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了车的差友们,快打开你的新车订单页面,瞅瞅交付时间是不是又延长了。

最近,伴随上海 “ 目前尚且不清楚啥时候能不能等来拐点 ” 的新冠疫情,给本就雪上加霜的车企们一通暴击。

缺芯,没法造车。原料价格上涨买不到,也没法造车。之前吉林省的疫情,让以一汽为首的汽车产业困难重重,对国内的汽车行业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现如今,这个手握汽车供应链少半壁江山的上海也因 “ 疫情 ” 停工停产,这届车企可太难了。

就算把何小鹏余承东抓去厂里拧螺丝也解决不了这事,因为他们压根没有螺丝可以拧。

先说特斯拉上海工厂,3 月中旬因疫情原因停产两天,随后 3 月底彻底停产,啥时候恢复也没个准信。

众所周知我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怪兽的能力,之前有消息称,它每周能生产 6000 辆毛豆 3 和 10000 辆毛豆 Y。

这么一算,仅仅半个月的停产,可能会少产超 32000 辆新车。

当然,工厂不在上海的其它车企,日子也好不到哪去。

4 月 9 日,蔚来汽车宣布,将会暂停整车生产。自 3 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蔚来吉林、上海、江苏等地的供应链企业相继停产,没有零件送过来,拿什么造车呢?

另一家新势力领袖何小鹏也在朋友圈发声,说上海供应商再不复工复产,等到了五月份,全中国的主机厂可能都要停工。

隔壁的余承东也是一样的看法,并且他认为除了汽车行业,上海疫情还会给其它科技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除了新能源汽车,大火的坦克 300 也因为上海、江苏和吉林多地的疫情,将于4 月 14 日起正式停产。

从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来看,也佐证了上述大佬们的说法。

3 月份,我国的汽车总产出 224.1 万辆,同比下降 9.1%,以前这时候可都是上升期。

3 月份的这波产能下降,缺芯原材料上涨分一半的锅,另一半就是吉林、上海多地疫情的爆发。

这波缺供危机会逐渐从上游影响到下游,从 4 月份开始将更加严重。

据乘联会的测算,上海等地的疫情预计会给汽车行业带来20% 的减产损失。

做个不靠谱的估计,你年初买的毛豆 3 可能会和明年马斯克的赛博卡车一起走出工厂。

下面这个知乎大佬(@讲不清就不楚)总结的表格,粗略的罗列了跟上海有关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上百家不等。

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21 年全年,上海市的汽车产量为 283.32 万辆,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汽车总产量 10.68%,停产停工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关键问题在于,这轮疫情影响的不只是上海,还包括长三角区域甚至更远的泛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地区在国内汽车产量占比约 21.6%,汽车工业增值占比更是高达 31.2%。

比如身处泛珠三角区域的宁德时代。

4 月 10 日,宁德时代总部所在地宁德市蕉城区,因突发疫情,管制所有对外交通。除了点对点的无接触装卸和闭环管理货车、应急车辆,其他车辆禁止通行。

再比如变速箱供应企业吉孚动力,主要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都在昆山,但因疫情原因,昆山的物流搁置,无法及时采购原材料,导致部分产品或测试服务无法交付。

所以这波疫情冲击表面上看是上海,但波及的范围已经涵盖整个沿海区域。

比如重庆西南那边,凭借龙头企业长安汽车的带动,汽车产业链公司也有不少,涵盖发动机、变速箱、制动系统空调等。

但这些本地传统产业链还远远不够。

车载芯片目前大多依赖进口,中转站基本都在上海,比如新势力使用较多的英飞凌、英伟达和地平线芯片。

这些玩意,西南地区可给不了多大帮助。

其次,车的产业链太过冗长和复杂,动一个就是动所有。

一辆车可以按车身、底盘、动力系统和电气架构分成四部分,所有的零件粗略估算有三万多个,全部来自全球各地。

而且某个已经确定的车型,它的零部件供应也都是确定的,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欧拉汽车之前深陷“ 换芯门 ”。

车主们买车,资料上明明写着高通 8155 芯片,结果收到的车里装的却是英特尔的 “ 弱鸡 ” 芯片。

虽然都能用,但这明显是欺骗消费者,货不对板嘛,最后被车主联合起诉声明,企业形象也一落千丈。

而且造车跟造手机一个道理,核心的零件外观设计啥的都是上报工信部的,想换你就得重新审核一遍。

每辆车的零部件之间都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个零件可能会带来成本、采购、审核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从车企控制成本的角度来说,老板们能做的,就是替行业发声,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所以国家这边也在 4 月 11 日发布了《 关于 “ 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 ” 上线的通知 》。

这个平台相当于一个 “ 桥梁 ”,将会征集全国车企和供应链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然后及时发现解决。

4 月 15 日,工信部也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 666 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总而言之,疫情对汽车产业链的冲击已经产生,各方也都在尽全力减少这些损失,努力把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降到最小,亡羊补牢,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疫情本身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真的不愿意看到汽车或其它科技行业再出什么幺蛾子,我们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另一方面,值得庆幸的是,新势力造车的老板们都选择为行业发声,从自己的行业深度及时洞察出问题,国家也在宏观层面提供支持,政策援助。

疫情不可怕,就怕那些本该发声的人选择沉默,而那些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选择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