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在牌桌上的国美,最近话题突然多了起来。继拼多多之后,京东也宣布认购国美「可转债」。

不过与上一次双方铺天盖地的宣传不同,这次的两位主角,尤其是国美显得颇为低调。在京东的新闻稿中,以「1亿美元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境外可转债」简单描述了这次战略投资。

翻看国美的公告,京东此次认购的1亿美元可转债,期限为三年,不过可由持有当时尚未偿还债券本金总额不少于66.7%的债券持有人酌情延期至五年。票面年利率为5%,初步转换价为每股1.215港元。

这个价格较国美当日收盘价的0.91港元溢价33.5%,不过溢价幅度相较于拼多多当时的66.4%是打了对折,某种程度来说,在此次的投资中,京东是更为强势的。

关于1亿美元所对应的股份,公告中称,如若京东悉数行使转换权,则将获配国美发行的621,513,944股新股份,占国美发行转换股份扩大后股本的2.80%。

在此前关于拼多多认购国美「可转债」的文章中,《零售老板内参》曾对可转债这种形式做过释义。

所谓「可转债」,就是现在是债券,之后可以转换为股权的东西。放在京东这里就是,京东可以在三年债券到期后,收本金、拿利息;也可以在按照上述预定转换价格,把债券转换成为股票,成为持股2.80%的股东。

图为国美公告中披露的股权架构

同时,按照双方的说法,此次的投资并不是纯财务投资,双方还有战略层面的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彼此多年沉淀的线上线下优势,实现更加高效的协同和商品供应链的整合互补,并将在物流配送安装服务上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合作开展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全方位业务等。」京东在新闻稿中这样描述道。

综合上述两点来说就是,京东先以借钱的方式与国美形成业务上合作与绑定,不过最后是否会入股,还要三年之后才有结论。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说过「可转债」这种模式之于双方的好处。

对于京东来说,比起直接的股权投资,可转债能够让它有更大的缓冲空间,对合作的顺畅程度与成效做出评估后再做决定,免于承担直接股权投资可能面临的股票下跌的风险。

而国美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虽然想借力京东,但昔日的「带头大哥」国美也并不见得愿意出让股权,于是就采取了可转债的形式,一来可以解决现在的困局,二来可以保留股权完整性,将3年后股权转化的最终决策,留给即将出狱的黄光裕。

当前的国美,不管是在现金流还是业务层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美的公告中,此次筹得款项的用途为:偿还借贷。

从国美去年的年报来看,截止2019年,国美负债637亿元,流动负债净额高达130.69亿元 (去年同期为33.96亿),而国美截至2019年底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1.87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国美已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中。

按照国美在财报中的说法,公司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金使其能够持续经营,一来是银行融资,二来是变现一些投资或物业,实在不行还能进行股权或债务融资。目前来看,国美是不得不走了planA、planB之外的终极选项——债务融资。

此外,我们从历年财报可以看到,国美的流动性这两年一直不是很好,并处于持续恶化中。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国美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近几年都在不断下降。

也就是说,不管是拼多多此前的2亿美元还是此次京东的1亿美元,都是国美拿来「救命」的。

而对于京东来说,国美是重要的,但却也没有那么「非他不可」。与当年阿里联手苏宁,旨在钳制京东的操作类似,京东拉拢国美的目的,主要在于组织起一个「反苏宁」联盟,甚至是对抗天猫+苏宁组合。

此前,京东已经接连投资了五星电器、迪信通、联想来酷等多家家电数码企业,其自己在线下也是京东之家、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超级体验店的一波接着一波,成为最大家电数码卖场的野心可见。

苏宁,也有着同样的野心,为了捍卫自己在家电品类上的优势和话语权,苏宁也是一直贴着京东打,在不久前的618启动会上,苏宁就放出了要比京东百亿补贴商品到手价低10%的狠话,一如2012年8月12日前后几天血战京东、国美时那样。

2012年8月12日这天,京东为了扩张品类,和苏宁打了一场中国电商史上的经典价格战。京东那天的百度搜索指数,飙涨百倍。这一天,也是国美宣告掉队的开始。

如今,掉队的国美,反过头与昔日的劲敌京东携手,为自己续命,这风云变幻,也是颇让人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