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

“三年前,刚开始做科技日的时候,没有人相信我们。”何小鹏说道。

10月24日,在第三届“1024小鹏汽车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虽然拿出了超级补能、智能驾驶两大布局计划,但外界的关注度却聚焦在了发布会后半部分——关于“智能机器马”、“飞行汽车”的畅想和量产计划:机器马将在明年进行两次迭代、第六代飞行汽车将在2024年量产。

在聊这些还只存在于PPT上的新颖名词之前,我们不妨聊聊“科技”这个词。

最近上映了一部科幻电影——《沙丘》,其故事背景设定在遥远的10191年。在这个宇宙发展过程中,人类开发出各种人工智能和机器以替代人类完成工作。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逐步取代并奴隶了人类。在一场“人类与AI的大战”之后,人类禁用了AI。最终,人类步入“高科技、低文明”的时期。

《沙丘》故事设定的前半段,似乎正在发生。

在采访中,何小鹏预测,人工智能将会触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启动键——“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有核心的变化,一个是能源,一个是使用能源的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煤炭的使用,蒸汽机出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和汽油的使用,出现了电动机跟内燃机。第三次工业革命,我认为最主要的能源是数据,最主要的引擎是芯片。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的事情就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

至于这场工业革命的结果如何,我们尚不可知。但何小鹏坚定地认为,在这个阶段,小鹏应该去探索一些超常规或者超认知的事情。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探索可能带来的失败”时,何小鹏告诉虎嗅:“既然探索,一定会有失败,如果不会失败就不叫探索了。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都想做更好的东西,而不是想做只是赚钱的东西。”

一、探索,要走在规则的前面

在谈到为何要做创新性的探索时,何小鹏说:“就像我1980年,坐在一辆Bluebird上,我觉得为什么30年车没有巨大的变化。我们如果再去造一个也没有巨大变化的车,只是追求它的设计、定位、价格的差异,那我们创业干嘛?我创业就要做不一样的事情。”

诚然,小鹏汽车这家公司从诞生之初就备受争议,不止是小鹏这个品牌名,更多的议论是在产品上一些激进的做法。最早在第一款产品G3车型上,小鹏就做了开创型功能的探索——放置在车顶的摄像头,不过后续车型将该功能彻底取消。

小鹏G3的车顶摄像头

之所说“开创”,主要是因为,一开始没想好以后它能起到多大作用,或者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释放价值。但还是先把有趣的产品做出来,再看如何应用好它。

这种“先做出来再看”的工科男思维方式,随处可见。

在发布会上,何小鹏聊到一个特别小的功能——流媒体后视镜,它将融合自动驾驶感知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多行车信息。

这个概念并不新鲜,在诸如奥迪e-tron、本田Urban ev等车型上,出现过替代传统后视镜的摄像头后视镜,通过外部摄像头给车内的小屏幕实时传递后方道路环境。但因为法规条件不允许,这些车型进入中国市场后都更换了传统的后视镜。

既然法规不允许,为什么小鹏汽车还要做呢?

其实,开发这个功能,是因为有一位汽车行业内的领导向何小鹏提议:既然车做得那么智能为什么不取消传统的后视镜?何小鹏说,担心过不了法规要求。而这位领导很官方的回复了他:“你先做嘛,做出来再谈如何合规。”于是,何小鹏就把这话听进去了,更重要的他想付诸实际,要把它量产出来。

探索的过程是漫长且艰苦的,而何小鹏最强调的是节奏感,尤其是在智能驾驶上的探索。智能驾驶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落地场景,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数据,而且是真实的驾驶数据。相比前两年的1024科技日,在PPT上谈“自动驾驶”。今年,汽车销量日益看涨的小鹏更有底气了。

在今年9月销量破万辆后,小鹏在2021年内已累计交付了56,404辆新车。这背后,具备高速NGP(导航辅助驾驶)和VPA停车场记忆泊车功能的XPILOT 3.0激活率达到59.29%。

高速NGP里程在2021第三季度渗透率达到60%——这意味着,在道路条件允许的路段下,用户每行驶100公里,就有60公里是由NGP来完成驾驶的。

站在数据积累之上,小鹏希望探索更多场景的智能驾驶。

之前,小鹏做的是“家、停车场场景”的记忆泊车,以及“高速场景”的高速NGP。这两个场景都是相对简单的,前者是低速封闭道路,后者是高速封闭道路。只剩下一个最难的城市场景,即可拼接成,完整的端到端出行场景。按照何小鹏的说法,基于激光雷达车型P5的XPILOT 3.5硬件,到2022上半年,可以在部分城市开放城市NGP功能。

而对于“泊车+城市+高速”的全场景智能驾驶落地时间表,何小鹏也希望把节奏感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要看落地的质量,比较好的落地我认为到后年,很好的落地我认为到2025年、2026、2027年,完全的落地可能要2030年以后。”

那么最近的一个大台阶,是在2023年上半年,小鹏将推出XPILOT4.0硬件,包括两颗Orin-X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提升至508TOPS,增加800万像素前视双目摄像头;290万像素侧视摄像头(含前后左右),以及高度集成、可拓展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单看XPILOT4.0的硬件指标,在业内其实并不算高。就拿前两天亮相的威马M7来说,它采用三颗激光雷达+4枚Orin-X芯片+7颗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的顶级配置,而且量产时间就在明年,2022年内。像蔚来ET7、智己L7都号称有1000+TOPS的算力。

小鹏之所以在硬件的选择上没过于激进,大概率也是和研发节奏有关。根据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公布的预测显示,小鹏在2022年底将累计1.2亿公里高速NGP里程,3500万城市NGP里程,以及90%覆盖率的停车场记忆泊车。

本质上,只有当自动驾驶的底层硬件无法承接算法时,就需要引入更高算力的平台、更强感知能力的传感器。那么,数据和算法,是小鹏汽车掌握节奏感的核心要素。

而何小鹏嘴里常说的节奏感,大致可以理解为前面提到的:“先做了再说”。

二、用造车思维,造“玩具”

如果说,机器马是给小孩的玩具,那么,飞行汽车就是男人们的玩具。

机器马来自于一家叫“鹏行智能”的公司,飞行汽车则来自于“小鹏汇天”,不仅名字里都带“鹏”,而且两家公司都是由何小鹏本人与小鹏汽车参与投资的,都属于小鹏汽车的生态企业。

谈到生态,可能大家都会想到小米。与在智能硬件上构建生态有所不同,何小鹏认为,“在交通领域很难,所以我们会走一条新路,不是一样的路。”但具体是什么方式,在采访中他并未透露具体细节。

但从现阶段看来,小鹏对生态企业做得更多的事情,一是技术共享、二是投资。

比如,何小鹏就说:“机器人的自动驾驶是从小鹏剥离出去,他拥有小鹏这边的代码,要不然他不可能那么快做,必须踩在肩膀上做。”另外。在动力、材料学方面,与小鹏汽车都有深度的联动。

实际上,机器马的运动,可以理解为复杂度远超汽车的“无人”驾驶,也会涉及与汽车自动驾驶一样的,感知、决策、执行的几大关键环节。

比如机器马,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组合的感知系统,获取更开放、三维、多细节的环境。但它面对的不再是标准化的道路,而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屋内、小区等复杂环境。路径规划也从2D升级为3D,除了前后左右,还要感知更复杂的地形,比如上楼梯等。

延续了造车的节奏感,明年,鹏行智能的机器马将进行2次重大产品迭代,在应用场景和技术应用上会有更多的变化,甚至可能机器马的形态上也会有所不同。

何小鹏还说:“大家看到的东西很难跟小鹏关联,但是三到五年后小鹏做的事情跟四到五年后他们做的事情就产生了更多的关联,那时候可以看到一些比今天酷10倍的事情。”

最酷的东西,总是压轴的,但也是最烧钱的。

何小鹏在发布会现场还展示了,第六代飞行汽车的设计版——将采用创新设计的机臂、桨叶折叠系统及锁止机构,实现陆行、飞行不同应用场景间自动切换。至于六代飞行汽车的价格,何小鹏透露,将把售价控制在100万元以内。

在车身方面,用碳纤维、航空铝材、镁合金及特殊玻璃等材料,采用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倍率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电驱,及通过机械结构集成设计减重,相比小鹏P7减重幅度达到接近50%。在操控与交互方面,它将在飞行过程中采用与方向盘解耦的单杆操作方式,陆行时使用方向盘,飞行时单杆操作,飞控系统会辅助驾驶员执行驾驶意图,降低误操作影响,让每个人都可以轻松上手完成飞行。

对飞行汽车的迭代速度之疯狂,甚至超越了造车。

从2016年最简易的单人原型机,到今年第五代的旅航者X2,小鹏的飞行汽几乎保持着每年一迭代的原则。第五代产品,已经用上了在纯电动车上才刚开始普及的400V高压平台,并采用4组电池包互为备份,4轴8桨双电机冗余设计。其最大航速130km/h,最大起飞重量710kg,载重200kg。

在投资创新事物这件事上,何小鹏相当坚定。在采访中他表示:“我们将来可能会有轻度投资企业。生态企业我们是希望能够在小鹏的战略跟产品定位上去做的,并且,小鹏会帮助他们做制造、销售。在这些企业,小鹏汽车跟我个人都会投资,这样他们才有比较充足的资金。“

就在5天前,小鹏汇天刚宣布完成超过5亿美元A轮融资,投前估值超10亿美元。IDG资本、五源资本及小鹏汽车领投,红杉中国、钟鼎资本、GGV纪源资本、高瓴创投以及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跟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机构大多曾参与了小鹏汽车的投资,也一直陪伴着何小鹏创业长跑。

何小鹏如是说道:“如果在前几年,没有人敢在这样一个困难、高投入、长时间的产品做投资,在硬科技、工业4.0的背景下,很多的风险投资者开始把它作为一个更重要的赛道,我们才有机会。”

虽然飞行汽车在全球都面临着监管难题,航线如何设定、驾驶本如何考取、事故责任如何认定等等,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但监管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玩家增多、资本涌入、市场环境成熟,政策会逐步开放。这与小鹏在造车、造机器人的节奏把控上几乎一致。

而对于这款售价不到100万的飞行汽车,何小鹏对团队下达硬目标直指量产。虽然团队内部并不希望把量产时间表和售价提前透露出来,但何小鹏执意要在这次发布会上宣布。在演讲的最后,何小鹏斩钉截铁的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飞行汽车的量产。”

写在最后

与特斯拉办“AI DAY”活动类似,小鹏汽车的1024科技日似乎是在帮助企业撕掉“车企”的标签。外界可能会解读,是因为大批传统车企巨头在智能化上大力转型,使得小鹏汽车的先发优势逐步失效。但何小鹏认为,外界看到的只是表象。

“形神髓,形就是你看的东西,髓是你骨子里面的骨髓,小鹏骨子里面是一家科技企业。每家公司骨子里的文化跟思考、定位决定了将来的中国战略、全球战略的差异,这比道还更底层,这是一家公司的DNA。”何小鹏说道。

至于,在当下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把精力投在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机器人、飞行汽车上面,何小鹏的回答显得有些大格局意识——

“最近200年,全球生活的改变来自于科技,科技改变的先驱在于科技跟交通的组合,没有飞机,没有乘用车我们今天的生活会差很远,互联网也是一种数字的交通。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行是基础,满足了生理需求之后,比如吃得饱、穿得暖,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还会做一些事情。”

对于那些质疑声,可能从来就不是何小鹏所关心的。他说:“我们在三年前刚做科技日的时候没有人相信。首先要让我们自己相信,然后坚持做,然后逐步有一部分朋友相信,然后更多朋友,逐步把我们的东西说了,并且说到做到。说到做到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是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很多年的耕耘。”

何小鹏更关心,创业的节奏是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