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当年李一男在离开华为前,曾与任正非有过一段言辞激烈的对话。
任正非直指李一男怒斥说:“华为总裁你都不愿当,非要造反么?”李一男也对着吼起来:“你说对了,我就是要造反!”躲在门外的华为高管听得瑟瑟发抖,从来没见过华为“一号人物”和“三号人物”这么大动干戈。
也许这段对话是假的,但这件事却是真的。很快,在“欢送宴”后,李一男正式离开了华为。也开启了华为成立30多年的时间里,代价最为惨痛的一次“内战”。华为失去了一个天才,任正非失去了李一男。
曾有华为研发部门的员工评价李一男,他少年得志,堪称“技术鬼才”,但态度蛮横,不顾及别人的面子,张口闭口就是“我要裁掉你”,和任正非很像。这个曾与任正非亲如父子的“华为少帅”,为何会离华为而去,为何最后又会被华为“围剿”呢?
一方面和任正非的决策错误有关,另一方面源于外资势力的侵蚀。
一、一个“错误”的决定,任正非“送”走了李一男
2000年,是华为实施“IBM化改革”的第二年,为了更大范围地尝试西方管理模式,同时也为了简化华为内部冗杂的组织结构,任正非开启了华为“内部创业计划”。 当时,随着华为连年在国内市场的不断攻城略地,内部一些老员工们出现了消极怠工、人浮于事的现象,任正非希望效仿美国通用电气、杜邦、3M等大公司的内部创业模式,激发团队斗志。任正非曾表达过,当年国内通信行业的创业公司不如美国多且精,华为自然也没有办法像美国思科那样通过收购壮大自己。与其强行吸收合并,不如向外分散。在这些分散出去的公司,华为会给予资金、产品、政策上的支持。比如一个员工如果半年内创业失败,都可以回到华为,且职级待遇不变。
李一男就是选择在这个时点出走的,当时华为内部期刊上登了李一男的《内部创业个人声明》。与官面上的为“华为开枝散叶”不同,李一男离开有两个真实的原因,其一是任正非为培养他的全面能力,将他从华为的中央研究院调往了市场部,李一男认为这是被边缘化,“变相削权”。其二是李一男与华为另一位研发高级副总裁郑宝用矛盾升级,无法磨合。
李一男走后任正非非常痛苦,不只是华为失去了一个天才,任正非更是失去了一个“干儿子”。李一男1992年入职华为,在25岁的年纪成为华为副总裁,华为的C&C08万门程控交换机、GSM、CDMA、全球扩张计划等关键战略决策,李一男都是核心决策人员,甚至有些方案直接由他拍板定夺。华为的副总裁有100位之多,李一男无疑是最闪耀的一个,任正非更是待他如亲儿子。
任正非发起内部创业,原本是要将一些“动力不足”的创业元老请出公司,没想到走的却是李一男。任正非事后痛苦不已地说:“该走的没走,该留的没留”。自此,任正非也患上了抑郁症,凌晨睡不着就打电话给“华为女皇”、时任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倾诉,任正非知道这是病,但他只能这样排解。
二、 谁是华为真正的敌人?并非是李一男
2000年,30岁的李一男带着价值1000万元的分红和设备创办了港湾网络。在创业之初,李一男和华为签了“君子协议”,只做华为的代理商,不涉及关于相关产品的研发,不和华为展开竞争。起初,李一男的确做到了。当华为还在争取电信运营商,并在国际上与思科争夺高端市场的时候,港湾网络采取了当年任正非使用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集中力量投入数据网络设备领域,并快速占领了国内中低端通信设备市场。
2001年,成立仅仅一年的港湾网络年销售额达到了1.47亿元,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华为的产品分销。此后,港湾网络几乎每年翻一番,2003年收入已超过10亿,业内堪称“小华为”。
随着业务的扩展,港湾网络的业务范围不可避免地和华为产生了冲突。此时以美国华平资本和龙科创投为代表的海外资本携带巨资向李一男抛出橄榄枝,愿意投资港湾网络6100万美元。不满足活在华为的“影子”下的李一男,答应了。
有了西方资本的加持,再加上李一男对华为产品的优缺点都非常清楚,李一男开始自大起来,认为自己的才华是被华为掩盖了,于是决定自己做技术研发,将此前与华为签订的君子协议抛在脑后。李一男开始不断挖华为的墙角,华为市场部门的副总裁彭松、华为数据通信部门的总经理路新等许多高管都在李一男的“利诱”下进入了港湾网络,并且前前后后还有100多名技术人才和市场销售精英被挖到港湾网络。
与此同时,李一男还买通了华为的研发人员,这些人员并没有从华为跳槽,而是留在华为,为港湾网络提供华为相关的产品研发信息,并且还避开了港湾网络的相关领域。而且港湾网络还照搬华为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定位,甚至连上下班时间都和华为一模一样。很多一直和华为合作的客户,也将订单转给港湾网络。
李一男的行为产生了蝴蝶效应,华为内部弥漫着歪风邪气,许多从华为离职创业的人开始效仿他的行为,窃取华为的技术和商业机密。同时,华为也处在风雨飘摇中,核心人才李一男的出走,“二号员工”郑宝用也被查出脑癌需要到国外进行治疗,任正非则因为癌症刚做完两次手术。而中兴等强敌也步步紧逼,思科也对华为发起了诉讼。
但为何在此时,任正非却成立了“打港办”,要集中力量扼制港湾网络呢?
三、华为的反击战
当初为了和华为正面对决,港湾网络在吸收风投资金后便开始了急速扩张,不过由于多线作战,很多产品不赚钱,却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很快钱不够烧了。2005年3月,TVG投资、淡马锡控股和港湾原股东华平投资、龙科创投被李一男说服,再次注资3700万美元,为了能够冲击上市,李一男再次答应了。不过代价是港湾要让出50%的股权,以及李一男所有从华为带走的研究成果都要与外资共享。
而这却触碰到了任正非的“逆鳞”,任正非并没有打算给港湾网络留下任何机会。“打港办”由孙亚芳亲自领导,集中华为全部火力“围剿”港湾网络,目标就是阻击港湾网络的上市计划。
孙亚芳采取了3步走:
第一、补充弹药:
华为出售了子公司安圣电气,获得了7.5亿美元的现金支持。
第二、抢夺项目:
只要是港湾网络参与的项目,华为的报价都会更低,甚至可以不赚钱,并且还规定:办事处把订单给其他企业没关系,一旦给了港湾网络,那负责人就地下岗。
第三、动摇敌心:
“打港办”开始高薪挖走港湾网络的研发人员,并表示只要港湾员工回流到华为,官升一级,薪酬上调。
面对上市受阻,再加上风投机构急于套现获利的压力下,李一男决定将港湾网络出售给西门子。2005年9月,西门子派出团队进驻港湾网络洽谈收购条件,然而华为的反击非常快,在当月就向港湾网络发出律师函,指控其侵犯了华为的知识产权。为了不影响当时与诺基亚在通信业务上的合并,西门子开始低调处理港湾网络的收购事件,并逐渐退出。
2006年,穷途末路的港湾网络被华为以17亿元收购,李一男也重新回到华为。在回归仪式上,任正非对着李一男和曾经出走华为的旧部坦言,这几年的对抗大家都有苦衷,而西方资本是这场“华为内战”的始作俑者,为了窃取中国20多年积累的通信技术,他们不择手段。
四、结语
与网络上很多传闻不同的是,重回华为的李一男再次被任正非重用,作为首席电信科学家会见来自全球的重要客户,甚至领导了华为手机芯片的研发。虽然两年后李一男再次离职,不过再没有进入与华为正面竞争的公司。
无论是“叛将”,还是“旧部”,李一男对华为的贡献足够了,惩罚也足够了。一路走来,李一男有自己的绝顶聪明、恃才傲物,也有被名利蒙蔽的双眼和被资本捧杀的欲望。
不是当事人,我们无法评述当年李一男的“走出华为”和“对抗华为”的对与错,但至少有一条经验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境外资本的目的都是掠夺,尤其是当“中国制造”屡屡打破外国技术垄断的今天,我们更要认清这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