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KTV吴海:我不是哭穷,是希望所有中小微企业活下去
这两天心情不好,因为自己11号晚上写的一篇文章 - 《哎,我只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
其实,我想法特别简单,就是想指出问题,帮国家出出主意。
因为水平不够及用词不当,让少部分人误解为负能量,让经历过文革的父母非常担心,也让一些领导替我担了些东西,觉得过意不去,所以写了这篇说明性文章。
没错,这篇文章确实影响力大,或许是因为做中小企业的跟我有些共鸣吧,250万的阅读量,4000多评论。
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所以,特做如下说明;并附”新京报“记者的采访一篇
虽然采访都是我说的同样内容,但是文字组织水平确实不一般,“新京报”记者水平高!我想任何人这下都可以看得出我内心的正能量了。
一、特此说明:
1)虽然我写的语言确实有些粗俗,但是内容绝不是”负能量“,我发声是为了所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也是为了我亲爱的祖国;
2)我只是想给国家出点主意,没有具体指责哪个城市;而且”魅KTV“总部不在北京,在我老家江西,一个小但营商环境非常好的县级市 - 瑞昌市;
3)我所有微信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政协,如有问题请直接联系我;以委员身份的建议已经通过正规渠道递交
二、”新京报“的采访 - 这才是我的内心
原标题:魅KTV吴海:我不是哭穷,是希望所有中小微企业活下去
2月11日 魅KTV投资人吴海发布公开信谈疫情下中小企业困境。他称,其账上还有1200万左右,大概还能够维持2.176个月。这也是疫情暴发继西贝之后,再有企业创始人谈及“生存问题”。
新京报讯(记者 黄鑫宇 吴荣奎)2月11日,魅KTV投资人、桔子水晶酒店原创始人吴海,在微信公号上发表了《哎,我只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文章。文章里,他就各地目前纷出的帮助中小微企业战“疫”的政策,特别是社保金和租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新京报第一时间就此专访了吴海。
不是“哭穷”
新京报:你为什么决定要写这封公开信?希望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吴海:两个原因。首先,中央包括各级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保增长”“稳就业”,各地方也因此出台了很多政策。政府已经准备要做了、要准备实质性的花钱。但我认为,这些政策不太容易落地,不太容易实质性地帮到中小微企业。既然政府决定要做了,我们就把它做好一点,我可以出点主意。
其次,我发现现在有人在网上嚷嚷,银行就开始贷款了。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不能说,我嚷嚷就我得利,不能干这样的事情。因此,我也说,你给我贷款,我也不要,要了的话,我也就成有目的的了。
我提的这些建议,不是“哭穷”,而是希望推动政府制定出更好的政策、帮到所有的中小微企业。这就是我的目的跟初衷。
新京报:现在哪些地方出台的政策,你个人认为满意?
吴海:以社保为例,我印象中,只有一个小县城出的政策,提及社保金可以返还几个月。但在春节后一些地方出台的几个政策,我个人认为是有助于“缓解”困难,但是解决不了真问题。
目前多数都是社保缓交政策,但那是一笔应付款。缓交6个月,经济可能会有一个大的恢复,但企业的业绩肯定会受影响。6个月以后,你可能面对的是交一大笔钱,同样会“死掉”。
改“银行贷款”给企业为“变相贷款”给物业
新京报:目前一些企业开始拿到了最直接的融资服务。对此你的看法是?
吴海: 现在这些条款中,大家认为效果最直接的就是银行贷款。但是中小微企业怎么可能贷到款呢?没有抵押。
政府让银行来贷,银行又是市场行为的主体,这样的话会贷给谁呢?就是那些有资产做抵押的企业。过去可能不给他们贷,是因为他们风险比较高;但现在给他们放贷,是因为他们好歹有抵押。但这些企业可能贷或不贷都会死,贷了之后又会怎么样呢?
还有一类企业会“拿”到贷款。就是过去贷了,现在不让抽贷,银行说“我贷了也没有责任,就给他们放贷了。”实际上,这是饮鸩止渴,变成了一种非常低效的贷款。
这两类之外,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不可能贷到款。从银行的角度出发,也不应该给他们贷款,因为风险太大。
所以我认为,“最直接的银行贷款”这条是行不通的。我的建议是“变相贷款”。即租金缴费在疫情结束后6个月再交,原计划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钱直接用于物业授信,6个月后物业还银行钱。因为有实际租赁合同和房屋押金可以做抵押,坏账率会比现在的要低。
这样既贷了款、又解决了企业的房租问题,这是一个策略。
免社保金,企业负担减轻,政府也划算
新京报:社保金方面,你的建议是比较激进的。提出意见的原因是?怎么做你认为是合理的?
吴海:现在,有不少中小微企业停业,我提出一个“失业不失岗”的概念。企业还给员工付薪,大家按一定比例协商,例如最低工资的80%等。但这时的社保金是绝对不应该交的,因为员工已经失业了;而且,这时的社保金和失业金是应该拿出来,给失业员工进行补贴的。所以,政策上不仅应该在疫情宣布结束前免收社保金,还要给企业、给员工进行一定的补贴。这样,员工手上拿的钱多了,企业的负担也就轻了,能够撑过这段时间,社会资源也没有被浪费。
可能有人会认为社保会付出太多,不行。但如果政府不这样做,可能付出的更多。大家都失业了,钱从哪出呢?
大部分企业垮了要重建,所有的资源都变成低效投资或零效投资,那有银行贷款的又出现问题了,这就容易形成新的危机。
表面上看免社保金,政府不划算,但这样一算下来,其实是划算的。所以,在我看来,国家应该这样做。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简单算法,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觉得是合理的。
受影响企业的租金物业应按7折收取,物业应该成为银行的贷款方
新京报:你为何在公开信中认为政策中关于租金部分不够合理?
吴海:关于租金部分,我认为现在国有物业免租金的政策,是不合理的,因为最后都是要由政府来承担。
国有这部分多数是由“三产”来租。期间容易产生一种“怪现象”:国有的物业被这些人租到之后,他们就做中介转租出去给我们。他们既收了我们的钱,又收了国家的补贴。这是不公平的。而私营的部分,国家说你们协商给补贴。但业主方拿到补贴,一般情况下不会给租房免的。
所以我认为,应该考虑受影响的企业的租金物业一律按照7折收取,新租户还要给免租期。此外,物业应该成为银行的贷款方,他们既有房屋合同做抵押,同时租户的押金也可以用作抵押,银行的风险也会小很多。
银行贷款用在什么地方,无非是房租或工资。这个方案下,既解决了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放贷问题,又解决了中小微的房租问题,一举数得。
新京报:一般KTV行业会有一个“押几付几”的规矩。这种情况下,房租还会体现在当月的成本中?
吴海:一般是要每两个月付一次,一下子付两个月或是三个月的租金。其实,这是一回事嘛,除非未来一个月疫情就过去,那可以打一个时间差。但实际问题,没有解决。
自救对我们来说,首先是要“生扛,但希望政府能解决社保金租金问题
新京报:请你具体介绍下您公司目前的情况。能撑多久?采取了怎样的自救措施?
吴海:我们现在签了100多家店,我们属于中高端KTV(强调一下,是规范的)。在全国中高端KTV市场中,我们现在已经是第一位的了。如果我们死了,那全中国的KTV没几个能够“扛得住”,涉及的失业人口可能就是几百万。
从我们的角度来谈自救,第一,开业是不合理的,我也支持不开业。因为一旦出现传染,对社会和员工都不负责任。第二,大家强调“互联网”、云科技,我们这个业态是用不上的。所以,对我们来说,就是要“生扛”。
“生扛”就涉及到企业现金流的问题。员工工资或人力成本,可以按国家规定来执行,但社保金和房租这块,就希望政府能够出台、实施一些真正“解渴”的政策。
新京报:你在公开信中经历的情况,是你所在行业普遍的现状吗?您跟其他的企业家有沟通过吗?
吴海:不光是我们整个行业,而是整个经济现状的一种描述吧。那封公开信,收到了几千条的评论,不少读者留言就说自己的企业要破产了。
在目前的疫情冲击下,制造业、服务业包括互联网等所有的领域,都会受到影响。
新京报:制造业、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文娱产业,差别比较大,你认为是否需要分业施策?
吴海:我觉得应该是公平。强制停业的行业,应该如何做;受影响、不受影响的,都应该怎么做,要分成几类。
新京报:有无可能发展“线上KTV”相关展业?
吴海:没可能。如果有新的技术出来,那可能在4月之后出现“线上KTV”的业务,现在没有开发这样的技术,马上要做“线上KTV”你怎么搞去呢?是来不及的。
新京报:福耀的曹德旺说,切忌对疫情冲击过分紧张,企业家要想办法自救。现在是否是企业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是自救比较难?
吴海:因为行业不一样,曹德旺他们那个行业受影响可能还有自救的办法。
我认为,从企业角度来说,不能强求让政府来“救”,但政府决定“救”哪个行业都是从大局出发,不能是企业自己嚷嚷“得来救我”,这样也没有格局。
仅是员工少发点钱,撑下去,就能叫自救吗?这有意义吗?同样,生产行业,跟供货商拖一拖,这个能叫自救吗?自救分行业,但有的行业是没法自救的。
新京报:在你的企业中,有高管团队或员工提出减免工资的吗?这个比例高吗?
吴海:我们企业高管自己申请,我从来没说过。像CEO跟我说了,我感动啊,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不这样做,企业就得死掉。如果现金流够的话,就无所谓。如果现金流不够,大家这样做就是应该的。
疫情影响下,我们企业现在已经开不了业、上不了班,事实上已经“失业”了。我们按国家规定一样会给钱,“失业不失岗”。给多少,是按国家的政策而定。那如果这个时候,国家能免一点、再返回一点,那员工就能够拿到更多一点了。
也有员工跟我们提减免工资的,具体比例我不太清楚,因为我不是天天在企业,但是有人给我微信转来员工减免工资的请愿书之类的。
新京报:现在有一些餐饮企业的员工到盒马等其他需要人手类型的公司上班“共享员工”,您怎么看?
吴海:不是我们能安排的。
员工第一要有技能,第二是他们自己愿意不愿意的问题。第三这个办法的实际作用有多大?是谁也不知道的。
我的出发点是要帮到所有中小微企业
新京报:公开信发表之后,是否有相关部门就问题的解决找到您?
吴海:目前没有。但是,有一些在政府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说,信里说的多是实在话,有一些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过,目前还没有部门直接跟我联系的。
这是关于政府层面的公共政策问题,我的出发点是很明确的,要帮到所有中小微企业,不是帮我一家企业的事情。我是觉得,现在国家想做事情、政府想做事情,只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或是操之过急、或是怕担责,出了一些不太对路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