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打广告不研发?太极集团扣非净利七年亏18.8亿
知名老牌医药企业太极集团(600129.SH)试图通过提价来增强盈利能力。
太极集团主导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是知名防暑备用药。去年11月,公司宣布,该产品出厂价将上调11%。按照年销售收入20亿元计算,将为公司增加2.20亿元收入。
太极集团早在1997年就已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但其经营业绩并不理想。虽然营业收入一直在增长,但净利润波动频繁,其中,2010年至2016年的7年间,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一直为亏损,合计亏损18.76亿元。
经营亏损的背后,是太极集团豪掷巨资开拓市场,以及密集的广告轰炸。据长江商报记者初步统计,2014年至2018年6月30日,短短4年半时间,投入的市场开拓费和广告费合计为24.08亿元、18.44亿元,合计高达42.52亿元。
太极集团无疑是一家重营销轻研发的药企。上述同期,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仅为2.05亿元,广告费用是研发费用的9倍。
此外,在去年初成功募资约20亿元后,公司仍然存在明显的财务压力。上市以来,公司累计融资接近500亿元,累计分红仅2.63亿元。
上周,针对上述费用高企等问题,长江商报记者向太极集团发去了采访函,未获得回复。
试图借产品提价提振业绩
盈利能力不佳的太极集团试图借核心产品提价来提升盈利能力。
太极集团因藿香正气口服液而闻名,该产品一直是公司的主导产品。2017年,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收入达13.5亿元,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15.46%。
去年11月1日,太极集团发布调价公告,称自当日起,公司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出厂价平均上调11%。调价原因为,该产品主要原料苍术等原、辅、包材价格持续上涨,调价是为了缓解公司成本持续上升压力。提价前,藿香正气口服液零售终端价为19.8元/盒,调价后达21.98元/盒。
按照公司预计,2019年,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目标为20亿元,以此计算,将给公司增加2.20亿元收入。
藿香正气口服液上次提价是2014年10月15日,上调幅度为20%。提价后,该产品销售收入很快突破10亿元大关。
截至目前,藿香正气口服液已经远销美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整体而言,太极集团的盈利能力有些糟糕。
2008年以前,净利润在波动中前行,除了1998年、2001年净利润突破亿元外,其余年度均在亿元内徘徊,其中,2000年、2002年等四个年度均在0.50亿元左右,2008年更是大幅下跌至0.24亿元。能够不亏损,这在太极集团而言,还算较好的经营状况。从2010年开始,其陷入了巨亏-微利的保壳循环中。2010年至2014年,其实现的净利润依次为—1.72亿元、0.21亿元、—2.20亿元、0.13亿元、—2.77亿元、2010年、2012年、201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幅度高达671.07%、1163.48%、2302.54%。
2015年,太极集团脱壳重组西南药业获得投资收益7.60亿元,2016年脱壳重组桐君阁获得11.40亿元投资收益,太极集团因此实现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32亿元、8.56亿元。如果剔除重组收益,其分别亏损约5亿元、2亿元。
实际上,2010年至2016年,太极集团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为亏损,合计亏损18.76亿元。
2017年,接连脱壳重组之后,虽然有西南药业和桐君阁利润贡献,太极集团当年的净利润依然大降88.54%,仅为0.98亿元。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87.19%,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也只有0.76亿元,增幅不到20%。
销售费用一年猛增10亿
太极集团盈利能力较弱与其大肆扩张、费用高涨密切相关。
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太极集团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1.71亿元、79.52亿元、87.35亿元,同期三项费用分别为25.42亿元、28.47亿元、29.39亿元,与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45%、35.08% 、33.65%,占比均超过三成。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43亿元,三项费用合计为29.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24%,上升趋势明显。
在三项费用中,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长期处于高位,而销售费用则逐年创新高。去年前三季度,其销售费用达21.09亿元,不仅比2017年全年多出近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07亿元,增长幅度高达91.38%,远远超过同期营业收入16.91%的增长速度。
带动销售费用大幅增长的因素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市场开拓费和广告费。近年来,太极集团的这两项费用明显偏高。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太极集团的市场开拓费分别为3.36亿元、3.63亿元、3.86亿元、7.24亿元,2017年的开拓费突然大幅飙升。同期广告费为2.50亿元、3.76亿元、4.24亿元、4.27亿元。2018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增速更为惊人,达到13.34亿元,上年同期为7.35亿元。这其中,市场开拓费5.9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1亿元增幅高达198.01%,增长了接近2倍。广告费为3.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8亿元也增长了85.35%。
综上所述,2014年至2018年上半年,太极集团的市场开拓费、广告费合计分别为24.08亿元、18.44亿元。巨额费用投入进行市场开拓及产品品牌宣传,这对太极集团似乎是难以承受之重,使得公司净利润颇为难看。
实际上,作为一家医药企业,太极集团过度注重营销而轻视研发特征十分明显。
2017年,太极集团研发投入为0.68亿元(费用后0.49亿元、资本化0.19亿元),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0.77%。2014年至2018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合计为2.05亿元。同期,市场开拓费、广告费分别是其11.75倍、9倍。
融资约500亿分红仅2.63亿
巨额费用吞噬了利润,这使得太极集团回报股东及投资者的能力十分有限。
近年来,太极集团一直在谋求产业及市场扩张。2015年,公司曾布局大健康,提出10年后营业收入达到千亿的目标。其中,力推主打养生的太极水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百亿元。不过,从2018年半年报内容看,太极水几乎未有文字描述。2017年,公司又斥巨资建设太极养生园。截至目前,还只是建设的起步阶段。
在市场开拓方面,太极集团也是不遗余力。仅以藿香正气口服液为例,近年来,该产品相继敲开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去年12月12日,公司公告称,藿香正气口服液获准在柬埔寨市场销售。
为了支撑扩张,太极集团也大举融资。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公司累计融资499.18亿元(按筹资现金流入口径),其中,直接融资44.51亿元,间接融资454.67亿元。
融资接近500亿元,但太极集团回报投资者的极其有限。上市21年来,公司仅实施过4次现金分红,累计分红2.63亿元。
二级市场上,太极集团的股价走势也不好看。去年6月6日,其股价为17.98元,达到当年初以来的高点。而1月18日,其股价跌至8.90元,期间最低为8.18元,半年间最大跌幅为54.51%。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通过定增募资约20亿元后,财务压力再度袭来。截至去年9月30日,太极集团货币资金为19.53亿元,而其短期借款为30.7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13亿元,合计为33.88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分别延长9天、35天。在此情况下,公司存在不小的财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