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在微信上忧心忡忡的问我,怎么看海康威视。
我微微一笑,你现在管拨款,还不知道现在雪亮工程进展吗?
她哈哈一笑,于是我们聊起了同学的近况。
在很多人的眼里,海康威视这两年非常艰难,上了所谓的清单,甚至不断加码,正在面临极限压力测试,业绩也逐步放缓。
但在星空君看来,海康威视正在进行稍显痛苦的产业转型,转型后的海康威视,将会迎来新的成长,也就是所谓的:第二曲线。
01
业绩下滑的原因,是研发
8月12日,海康威视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72.5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59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14%。
海康的业绩,需要把营收和净利润的变化分别拆解分析。
1、营收增幅略微放缓
以半年报为例,从成长曲线来看,营收的增长略有起伏,但如果把2020年那个弧度抹平,会发现近年来海康威视的成长还是很健康的。
2020年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
海康威视的营收大头,来自于G端(政府)业务,由于疫情的影响,施工安装受到限制,很多地方的雪亮工程推广进度放缓,导致公司的营收出现了一次“波折”。
但放缓并不代表停滞,因为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能安防,对摄像头的需求,都是海量的。疫情缓解后,各地纷纷追加订单。
2022年半年报的营收规模放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2021年上半年的项目释放带来的超额收入。
换言之,所谓的清单,对海康威视营收的成长逻辑影响不大,公司近年来的营收增长,并没有明显的本质的变化。
2、净利润下滑
2021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4.8亿;2022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7.6亿。
2022年半年报比上年同期少了7.2亿。
看起来降幅不小,但是对比一下公司的研发支出,豁然开朗。
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高达46.75亿,要比上年同期的38.78亿多了7.97亿。
这意味着,如果公司维持和上年基本一致的研发投入,那么公司的净利润起码是能基本不降的,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财务处理,实现利润增长并不难。
比如,恒瑞医药就从2022年开始将部分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从而释放更多的利润。
星空君认为,公司“真实”业绩表现尚可,之所以在半年报体现净利润下滑,很可能是一种公司策略。
02
玩出花的资本运作
面向C端消费者的业务方面,公司早早独立出萤石网络。
萤石网络的核心业务以智能家居(监控摄像头)、存储设备等产品为主。
除此之外,公司还将工业机器人和创新业务进行拆分上市。
萤石网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机器人分拆上市预案获得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创新业务子公司分拆上市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虽说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在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拆分业务上市,但大多数企业不过是拆分出一家子公司,到科创板或者创业板上市,像海康威视这种拆分上瘾的,还不多见。
说一个冷知识,海康威视不是普通的上市公司,而是央企旗下的子公司,隶属于中电科集团。
作为老牌央企,把资本运作玩的这么明白,也算是央企中的佼佼者。
03
自主可控到什么程度了?
2022年3月,市场谣传海康威视计划购买一台荷兰ASML公司生产的二手光刻机,用于制造其设备所需芯片。
虽然事后海康威视出面否认,但当天股价却上扬4.6%,这说明投资者对海康威视芯片自主可控的期望值非常高。
那么,海康威视能做到自主可控吗?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看。
第一,海康威视的产品以安防摄像头为主,这类产品对芯片的制程要求不高,大多数28nm就完全可以满足需求,现有的国内技术足以实现,但需要公司整合供应链,可能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
第二,从海外市场看,海康威视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打击,公司近年来海外销售额不断扩大,2022年上半年海外卖了117亿,相当可观,考虑到制裁进一步升级,说明公司的供应链有足够的韧性。
星空君只担心手机的高端芯片,短期内实现完全自主可控难度比较大,对于摄像头为主的物联网芯片,完全不担心。
更何况,海康威视是中电科旗下,完全有能力整合国产芯片产业链。中电科集团可是造导弹、卫星、火箭测控的... ...这些领域,基本都需要完全自主可控。
星空君认为公司现在面临的是成长中的阵痛,套用一句老话:方向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可以想象的到,依托于中电科这棵大树,公司终将能够整合好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尤其是投资者的金钱。
何时度过这段阵痛期,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