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月市值蒸发1577亿,与美的集团的差距越拉越大,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跨界错了吗?

董明珠离她的造车梦又近了一步。

8月31日中午,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以18.28亿的底价拍得珠海银隆30.47%的股权,再加上董事长董明珠17.46%的个人持股投票权委托,珠海银隆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这次珠海银隆股份的拍卖,是对五年前董明珠未竟的造车事业的延续,也是格力电器“跨界”转型路上的重要一刻:本来看似已经失败的“跨界”造车,现在又有了一丝新的希望。

回顾最近这几年,董明珠和格力电器沉迷“跨界”,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再到芯片,尝试并不少;然而,屡次的“跨界”转型尝试并未给格力电器带来太大的改变,反倒是让其与美的集团的差距越拉越大。

那么,这次续上的“跨界”造车转型,又能让格力电器掀起多大的浪花呢?

从手机到芯片,跨界的董明珠

“跨界”与转型,是近来年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高频词和关键词。

关于董明珠和格力电器“跨界”的一切,都要从2013年董明珠和雷军的“10亿赌局”开始说起。

2013年,格力电器凭借着领先的空调技术稳坐国内空调行业第一的宝座,彼时的董明珠意气风发。而2013年小米才刚刚成立3年时间,相比于董明珠而言,当时的雷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董小姐扳手腕。

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上,同获“年度经济人物”的雷军和董明珠居然打起了赌:5年后,小米的营收能否超过格力,赌注是10个亿。

风头正劲的董明珠并没有将小米和雷军放在眼里。当大家都以为这不过是董明珠随口一说,想不到格力电器居然真的做起了手机:2015年,格力电器发布了第一代格力手机,售价1600元。

不过,虽然格力电器做空调技术一流,但第一代格力手机发布后销量惨淡。随后的第二代、第三代格力手机都没有掀起太多的风浪,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了格力手机的踪影。

而自从“跨界”做了手机之后,格力电器和董明珠便开始频频尝试“跨界”转型:先是在2016年,试图以130亿收购珠海银隆100%股份,“跨界”转型新能源汽车;再是2018年,宣布投资500亿进军芯片行业。

不过,这两次转型也都是差强人意,收购珠海银隆一事在当时被多数股东反对,最终不得放弃,两年后,珠海银隆更是爆出了工业园区停工、供应商被拖欠款项等新闻,芯片领域,虽然目前部分芯片已经用到了空调上,但市面上却还未见到格力电器的芯片批量供应。

空调仍是营收“大头”,与美的差距越拉越远

对于董明珠和格力电器为何要跨界?因为当时的格力电器单一化过于严重。

据媒体报道,在2013年时,格力电器80%以上的营收都来自于空调,有着严重的“空调依赖症”;而当时美的集团已经开始了多元化转型,除了空调之外,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具都做得有声有色,迫于形势压力,格力电器才搞起了“跨界”,希望通过“跨界”实现多元化转型。

不过,虽然经过了多年的“跨界”转型尝试,但格力电器的转型却并不成功。

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为920.11亿,其中空调的营收为671.94亿,占收入比例的73.8%;其他电器的营收为201.2亿,占收入比例的22.1%,空调仍是营收的“大头”。

而且,在经过了这些年的“跨界”折腾后,格力电器逐渐掉队,与美的集团的差距是越拉越大。

具体数据方面,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实现营收1748.47亿,几乎是格力电器的两倍;市值方面,截至9月4日,美的集团的总市值为4890亿,而格力电器的总市值为2442亿,美的集团的市值刚好是格力电器的两倍。

格力电器“跨界”转型这条路,真的走对了吗?

截至9月4日,格力电器的最新股价为40.59元,较去年12月最高点66.79元已经下跌了39.22%,市值也蒸发了1577亿。

无论是从股价表现来看,还是从和美的集团的差距来看,近年来格力电器“跨界”转型的这条路,其实走得并不好。

“跨界”,则意味着新的开始,除了有充足的启动资本以外,“跨界”既无法使用自己在本行业积累的经验,也更容易受到“经验主义”的拖累,所以许多企业的“跨界”转型都是以失败告终。

而格力电器也是如此,虽然在空调行业已经是龙头,但无论是手机、新能源汽车还是芯片,格力电器的身份都只是初学者,自然失败的概率就非常高。

对比同行,相对于“跨界”转型,纵向发展、产品多元化这条路,恐怕更加适合。

从数据来看,在2010年时,美的集团的营收“大头”也是在空调,但在2010年之后,美的集团开始多元化转型,如今美的集团的营收更加均衡,从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暖通空调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3.96%,远低于格力电器的空调占比。

从此来看,如果格力电器想要重回正轨,想要缩小和美的集团的差距,真正需要去做的是产品多元化。虽然拿到珠海银隆的控制权,让其转型造车有了希望,但未来如何恐怕还是时间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