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7日,“史上最偏沉国庆档”收尾。
今年国庆档七天假期共产出票房43.89亿,虽未能打破2019年国庆档纪录(44.66亿),但连续6天破6亿,档期内大盘三度逆跌的成绩,已经让今年国庆档成为内地影史的传奇档期。节后累计票房前三的影片分别为:《长津湖》(34.34亿)、《我和我的父辈》(10.58亿)、《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4532万)。
2021年国庆档,电影数量较往年有增无减,但类型丰富程度明显不及往年。第一梯队的两部主旋律收获颇丰,贡献了九成以上的票房;第二梯队的青春片和动画片,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没有“黑马”诞生。
资本撤离影视行业,影市需要大片提振信心,将流失的观众拉回影院。观众虽然选择变少,但还是保持了基本的观影热情。
影院中放映的《长津湖》中,第七穿插连最终消灭了美国“北极熊团”,但电影产业仍然在等待全面复苏。
国庆档影片的品质如何?
今年的国庆档,两部主旋律的表现是对新主流大片票仓的一次检验。
《我和我的父辈》延续系列的拼盘结构,四位导演掀开四个时代篇章。什么是父辈,什么是父辈的精神,四位导演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吴京用牺牲完成了战士的荣耀;章子怡借父辈的献身精神给儿子上了一堂死亡教育课;徐峥带来一个平凡的父亲浸泡在市井中的小人物精神;沈腾用科技架起了一次父与子之间的平等陪伴。
从战争年代到建设年代,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我和我的父辈》比《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水平略逊一筹,因而票房也不及前作。
《长津湖》则是以个体的视角来表现战争。三大导演各显所长,开篇陈凯歌用生活细节和诗意景象来展现人物;继而林超贤火爆的军事动作戏让观众大呼过瘾;最后是徐克的影像美学把电影推向高潮。
影片借少年伍万里(易烊千玺 饰)在战争中的蜕变,还原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东线战场,歌颂了英雄的情怀,也反思了战争的残酷。
近年来国庆档的主旋律电影,阵容和场面都不断升级,但全面和局部的整合,仍然是个难题。《长津湖》也存在宏观面没有讲清楚,微观线叙事不完整的问题。
如何把革命精神与个人故事融于一炉,如何实现个人视角和历史叙事之间的平衡,创作者还需努力。
国庆档中的青春片和动画片,质量上参差不齐。
《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居票房第三。该片改编自郑渊洁经典童话《罐头小人》,原著最早创作于1984年。这是献给孩子的电影,也是成人观众的一次童年回忆。
电影探讨了教育行业永恒的难题,表面上看是“唯分数论”和“全面发展论”的博弈,本质上是对现实社会中爱与个性、自由与想象流失的反思。多年不读童话的观众,还能感受到来自郑渊洁的温柔一刀。
《五个扑水的少年》作为唯一一部青春片,是套用日版电影公式的及格之作。励志的运动少年好笑又养眼,虽然结尾的说教让人如坐针毡,但整体还算是国庆档的一股清流。
《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虽然吸引了一部分怀旧观众,但是却拍成了老片段拼凑的加长版PPT,不仅浪费了关注孤独老人的立意,还陷入炒冷饭的尴尬之中。
另一部动画片《老鹰抓小鸡》的内容庞杂,想阐述种族平等的主题,却缺少统一的剧情主线。一眼望去,造型与“愤怒的小鸟”高度雷同,让人分不出来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动画。还有一部《拯救甜甜圈:时空大营救》,上映后反响平平。
从近来的态势看,我们的动画电影已兵分两路:一类是重工业的传统IP改编作品,比如《白蛇2:青蛇劫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另一类是国内资本+国外主创团队的中小体量影片。问题是国外主创不能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弄不好就是四不像。
一家独大拉动大盘上行
《长津湖》票房一枝独秀,“京玺组合”的号召力不言而喻。吴京以国庆档两部电影中的劳模表现,成为继沈腾之后“200亿历史第二人”。《我和我的父辈》相比起系列前两部31.36亿和28.3亿的成绩差距甚大,截至发稿时堪堪破了10亿元。
两部头部影片观影总人次突破8000万,每天排片相加达到7成左右,为市场贡献了超9成票房。在两位重量级选手身后,小体量电影难逃陪跑的命运。
回顾今年的暑期、中秋两个档期,票房都不如人意。暑期档三个月总票房仅73.81亿元,相比2019年的177.77亿元下降58.5%,是2014年以来表现最差的暑期档。中秋档同样不尽人意,3天假期总票房近5亿,相较于2019年的7.97亿,下降了37.3%。
对于电影院来说,春节之后陷入亏损,就等着国庆档解燃眉之急。这是2021年最后一个长假,业内希冀国庆档能激发观影热度,提振士气,让更多大片有信心进入后续市场。
《长津湖》不负救市的众望,9月30日上映日票房1.4亿,第二天票房超4亿,其后连续逆跌到10月6日已超过5亿。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总票房可达54亿元,而《我和我的父辈》则会有15 亿元的总票房。
票房冲高当然是好事,不过也要看到,今年的实际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千多万,47元的平均票价高于去年的39.7元和前年的37.7元。这也揭示了高额票房的一个重要推手是票价上涨。
观影人次的减少,除了受疫情的影响外,也体现了国庆档影片在内容吸引力上的不足。档期内除了战争片、献礼片和低龄向青春、动画外,没有更多类型的影片可供选择。
原本曾经有意在国庆档出马的《十年一品温如言》和《铁道英雄》,最后时刻都选择了撤档。这样的市场格局让人不免叹息。
什么是真正的回暖?
受疫情的影响,中国内地2020年电影总票房比2019年缩水了68.2%。但也正是在2020年,电影票房斩获204.17亿元,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今年春节后电影市场不振,也有疫情作祟的原因。电影制作周期普遍在1年半左右,2020年以来,行业都处于疫情的震荡里,停工停产导致总量供给不足。而且大盘低迷,多部片子票房不及预期,有些片方没有信心将手中的影片拿出来。
看看去年的数据,今年的国庆档格局也不意外。去年《姜子牙》《我和我的家乡》两部大片占去了票房的大头,《急先锋》《一点就到家》看似补充了市场,各自有各的类型卖点,但在大片挤压下,最终也只有三亿左右的票房。
国庆档到来之前,抢档、改档、退档的影片不在少数。
单片或是单一类型片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全面回暖。《长津湖》虽然已经打破了诸多纪录,但一花独放不是春。
战争类型片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投资高,长线回报率低,还容易陷入创作争议。《长津湖》之后是否还有人敢于“豪赌”这一类型,不好说。
《我和我的父辈》这类拼盘电影也出现了疲态,虽然娱乐性和宣教功能结合得不错,但是对人物的挖掘止于浅层,成色上仅为合格的商业电影,后劲堪忧。
当下,正是需要优秀的大片、小片共同出击,扩充市场的时候。但事实却是尚可一战的影片数量在减少。再加上其他娱乐方式的强力上位,观众的注意力被分流,行业的全面复苏并不乐观。
近两年来,疫情的侵扰和行业的下行之势,让资本和电影的关系进入了冰河期。头部体量的重压,中体量的缺席,小体量的不成气候,造成了这个“史上最偏沉国庆档”。要让观众重回影院,需要更多国产中大体量电影的全线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