡达标告上法庭,要求公开财务报告、财务账册及会计凭证。最终蔡达标因职务侵占且数额巨大,落得获刑14年的下场。
真功夫亦元气大伤。2011年3月蔡达标被捕前,真功夫每个月净利润为800万元。但到5月时,已然跌至可怜的6万元。不仅上市失败,即便五折卖股也无人接盘。
又是一个从战友到怨偶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共同创业的人大都逃不过‘四同’的结局——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明朝那些事儿》中的这句谶语,在不少家族企业的发展史中均得应验。
不久前,当当上演了夫妻反目的戏码。李国庆这厢在采访中“摔杯为号”,指责俞渝“携亲信逼宫”;那厢俞渝便在他的朋友圈底下发出长留言,爆料李国庆说书、卖惨、博眼球、私生活混乱。
原先闪婚的甜蜜、共同创立的事业,尽数化为笑谈,独留李国庆骂骂咧咧转身离去的身影。
曾经风光无限的亿万富翁王银达,在妻子和家族的协助下创立了达能集团。然而一路走来,错误决策导致的库存积压、家族式管理造成的产品品质问题,都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地雷。
当出轨这根导火索终于被点燃,留给王银达的只剩刑期和债务。
当谁都想掌权、却谁也治不了谁的局面出现,一场恶斗在所难免。不只是因为家族企业才会发生,而是因为多少曾经的琴瑟和鸣、你侬我侬,都无力抵挡利益当前的贪婪与不甘。
脱敏之后,摔过的杯子都能变成吸粉的段子。/《吐槽大会》
成不了中国肯麦的,不止真功夫
真功夫所承受的,是连锁快餐的尴尬。
2011年,蔡达标还对外宣称,要在三年内将门店扩张到800-1000家。但直到2017年,真功夫门店依然只有602家。
同呼吸共命运的,还有永和大王、味千拉面、吉野家……这其中,唯一上市了的味千,也曾在2010年提出“千店计划”。但直到2019年上半年,全国门店仅有770家。
说实在话,比起肯德基麦当劳,国产连锁快餐的营销实力实在差之甚远。
稍微有点话题度的真功夫,主要也是靠打擦边球、花边新闻出圈。君不见隔壁的洋快餐,新品上架不停,隔三差五造势,连数千元的奢侈品包都敢出给你抢。
真功夫们刚出现的时候,曾是快餐市场的一股清流。健康、营养、不上火,是当初助它们打天下的利器,也是如今拖后腿的隐患。
东方既白的败局便是明证。同在百胜门下,打出“肯德基的兄弟品牌”名号,卖大家眼熟的中餐,儿童套餐里是肯德基内味儿的玩具。
但从一开始,东方既白就举步维艰。2005年面世,3年内在上海只开了15家店,2016年就全面退出广州。截至2019年9月底,其中国门店数量竟仅剩15家。
文绉绉的店名和接地气的快餐,或许本来就不搭。/N509FZ
稍显单调的餐点选择,过分强调的正餐属性,过分拔高的文化格调,势必会造成品牌形象的疏远,令它们注定无法成为人们逛街小聚的歇脚之所,从而导致闲时消费的流失。
而在外卖的冲击下,无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鲜明品牌形象的商家,与街边小店无异。健康固然重要,但对于每天都要思索“午餐吃什么”的社畜一族而言,新鲜感、稀缺感才是吸引下单的第一要义。
更何况如今,连肯德基麦当劳们也不怎么香了。新的健康饮食潮流,是尽量减少高GI的摄入。这对于普遍存在高碳水特质的传统快餐而言,无疑是风雨欲来时的阴霾。
为此,肯德基开发出了子品牌KFC Pro,只做绿色轻食简餐,并在设立之初的2017年就创造了50%的营业增长。瑞幸咖啡不甘示弱,也在2018年8月进军轻食。
巨头在努力跟上时代,腰部却还停在过去。/@肯德基
对于餐饮巨头而言,多一份潮流健康的饮食选择,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多加一个印象分。但对于至今仍摇摆不定的腰部选手来说,能否在稳住局势的同时,有余力追上先驱者的脚步,还要打一个问号。
若此局迟迟不破,那么留给真功夫们最后的阵地,就只有机场车站了。
真功夫:丢了品牌、毁了功夫,家族企业难逃悲惨命运,砺石商业评论,2018-05-23
中国式家族企业的溃败:一个亿万富豪的破产 ,智谷趋势,2019-05-18
真功夫5月净利润仅6万元 之前每月净赚800万,成都晚报,2011-07-02
真功夫上市失败 5折卖股无人接盘 一出婚变引发的商业惨剧,投黑马,2016-01-18
真功夫快餐连锁品牌管理策略研究,饶雪梅,2007-12-25
真功夫、吉野家、永和大王、味千……为什么这些连锁快餐现在都处境尴尬?,李莉蓉,好奇心日报,2017-09-01
千亿轻食市场,从推上风口到被资本“抛弃”,究竟为何?| 潜在风向标,消研所trendmakers 潜在投资家,2019-05-30
餐饮死亡名录:东方既白——中式快餐路在何方?,路一 ,2016-10-08
百胜集团旗下东方既白,在广州已无一家门店,第一财经日报,陆琨倩,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