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上10点多,李逸看到手机弹出来的消息,立马转发给朋友。他跟朋友说:“终于落定了,明天看看走势,观望一下。”

这是一条关于苏宁易购新发公告的新闻,里面写道:“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拟受让公司16.96%股权。”

李逸是苏宁易购的小股东,今年2月份,他看好深国资入股苏宁易购,于是买入了公司股票。但深国资和苏宁易购的合作迟迟没有推进,他的心也就这样“悬”了四个月。

引入新一轮战投后,苏宁易购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李逸手上的股票也终于解套了。他向市界表示:“后续我还要再观望一下,不过引入战投,对苏宁易购来说,或许是个转机。”

零售老兵的困境

从1990年在南京宁海路开了第一家空调专营店开始,31年来,苏宁的核心业务一直聚焦在零售行业。

在任何一个摆脱了贫困的国家,零售几乎都是规模最大的行业,但往往也是毛利相对较低,而且竞争激烈、“短兵相接”的行业。

一个企业想要在这样的行业谋发展,不仅要打败竞争对手,还要不断自我革新,紧跟上消费者、消费渠道等行业内的变化。

可以说,苏宁在感知零售市场变化方面是很灵敏的。最早创业时,苏宁就是靠着从空调批发到空调专营店,再到综合家电连锁大卖场,一步步转型升级,才发展成家电行业的“实体零售之王”。

上世纪末,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张近东就嗅到了行业可能的变化。1999年,他曾带着公司高管到中关村参观学习电子商务,还做过最早的电器门户网站——中国电器网。

那时我国的电商行业还处于原始启蒙状态,网络、设备以及物流、支付等配套设施仍然十分落后。站在那个时间点,无论是电商从业者还是消费者大概都不会想到,多年之后,电商将彻底改变我国零售行业。

表面上看,电商和传统零售似乎只是渠道的差别,但本质上,电商的发展其实根源于用户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样的背景下,苏宁作为传统零售企业,必须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2010年,苏宁开始大力布局电商,成立了专门做电商的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积极布局电商的思路没有错,10年转型的成果很明显。目前,苏宁易购已经实现线上零售占比70%。

从全球范围来讲,10年时间,一个大型的传统零售商将70%的业务结构变成互联网,苏宁易购的比例是最高的。

转型遇到的挑战同样很大,其中最明显有两点。一是,高流量成本和物流成本摊薄了线上平台收益;二是,苏宁易购和在国外上市的电商企业相比,面临的资本市场规则不对称。

照理说,电商应该是效率更高的渠道,但事实并非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要获取更多流量、形成价格优势,都需要苏宁易购付出大量的引流投入。

之前,苏宁易购收购PPTV以及在体育方面的布局,经常被误认为公司盲目多元化,但这些其实都是为了获取零售流量。

物流成本同样不能忽视。实体零售时代只有大件货物需要配送,但电商时代,无论大件小件都要送货到家,这意味着所有商品无论价值、毛利如何,都要增加物流成本。

引流和物流两项成本压在头上,线上平台的收益就会被大大压缩。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是电商巨头,企业成立短期内也很难实现盈利。

在海外上市的电商平台,经营产品的进销差价已经不是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利用融资资本补贴商户和消费者,获得流量,再利用广告、流量分发的生意变现,才是其商业模式。

但苏宁易购在A股上市,市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盈利。本身的业务需要长期投入,融资相对受限,还要保持盈利,苏宁易购也就只能用自身的资产支撑互联网转型,同时用非经营性收入保证上市公司盈利。

长此以往,苏宁易购也就陷入了主营业务亏损、流动性变差的困境。

积极调整

之前在往互联网转型时,苏宁易购更看重用户数量、规模增长等指标,是一种长期投入的思维。如今,苏宁易购的思路变了。

年初,张近东曾公开表示,除了零售主业之外,该关的关、该砍的砍。苏宁易购开始进行战略收缩,同时注重有质量的增长,在规模和利润之间寻找平衡。

对苏宁易购来说,可能现阶段讲盈利压力会比较大,但方法是有的。做好本地在线化运营,从零售商转型为“零售服务商”,都是可行的路径。

除了苏宁易购自身的调整,这次新新零售基金二期的加入,也会助力公司的转型发展。

根据公告,江苏新新零售基金二期将以5.59元/股的价格,受让苏宁易购16.96%的股权,总的股价转让价款达88.3亿元。交易完成后,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在苏宁易购的持股比例将降至20.35%,苏宁易购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

新战投带着88.3亿元进入,首先能缓解苏宁的资金压力。

2020年年报显示,苏宁易购流动负债合计1246亿元,流动资产总计1075亿元,存在一定资金压力。新战投的加入无疑能缓解这部分压力。

其次,新新零售基金二期的投资人包括华泰资管、阿里巴巴、海尔、美的、TCL和小米等,这些产业投资者和苏宁易购本身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

新新零售基金二期进入苏宁易购后,双方将持续深化在用户、技术、服务、供应链和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合作。

和这些产业投资人合作,将有利于苏宁易购利用31年零售经验积累的商品、供应链、物流等能力,向“零售服务商”转型,同时,提高苏宁易购资产、业务的运营效率从而提升其盈利能力。

除此之外,行业巨头企业投资的基金入股苏宁易购本身就是对苏宁易购的认可,这无疑会提升市场对苏宁易购的信心。

未来,苏宁易购管理层大概率也会出现这些投资人的身影,这样公司治理结构也会更加社会化,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未必不是好事。

10年互联网转型下来,苏宁易购确实面临了不少挑战,也投入巨大,但也并非一无所获。在公司积极调整和战投助力下,苏宁易购终于迎来转机。

核心价值是什么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苏宁31年聚焦零售行业和10年转型互联网的布局,已经内化成了公司自身的能力。

长期积累的商品、供应链能力,以及围绕商品经营形成的强大服务能力,是苏宁的优势所在。拿物流来说,截至2020年底,苏宁易购已经在48个城市投入运营67个物流基地,在15个城市还有17个物流基地在建、扩建。

在此基础上,苏宁易购可以把仓储、配送、服务等赋能给中小商户,从零售商转型成“零售服务商”。2017年孵化的零售云,就是苏宁易购对外赋能的鲜活案例。

数据显示,我国3C、家电等行业至少有40%的市场份额在下沉乡镇市场。虽然市场规模大,但这些地方经营模式落后、常有假冒伪劣产品、数字化能力低,导致门店经营不善,同时消费者也得不到很好的消费体验。

苏宁零售云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它是开放的一站式零售解决方案,是县镇智慧零售服务商,帮助传统门店实现低风险数字化转型。

苏宁零售云的具体思路是,与已有的实体店合作,由苏宁易购对县镇原有的门店进行优化升级,提供品牌形象、供应链、货源、物流售后、IT系统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加盟商承担租金、装修、员工等方面的成本。

加入零售云,给县镇原有的从业者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

数据显示,零售云加盟商一次性投资25万-35万元,门店主营商品可从200个SKU扩充至17000+个SKU,线上更可共享苏宁的700万个SKU商品,单店年营业额可达300万元以上,平均毛利率超过17%。而升级改造后的门店,平均月收入30万元以上,资金周转率提升5-6倍,订单量提升4倍。

零售云打通了供需两端,让创业者“省心做老板”的同时,也将苏宁易购的品质商品与服务下沉到县镇,实现了平台、加盟商、消费者多方共赢。

苏宁零售云已经成为苏宁易购各类新业态中发展最迅猛、最成熟的新物种之一,也是苏宁易购赋能能力的核心体现。

除了商品、供应链、物流、数字化能力等长期积累的零售能力外,苏宁易购的线下实体店同样有价值。

在讲究线上线下融合的当下,苏宁易购实体店网络覆盖全国,拥有苏宁家乐福社区中心、苏宁百货、苏宁零售云、苏宁红孩子、苏宁极物等各类门店,可以做到全场景覆盖。

截至2020年底,苏宁易购拥有各类自营门店2649家,加盟零售云门店7137家。

(广东佛山,苏宁易购门店)

过去,传统门店的价值容易被忽视,但如果把互联网运营和实体开店相结合,打造成全新的智慧零售门店,就会让实体门店拥有更大的价值。

国家工商总局曾公布过一项数据,2008年到2013年“夭折”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6.1年,其中,零售行业“死亡率”最高。苏宁能在零售行业坚持31年,在门店、商品、供应链、物流等多方面积累起来的能力毋庸置疑,这也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对苏宁易购而言,眼下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盘活自身核心价值,换取盈利。这次新战投入场,将是个不小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