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pexels

生鲜电商行业,最近不太平。

头部几个玩家在亏损200亿后,迎来新一轮裁员潮。近日,有叮咚买菜员工在社交媒体透露,公司开始大裁员。这位员工提到:采购部门裁员50%,算法部门裁员30%,运营部门裁员30%,招聘部门裁员10%-20%。

接着,又有美菜网员工爆料,公司裁员40%,甚至总部搬家。

对上述裁员消息,美菜网暂未回应,但是叮咚买菜已经表示,公司各项业务均正常运转,个别岗位变动属小范围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像很多生鲜电商玩家一样,叮咚买菜都经历了一个繁荣时期。然而,在繁荣背后却是巨亏危机。2019年,叮咚买菜的净亏损为18.7亿元;2020年净亏损为31.8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总数达56亿。自2019年-2021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累计亏损超106亿元。同时,股价也萎靡不振。叮咚买菜发行价23.5美元,截至发稿前仅为8.58美元,下跌接近2/3。

和叮咚买菜同为难兄难弟的是每日优鲜。据媒体统计,自2018-2021年上半年,每日优鲜累计亏损88.34亿。考虑到每日优鲜成立比叮咚买菜更早,双方亏损程度或许不分伯仲。每日优鲜上市首日开盘价报10.65美元,当日下跌18%,截至发稿前仅为4.40美元,不及当初一半。

在业内人士看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之所以难盈利,是因为其前置仓模式。盒马CEO侯毅曾称前置仓是伪命题,他认为前置仓模式有三个问题,客单价上不去、损耗率下不来、毛利率难保证。

生鲜电商是一个万亿市场,但是,不断下滑的增长曲线也让人难以保持乐观。对“叮咚买菜们”来说,活下去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上市一年,裁员上万?

上市不到一年,叮咚买菜就陷入裁员风波。

近日,有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用户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透露,公司已经开始大裁员。这位员工提到:“采购部门裁员50%,算法部门裁员30%,运营部门裁员30%,招聘部门裁员10%-20%。还有员工表示,相比公司巅峰时,人员少了上万人。关于裁员赔偿,有叮咚买菜员工提到,补偿金额并不多,只有N,没有N+1。”

在一些叮咚买菜员工的表述中,这次“裁员事件”来得很急。有员工称,“上午还在工作,下去就被谈话签字离职。”还有员工提到,“不少试用期员工被裁,试用期6个月,在最后一个月裁员,公司想不给补偿或者少补偿。”

其实,早在12月底,就有叮咚买菜裁员消息传出。“叮咚买菜开始了,技术岗裁员20%,立马走人给N赔偿。”

不过,在近日再次爆出裁员消息的当日,一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公共关系经理 ”的用户评论称,“公司运营正常, 无裁员计划和指标。部分岗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正常有序调整。”

这位“叮咚买菜经理”的言论,却让网友更加认定所谓的“有序调整”只不过是对于优化员工的另外一种表述。

裁员风波爆出之后,叮咚买菜相关部门也对媒体表示,公司各项业务均正常运转,个别岗位变动属小范围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但据《华夏时报》报道,多叮位咚买菜员工对其表示,自己并不认同公司回应的说法,并称裁员消息属实。

除了扑朔迷离的裁员消息,叮咚买菜还被爆出强制给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排休。与“裁员事件”一样,“强制排休事件”也是在12月底被爆出。

当时,有叮咚买菜员工在网络平台发文称,公司强制配送员无底薪排休,甚至出现一个月排休近半个月的情况。有员工解释,叮咚买菜对前置仓下达了人效指标,由于点总单量不足,只能强制排休,以提高个人效率。有配送员表示,“10月时人效为66单,12月开始提高至85单”,“正常是一个月休4天,现在强制排休10天也有,12天也有”。

那时叮咚买菜对媒体回复是,“排休是站点管理者根据站点伙伴的工作强度和意愿作出的合理排休调整,符合公司正常的作息时间规定。”而其近期对媒体的回复是“一线岗位不存在强制员工进行无薪排休的情况,平时会根据站点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员工的意愿与工作强度进行合理地调整。”

同样据《华夏时报》报道,有配送员向其记者证实了排休情况的存在,但是其他细节并未透露。

虽未有“实锤”,但是叮咚买菜的裁员传闻和强制排休传闻已经让外界对这家公司的现状感到担忧,原因在于公司持续的亏损。据统计,从2019年至2021年Q3,叮咚买菜累计亏损已超百亿元。

上月刚刚有“强制排休”消息传出时,有从业者表示,叮咚买菜真的出现“强制排休”的话,那么原因应该是来自于亏损压力,因为辞退员工的成本和风险太大,只能通过排休控制成本。

如果看来,那么,如果如今的裁员也是真,那么叮咚买菜可能已经到了不顾惜冒裁员风险的时候了。

风口下的卖菜平台

虽然近两年叮咚买菜备受质疑,偶有负面,但是难掩其过往发展速度。

从2017年叮咚买菜App面世,到公司上市,其只用了5年。

叮咚买菜的前身是叮咚小区,出现在2014年,是一家为邻里提供各种服务的社区电商,比如二手交易、拼车、家政推荐、代缴费用、代收快递等等。但是叮咚小区的发展并不出色,虽然融到资金,但还是难避免破产的结局。

在叮咚小区破产后,创始人梁昌霖发现,跑腿服务最多,而跑腿服务中,买菜需求占一半以上。在2017年,已经45岁的梁昌霖,再次创业去“卖菜”。

叮咚买菜App上线是在2017年5月,起点在上海。

一开始,梁昌霖瞅准了年轻人聚集的区域,例如金桥证大家园区域、花木区域、九亭区域、上海康城区域等。在这些区域附近,叮咚买菜开始建立仓库。在同年6月份,叮咚买菜首个300平仓库建成,开启”总仓+前置仓“供货模式。据媒体报道,在2017年,叮咚买菜在上海共建了12个前置仓,面积多在200-300平米,辐射范围为周围3公里。

和叮咚小区不同,叮咚买菜的确切中了消费者的需求,上线当年就开始高速增长。据叮咚买菜官网介绍,公司2017年全年营收突破了3800万。

在2018年后,叮咚买菜更是势不可挡。在2018年底,叮咚买菜已经建成前置仓119个,辐射到上海大部分社区,当年全年营收突破7.42亿,是2017年的近20倍。在2019年,叮咚买菜开始扩展杭州、深圳等地,年底前置仓突破600个,年营收突破50亿。

叮咚买菜真正站在塔尖,是在2020年,疫情爆发时。

在2020年2月,叮咚买菜日订单量突破60万,单月营收超12亿元,仅北京市场每月订单量增速就超过200%。其招股书提到,2020年叮咚买菜营收113.36亿元,同比爆涨192.15%。到2020年底,叮咚买菜建成前置仓超过850个。

目前,叮咚买菜财报更新到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提到其前置仓数量已达1375个,和2020年同期相比,几乎翻倍。同时,其2021年Q3营收为61.9亿元,同比增长 111.0%。

在2021年6月29日,叮咚买菜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为 23.5美元/ADS,其市值为55.39亿美元。当时,49岁的梁昌霖身价上百亿。

5年造就一个数百亿元的企业,不可谓不快。梁昌霖和叮咚买菜之所以能做到,资本在背后起了很大作用。

据企查查数据,自2017年后,叮咚买菜一共有10轮融资。仅在2018年,叮咚买菜就融资5轮,从Pre-A轮到B+轮。在叮咚买菜的投资当中,知名机构频频下手,如高榕资本、老虎基金、今日资本、红杉基金、软银集团等,其中高榕资本更是3次押注。

站在风口上,叮咚买菜一年走完了别人数年的路。

烧钱的游戏

资本的青睐,源于叮咚买菜站在了行业的风口上。

早年间,国内生鲜电商以垂直电商为主,行业并无太大风浪。行业真正起风是在2014年后,是在京东天猫入局,以及每日优鲜成立之后。这时,前置仓、O2O平台、社区团购等各种新型模式出现。此后5年,国内生鲜电商高速发展。

据艾瑞咨询数据,自2016年后,我国生鲜零售规模就进入4万亿门槛。此后两年,以4.5%以上的增速发展。到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这一年行业增速为9.2%,历史最高。在大行业的繁荣下,生鲜电商更是以两位数的增速发展。

也是在2014年后,热钱开始流入生鲜电商这个赛道,为其添了一把火。

据艾瑞咨询统计,国内生鲜行业第一波投融资高潮是在2015年,融资事件高达76起。在2016-2018年,融资金额逐年攀升,在2017、2018年均突破100亿元。虽然2019年进入平淡期,但是在2020年疫情后,生鲜电商再度成为风口,全年总融资额88.68亿元。

除叮咚买菜之外,最受瞩目有每日优鲜、美菜网。在2014年后,每日优鲜就开始不断融资,几乎保持每年1-3次的融资频率,前后融资12次;美菜网和每日优鲜起点相同,前后融资8次,但是在2019年及以后再无融资。

生鲜电商是一个烧钱的游戏。在一些玩家吸金狂奔时,也有不少玩家纷纷倒下,如青年菜君、许鲜、美味七七等。这些生鲜电商玩家之所以失败,大多是因为成本过高而资金链断裂。与此同时,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们也逃不过亏损的命运。

在幸存者中,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都先后上市。但是,这两家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原因也是巨额的亏损。

叮咚买菜亏得最多。2019年,叮咚买菜的净亏损为18.7亿元;2020年,净亏损为31.8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总数达56亿。自2019年-2021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累计亏损超106亿元。同时,据媒体统计,自2018-2021年上半年,每日优鲜累计亏损88.34亿。考虑到每日优鲜成立比叮咚买菜更早,双方亏损程度或许不分伯仲。

除了持续亏损,两家股价也萎靡不振。每日优鲜上市首日开盘价报10.65美元,当日下跌18%,截至发稿前仅为4.40美元,不及当初一半。叮咚买菜发行价23.5美元,截至发稿前仅为8.58美元,下跌接近2/3。

在业内人士看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之所以难盈利,是因为其前置仓模式。盒马CEO侯毅曾称前置仓是伪命题,他认为前置仓模式有三个问题,客单价上不去、损耗率下不来、毛利率难保证。

也有分析师曾提到,以300平方米的标准前置仓为例,单个前置仓单日的单量需达到1000单才能实现前端盈利。这无疑是个极高的门槛。

此前,除了头部玩家以外,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呆萝卜等腰尾部玩家,也倒在了后半场。同时,走B端的美菜网也并不好过,迟迟上市无门不说,近期还被曝总部搬迁并再裁员 40%。再者,盒马、京东、美团等巨头也在不断加码生鲜电商,这个市场已经堪称惨烈。

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生鲜电商规模将超万亿。但是,不断下滑的增长曲线也让人难以保持乐观。对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来说,活下去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技术的提升也好,模式的优化也好,总要找到一条盈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