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吉利官宣造手机,当时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先后宣布造车,而吉利造手机被视为车企反攻互联网大厂的标志。

随后,业内就传出了吉利要收购魅族的消息。如今,终于尘埃落定,昨日,吉利在杭州举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正式宣布星纪时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

但是,近些年魅族一路下坡,手机市场份额占有率极低,吉利不顾外界质疑,切入到手机这个红海市场,为何会选择还吊着一口气的魅族?

进一步看,车企反向跨界进入手机行业,到底是必然选择还是对抗焦虑?其实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的生态协同已是大势所趋。

01 传统车企不愿坐以待毙

汽车行业正加速朝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发展,对于席卷而来的汽车智能化浪潮,吉利与手机企业合作,实现对手机企业的并购是竞争驱动的客观结果。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正在替代燃油车,部分发达国家已经陆续宣布停产燃油车;另一方面,蔚来汽车正在朝着移动终端发展,谁能抢占“超级终端”的入口,谁就可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吉利选择进军手机业务,所图并非手机,更深层次的是解决车机系统问题。近几年,互联网等厂商纷纷进入汽车行业,将智能汽车视作带了四个轮子的大号手机,紧锣密鼓地打造自身的生态圈,不仅要实现智能家居之间的互联,还要实现智能车机协同。

车机的发展得益于软件系统的快速发展,而随之能推进智能座舱科技水平的提升,智能座舱水平又决定了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汽车智能化浪潮下,智能车机一跃成为新的汽车“三大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但传统车企巨头自然不希望将车机系统拱手让人,开始下场反攻。

其实,车机系统是吉利一直以来的痛。吉利旗下的车型包括吉利、领克、极氪等等,因车机系统“拉胯”而长期被用户吐槽,不仅卡顿、车机响应慢,而且交互逻辑差。

考虑到用户的反馈和当下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将手机和汽车智能化系统融合成为吉利两条腿走路的最佳选择。因此,魅族可以补充吉利在车机系统使用感和数据方面的短板,并且快人一步,尝试将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两大赛道融合。

因此,吉利选择魅族,不只是造手机那么简单,更深层次的是解决车机系统问题。而系统作为魅族的长板,Flyme操作系统得到了众多智能手机用户的追随,被誉为国产智能手机设计中,少有的界面干净、设计扁平,操作还能流畅稳定的系统。

换句话说,在智能汽车时代,吉利需要魅族。此前,吉利旗下的领克车型就已经宣布,将搭载使用魅族打造的全新车载系统FlymeonCar。除此之外,吉利集团旗下品牌众多,让目前银河OS系统和FlymeonCar形成内部竞争机制,也不失为提升智能化水平的一种方式。

此举对魅族而言也并非坏事,虽然魅族手机市场份额降至冰点,但通过吉利输血,恢复发展并不是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汽车厂商可能存在短板的软件方面,魅族的软件系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而手机功能和智能座舱间互相赋能,也不失为魅族自救之路。

总之,魅族除了能解决吉利车机系统流畅性的问题,也将重新梳理车机产品设计思路,更好地理解用户使用场景,理顺各个产品、功能的使用逻辑,以此对抗虎视眈眈的造车新势力。

02 汽车手机建新融合路

在吉利收购魅族之前,美国电动汽车特斯拉和国内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蔚来也曾传出进军手机行业的消息。目前,造车新势力已尝试将手机与汽车智能化系统进行融合。例如,最新的理想L9旗舰SUV已适配上OPPO数字车钥匙。手机厂商们也发布车载系统,苹果发布新版CarPlay,华为的HMS for Car智慧车载云服务解决方案,被宝马和沃尔沃采用,华为鸿蒙Harmony OS系统开始为北汽极狐阿尔法车服务。

从产业链角度看,近几年汽车和产业也正在出现融合趋势,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汽车所需电子部件越来越多。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汽车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成本中的占比不断提高,预计2030年达到49.55%。

市场需求反推下,手机产业链开始拓展汽车业务,除华为、OPPO纷纷下场外,领益智造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蓝思科技进军车载玻璃和车用大尺寸面板领域,闻泰科技也将重心放在了车规级半导体。

手机行业本身就属于消费电子领域,且诸多供应链企业拓展汽车业务,当汽车行业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时,二者的产业链融合程度也就越高,这也为车企进军手机行业提供部分制造业方面的条件。

当然,吉利、蔚来宣布造手机的最大原因,本质还是在争抢智能汽车时代的先发优势。李书福认为,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经过大量市场验证的软件创新应用载体。布局手机业务,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同时,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超级协同。

蔚来李斌则表示,从车的角度看手机,用户在开车门、控制车方面,已经越来越依赖手机,是以车为中心去做移动物联网设备。“有一个跟我们的车连接更好的手机,对我们的用户利益和体验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还在思考这些事情。”此前有报道称,蔚来的第二代车型都标配UWB,但苹果不开放接口,搞得李斌直呼“被动”。

目前,不少车企在车机系统方面的短板仍然十分明显,也让车企非常焦虑,迫切想要找到解决方法。车企想要解决车机系统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就要与终端厂商合作,合作过程中要分享最宝贵的用户数据。然而,互联网时代对用户数据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哪一个企业愿意将数据分享给他人。

虽然目前车企一直在强调生态圈,实现万物互联,但是眼下无论是手机企业,还是汽车企业,并不愿意“互通往来”,即使彼此合作,也不愿共享彼此的信息数据,尤其是像苹果这样可能会泄露数据安全的企业。

相较于从零研发,魅族的技术力量可以让吉利在车机系统领域走少很多弯路。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隐匿于市场,但在辉煌的时候也是手机领域“小而美”的代表,在智能手机行业核心硬件、软件和供应链层面都有多年技术积累。

作为吉利在手机领域的引路人,手机与车机协同互联的关键转折点,魅族与吉利强强联手很可能为双方打开新局面。

03 汽车企业不愿被掣肘

手机与汽车行业的融合正不断迎来突破。然而,有华为的成功例子在先,不少车企已经意识到,如果不掌握主动权,很可能会丢失造车的话语权。

在智能汽车时代,如果使用自有品牌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与车机互联,二者也能更好地匹配。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的隐私不会被窥探,而且还能大量节省车企成本。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手机和汽车作为消费者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终端设备,对互联网的需求十分明确,车企下海造手机也是希望拥有更多主动权,让车机与手机匹配更加流畅的同时,也是一种更好的防守行为。

在传统汽车转型智能汽车的窗口期,华为、小米、百度等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吉利、蔚来等车企若再不付出行动,也就只能坐等将“灵魂”交付他人。因此,与其说吉利着急于补齐车机的短板,倒不如说吉利觉察到了生存危机,在为长远发展埋下伏笔。