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疫情里,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业。

去年春节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额约为10050亿元。也就是说,受此次疫情影响,今年餐饮零售额仅7天的亏损额就高达5000亿元。

而且,随着关店的继续,这一亏损的金额还将进一步扩大!

微信图片_20200218154408

为了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越来越多的线下门店加入到了关店潮的行业。日前,苹果宣布关闭大陆所有零售商店,宜家、李维斯等国际品牌也宣布关闭大陆的大部分门店。受此影响,就连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也表示:

“在关闭中国超半数门店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能对二季度甚至全年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不过,也有一些行业,却借着此次疫情影响下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订单涨超300%,买菜市场供不应求

“今天,你偷了吗?”

十年前,一款“开心农场”的游戏风靡互联网,一时间“偷菜”成为大家见面时最常用到的招呼语。十年后,受疫情影响,“偷菜”的真实场景得到重现。

只不过,“偷菜”一词改成了“抢菜”!

微信图片_20200218154412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对一颗售价30多元甚至60多元的大白菜已经见怪不怪。因为,相比于高价来说,大家更担心的是能不能抢到菜。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供不应求呢?

一方面,受道路被封影响,尽管生产基地货源充足,但是却面临运不出去的难题;另一方面,大家都人心惶惶都不敢出门去菜市场和超市,在这种恐慌心理下大家争先恐后的囤货。

更重要的是,由于大家都集中在线上买菜,导致各大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爆发,而电商平台事先也没有预想到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因此即便调动所有的资源一时间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于是,进一步加剧了囤货的现象!

先说叮咚买菜。

“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增长300%;近期整体订单量增加约80%,客单价增加约70%。”

也就是说,叮咚买菜近期的整体销售额约增长了300%!

再说每日优鲜。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平台累计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0%,春节七天的总销量突破4000万件。

微信图片_20200218154422

为了满足供应,每日优鲜平均每天向全国十余个城市供应300多吨蔬菜,至少500万份果蔬、肉蛋。

另外,像盒马鲜生、美团买菜也都出现了订单量显著增加的现象。

也就是说,受此次疫情影响,买菜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而最大受益方毫无疑问是生鲜电商平台!

订单量暴增,意味着什么?

针对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各大生鲜电商纷纷表示,预计元宵节后逐步恢复正常。

一方面,得益于供应链环节的恢复,产品供应的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重回工作岗位生活节奏得以恢复,对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步稳定下来。

那么,半个月陡增暴增的订单,对于生鲜电商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供应链实力得到了考验。

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生鲜电商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消费者,你能够接受一个生鲜平台总是缺货,并且你买的冷冻食品甚至都解解冻了还没送到吗?

显然不能!

正因为此,供应链不强的生鲜平台,面对突然暴增的市场红利,反而会加速其消亡。而得到消费者检验的平台,则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第二,培养习惯一旦养成,即便等到疫情结束也会保留下去。

就像网购和线上支付一样,这样的消费习惯一旦养成,那么一般情况下都会保留下去。

因为,习惯成自然。

尽管等到疫情结束后,会有相当部分的用户重新回到原先的生活方式,但更多的用户习惯了用APP买菜。

而且,生鲜平台的200g、300g的小包装,更加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偏好!

第三,让消费者接受了生鲜电商平台菜品的“贵”。

相比于菜市场的价格,生鲜平台绝大多数的菜品价格其实更贵。只不过,为了降低消费者对“贵”的敏感性,平台一方面将菜品拆分成150g、200g和300g不等,在感官上造成“便宜”的错觉,另一方面则重点宣传其“生鲜”卖点,为产品溢价提供合理支撑。

事实上,即便如此绝大多数消费者依旧不愿意为其买单!

但是,在疫情面前,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用户只能通过平台下单。而通过“抢菜”这样的行为,在用户心目中“价格因素”不再排在第一位,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和“方便”。

正因为此,尽管疫情对整个经济来说意味着极大的困难,但对生鲜电商来说却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起死回生,生鲜电商的曙光已现

2015年,整个生鲜行业迎来了风口。

一方面,生鲜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包括京东到家、每日优鲜和顺丰优选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场。

微信图片_20200218154427

但于此同时,整个生鲜市场的亏损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全国近4000家的生鲜电商平台,有90%的企业出现了亏损,4%盈亏平衡,真正盈利的企业仅为1%。

为什么会这样呢?

除了生鲜产品的保质期短、储存难、损耗高的缺点,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的成本过于高昂。具体来说,就是平台在仓储、冷藏保鲜、配送尤其是“最后一公里”上的投入太高,而且深不见底。

不过,经过近四年时间的积累,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

比如,冷链技术的进步,极大降低了产品的损耗;比如,前置仓的建设解决了储存难的问题;比如,通过自建和协议的方式,保证了稳定且安全的产品供应。

除此之外,借助于大数据的优势,产品的采摘和调配更加的科学。当然,随着运输尤其是最后一公里建设的完毕,“30分钟送达”也成为了可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助于一场波及全国的疫情,生鲜电商再次爆发出了无限的希望。

最后想说的是,在互联网世界“强者恒强”的丛林法则里,领先优势一旦确立,那么便会一直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