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各有图谋,但它们愿意出资,也意味着相信瑞幸的前景,也将帮助其走出深渊。不过,瑞幸想要重回巅峰,困难重重。
坐在谈判桌上的瑞幸咖啡,终究还是需要老股东为其续命。
2021年4月15日,瑞幸发布公告,宣布已和公司股东大钲资本及愉悦资本达成2.5亿美元融资协议,大钲资本以2.4亿美元领投该轮融资,愉悦资本投资1000万美元。
2.5亿美元,约合16.3亿元人民币,在瑞幸的融资历史上,这一金额算不上大数字,正如瑞幸前CEO钱治亚曾经所说的,成立半年内瑞幸就“烧了十来个亿”。
不过,对于如今的瑞幸而言,这无疑是一笔救命钱。瑞幸急切寻求融资的境况不难想象,自财务造假事件爆发后,瑞幸一直处于缺钱的状态。
瑞幸需要维持正常的经营,处理大量来自监管的处罚、股民的诉讼,这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但目前其难以通过上市渠道缓解资金压力,也远未到整体盈利的阶段。
这导致其无论是门店扩张速度、还是补贴频率和幅度都放缓了许多。而一反常态的是,2021年开年后,顶着来自美国监管部门、投资者的巨额债务的压力,瑞幸的营销动作、扩张速度明显加快,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
如今,走入绝境的瑞幸又重获新生了,而瑞幸获得的救命钱,来自大钲资本、愉悦资本这两位参与瑞幸融资最早、最多的老股东。
它们经历了瑞幸最高光的时刻,甚至曾期盼瑞幸超越星巴克、抢走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亲眼看到了瑞幸是如何深陷危机,并受到了一些波及。
其中,大钲资本通过提前减持套现进行止损。而愉悦资本则损失惨重,有媒体计算,瑞幸暴雷当天,愉悦资本持有市值一夜损失1.7亿美元。
如今大钲资本、愉悦资本决定再次投资,有些出乎外界的预料。这也意味着,找不到钱的瑞幸,不得不求助于老股东。
另一边,老股东也是各有各的算盘。
大钲资本曾在瑞幸的控制权之争中,顺利主导瑞幸与以陆正耀为首的旧董事会势力进行切割,目前大钲资本拥有瑞幸最多的投票权,它也在此次投资中表示,“继续看好瑞幸咖啡业务模式和长期发展前景。”
可以看出,大钲资本不仅看好瑞幸,也在一步步控制瑞幸,本次投资也是其强化控制权的手段。
而愉悦资本在瑞幸财务造假事件中受到的损失,也使其成为最想看到瑞幸起死回生的老股东之一,本次融资是为了救瑞幸,也是为了挽回曾经蒙受的损失。
瑞幸的未来仍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老股东却不愿它就此消失,于是只能再赌一把。
1、老股东给了“救命钱”
老股东的支援早在3月份便有了迹象。
早在一个月前,瑞幸便发布公告称,已与重要债权人达成重组支持协议,并积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拟通过私募募集至少2.5亿美元。
重组方案显示,瑞幸当时正与一位可靠的投资者进行为期30天的独家讨论,以期通过私募融资筹集至少2.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
现在来看,这位投资人便是其老股东大钲资本。根据协议,除了大钲资本,另一位老股东愉悦资本也已同意通过私募方式购买瑞幸咖啡约1000万美元的高级可转换优先股;在某些情况下,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还可按比例再增资1.5亿美元。
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此前是神州系“铁三角”的两大成员。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愉悦资本创始人刘二海都是陆正耀的长期资本支持者,从神州优车时期便有不同程度的合作,三者也深入参与到瑞幸的发展、资本运作中。
它们也是瑞幸疯狂烧钱补贴背后最重要的资本推手。
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都是瑞幸2018年A轮融资时入场的股东。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6月,瑞幸咖啡获得大钲资本、愉悦资本等机构的2亿美元A轮融资。
2018年12月,瑞幸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大钲资本、愉悦资本继续跟投。
相比愉悦资本,大钲资本的投入资金更多。它是瑞幸最大的机构投资方和A、B两轮领投机构,A轮时大钲资本投资瑞幸1亿美金,B轮时投入近8000万美金。
在瑞幸咖啡本次融资中,大钲资本依旧是最大投资方。
经历多次投资,两位老股东在瑞幸的地位也不断上升。2018年,瑞幸上市后,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分别位列第四、第五大股东,其创始人黎辉、刘二海担任瑞幸的董事。
不过,财务造假事件爆发后,瑞幸一度被称作“以一己之力拖累了整个中概股”,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也曾怕受牵连,而表态“只是投资人,对造假并不知情”。
瑞幸咖啡不再是它们值得展示的投资案例,在官网中被悄悄抹去,“铁三角”也早已瓦解。
图源瑞幸咖啡
新浪微博
曾经在瑞幸上“吃了亏”的两位老股东,却在此时又救了瑞幸一命。
财务造假丑闻事件发生后,瑞幸一直保持着正常的经营,其清算报告中提到,瑞幸在2020年前三季度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维持了双位数的增长。目前的3898家自营商店中,超过60%的商店已在2020年11月实现盈利。
瑞幸依然在中国咖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是它还能吸引投资人的重要理由。
但目前来看,瑞幸没能吸引更多新的投资者,兜兜转转还是只能从老股东处获得投资。这令外界担忧,资本市场对瑞幸的态度并未好转。
2、各有各的算盘
如今瑞幸拿到了新的投资,可以续写自己的故事。而两位老股东的加持,也被外界理解为,瑞幸还未被资本放弃,还有重生的希望。
不过,对于两位老股东而言,救瑞幸也是各有各的算盘。
瑞幸财务造假危机,曾让老股东利益受损。
2020年4月,愉悦资本曾透露当时对瑞幸的投资情况为:愉悦资本二期投资3300万美元,占基金规模的10.3%,每股成本6.68美元;Joy Opportunity投资4900万美元,占基金规模的15%,每股成本11.75美元。
愉悦资本累计投资金额近1亿美元,而刘二海曾公开表示,愉悦资本持有的瑞幸咖啡一股没卖。
如果不想之前的投资付之东流,就不得不救瑞幸。这可能是愉悦资本决定再救瑞幸一次的原因,只要瑞幸起死回生,它还有可能拿到回报。
愉悦资本创始人刘二海,图源愉悦资本微信公众号
作为瑞幸第一大机构股东,大钲资本的考量可能有所不同。
大钲资本曾在2020年多次减持套现。最早是2020年1月8日,瑞幸咖啡完成增发并发行可转债,大钲资本减持瑞幸3840万股,持股比例从14.06%下降至12.15%,套现2.3亿美元。几个月后,大钲资本再抛售4400万股瑞幸股票,持股比例下降到8.59%。
两次减持后,大钲资本自称,已收回当初对瑞幸资本的投资成本。但收回前期投资后,大钲资本的第二只25亿美元的基金,也曾受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影响而暂停筹资。
与此同时,大钲资本从未放弃拯救瑞幸,也在持续谋求自己的地位。财务造假事件爆发后,曾经的“铁三角”就此瓦解,作为老股东,大钲资本也在瑞幸控制权之争中贡献了力量。
2020年7月,陆正耀曾发起股东大会,在辞去自己的董事长职务的同时,也提出免除两个机构投资方大钲资本、愉悦资本的董事席位,并提名了两名新独董曾英、杨杰,他们是陆正耀的“亲信”。
但不久后,大钲资本又发起了一次股东大会,值得注意的是,大钲资本在提交召开大会的信函中还提出了另外两项决议:罢免曾英、杨杰两名独立董事。而改为恢复邵孝恒在瑞幸的董事职位,邵孝恒是瑞幸前独董,也是内部负责调查瑞幸财务造假的核心人物。
这意味着,在瑞幸“内斗”中站在陆正耀一边的董事被清除,而改组后的董事中,以大钲资本为首的投资人派系占据了主导权。
最终经历董事会大换血后,陆正耀失去了对瑞幸的控制权,瑞幸由郭谨一掌舵,但大钲资本却成为最大赢家。
陆正耀失去对瑞幸的控制权是在2020年7月9日,当日,英属维尔京群岛法院宣判,陆正耀在瑞幸的所有股份,包括家族基金,全部遭到清算。
此时毕马威作为清算委托机构将持有瑞幸18%的股权,但其只是获委任为瑞幸咖啡部分股东之清盘人,而非成为“股东”,对所持股份只是暂时接管,以追回陆正耀此前未偿债务。
毕马威之外,大钲资本在瑞幸的持股占比不变仍为7.15%,但投票权上升至43.50%;愉悦资本持股5.30%,投票权为3.22%。
大钲资本由不参与公司经营的外部投资者,转身变成瑞幸拥有最多投票权的股东,也成为了瑞幸的实际控制人。
左二为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图源大钲资本微信公众号
而根据协议,大钲资本在本次融资中将认购总金额为2.4亿美元的295,384,615股可转换优先股,认购价为每股0.8125美元(折合每ADS股6.5美元)。
如交易条件满足并首期2.4亿美元交割,大钲资本在瑞幸的持股将上升为17.2%,在公司拥有的投票权增至45.2%。通过增持股份,大钲资本稳固了自己对瑞幸的控制权。
目前瑞幸的财务造假危机还未完全度过,但大钲资本似乎仍相信瑞幸未来的前景。为其注入资本的同时,大钲资本也在谋求未来瑞幸给其带来更大的回报,但这无疑是一场赌博。
3、瑞幸能翻盘吗?
尽管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各有图谋,但它们愿意出资,也意味着相信瑞幸的前景,也将帮助其走出深渊。不过,瑞幸想要重回巅峰,困难重重。
自瑞幸自爆财务造假后,其疯狂烧钱换增长的模式广受争议,而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作为背后的资本力量也无法逃脱质疑。
争议伴随着瑞幸的成长,刘二海曾提到,他对“烧钱”这事并不是特别在意。烧钱的原因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但怎么“烧”很有讲究。彼时,这句话没能为瑞幸正名,一直以来瑞幸还是被认为是粗暴地用钱砸市场。
无论是瑞幸,还是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都想在一系列丑闻后,重塑瑞幸的品牌形象。
从释放的信息来看,瑞幸似乎也确实在回归理性:不再一味补贴,而强调通过私域社群留住老用户;小鹿茶等新业务要么扩张放缓要么直接暂停;此前一直如飞轮一般扩张的门店,也是暂停多时后才于近期放出新的开店计划。
表面上瑞幸不再是那个曾经手拿大笔融资、四处砸钱的明星公司,但从近期宣布演员谭松韵为代言人、在热门电视剧中植入广告,到重启无人咖啡机“瑞即购”业务,瑞幸依旧不改在营销上砸钱的策略,也试图重启此前被暂停的业务,继续扩张。
身负巨额债务、又无法自我造血的瑞幸,钱从哪里来?
根据瑞幸的声明,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瑞幸咖啡海外债务重组计划,以及履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达成的11.75亿元人民币和解协议。新一轮融资协议的达成,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财务结构,以推进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实现长期增长目标。
目前来看,瑞幸的经营状况较为乐观。根据清算报告中,未经审计最新财务信息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单季收入分别为5.65亿、9.8亿和1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49.9%和35.8%。
但瑞幸还缺乏自我造血的能力。清算报告中瑞幸未公布亏损情况,只披露其3898家门店中,有近60%实现了盈利。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1年2月28日,瑞幸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总额为约7.75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位于国内。此前瑞幸公布业务计划时提到,公司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达到现金流平衡点。
这也意味着瑞幸既缺乏盈利能力,目前现金流也并不充裕。瑞幸还需要资本为其输血。
在与最大对手星巴克的竞争中,瑞幸也还落于下风。
目前瑞幸的门店在国内已经超过星巴克,虽然星巴克于今年加速在中国开店、有赶超瑞幸之势,但此前瑞幸的清算报告也提及,2023年瑞幸的直营门店数能够扩张至4800到6900家。
与其最大竞争对手星巴克相比,两者收入规模相差巨大。财报显示,星巴克2020年全年总营收为235.18亿美元,中国区按四分之一收入计算,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为瑞幸的十倍。
注入资本后,瑞幸也将维持正常的运营,进行小步扩张,但想要与星巴克等竞争对手抗衡,还需要更多资金的输入。
瑞幸依靠线上流量获客,对门店位置的设置往往在商圈、写字楼周边的三流铺位,因此租金成本相对较少,但瑞幸采取用明星代言高调营销的策略、发放大额补贴和折扣的拉新策略,需要烧钱的地方不少。
一直以性价比为优势的瑞幸,需要提高自己的单店收入,优化单杯咖啡的成本模型,以此提高整体营收,而不是单纯依靠开店、补贴、营销去获得增长。
图源瑞幸咖啡微博
对于投资人而言,最希望看到的可能是瑞幸拿出一份真实且可观的财报,而后重新回归美股交易市场。
而近期瑞幸的股价表现也有扭转的迹象。此前瑞幸咖啡正式停牌、退市转到场外交易后,股价虽有所上升,但一直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
一个月前,瑞幸宣布与重要债权人达成重组支持时,其当日粉单市场股价曾大涨49.32%,收于8.72美元。而此次融资消息发布后,瑞幸股价也涨超49%,市值一夜大涨超7亿美元。
目前瑞幸的境况和成绩显然很难让投资人满意,但当咖啡市场已是一片“红海”之时,瑞幸还顶着“中国第一连锁咖啡品牌”的皇冠,短时间内也无人能夺取,它的未来似乎也并非一片灰暗。
瑞幸看起来又获得了老股东的支持,但要翻盘需要的钱远不止2.5亿美元,未来,老股东还会再给它续血吗?它又是否能拿到新的投资机构的资金?
(本文头图来源于瑞幸咖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